为什么在亲密关系里像个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即本能里的我,里面有这样一部分自我,想着回到妈妈的怀抱,回到妈妈的子宫里去,那里有绝对的富足和安全,那里有无条件的爱和接纳,那里有我们想要的一切。随着我们出生、长大,仍会留恋那种感觉,仍会想要那种感觉,我们的一生都在追求那样一种感觉。小时候,妈妈的怀抱曾给过我们,长大后,我们也渴望别人给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逃脱。不同的是,长大后人们开始发展出超我的部分,超我就是我们强大的理智和道德规范下的自己。本我在人际关系中把别人当成父母,想要得到他们无条件的爱,但是超我又把他们还原为他人,知道我们不该向他们要。所以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不索取爱的人比索取爱的人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亲密关系是非常私人的关系,在亲密关系里人需要暴露出真实的自己。于是我们就把这些期待加给恋人,希望他们像妈妈一样给予我们安全和关爱。

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你那颗玻璃水晶的心,你只是想有个妈妈的替身可以给你无条件的爱,让你可以任性,可以释放自己的需求。你可以保持这个孩子的需求,这无可厚非,因为人人都有。你要做的,仅仅是长大,让这个孩子学会索要,而不是不管不顾地要。小孩子委屈的时候,可以随时喊妈妈过来,即使妈妈再忙他也会又哭又闹让妈妈来安慰他。那是小孩子的任性,你不可以这样做。长大后的你,不仅要自己长大,还要让内心的那个孩子长大。你不是要去除这部分,而是要管理这部分,不是通过任性来索要,而是通过管理来得到。正常与病理的区别,并不是说那些不在亲密关系里索要的人就不渴望成为小孩子,而是他们懂得管理自己这部分的需求。

别人可以给我们很多无条件的爱,给我们很多宽容和宠爱,的确身边也有很多人得到了。我们常常羡慕和妒嫉他们,为什么他们可以遇到一个这么疼惜自己这么好的人,而自己却没有遇到,然后感叹自己命不好或世态炎凉,或觉得别人命好。

如果你想要,你也可以得到。你可以遇到一个对你很好的人,可以给你无条件的爱,可以疼你,宠你,爱你,哄你,宝贝你,任你任性,给你自由,让你安全。只是,你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来拥有这些?一个妈妈可以给到孩子这些,是因为妈妈生下了他,那么你做了什么来让这个“妈妈”给你这些呢?

感情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永远是平衡的,一旦不平衡就无法持续。所谓平衡就是有所进就有所出,有所得就有所失。在这个系统里,如果你希望有一个人可以给你这么多爱,那么你首先要给他这么多的爱。当你给他很多爱的时候,他就会给你很多爱。你接纳一个人,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心疼他,当他失落的时候;你关心他,当他不好的时候;吵架了,你真诚道过歉,服过软。一段时间后,他就会给你同样的关心和爱。你给得多,他给你的将更多。所有无条件的爱都是这么来的。你通过付出和行动,教会他什么叫作爱。无条件的爱是可以被教会的。问题是,你自己都做不到的时候,你凭什么让他来做?你看到别人拥有一个好的恋人的时候,恰恰你没有看到他们相互付出的时候。

有时候你会委屈,为什么不是他先主动教会你做,为什么要你先主动做教会他?这个很简单,因为他没有你需要得强烈。最想得到的人,必然要最先付出。

感情就是这么个东西,你可以通过付出来得到,但不可以通过索要来得到。当他有爱的时候,可以给你很多。当他匮乏的时候,你不给他填满还继续索要,会发生什么呢?

同理,想要别人对你和颜悦色,懂你的心。你也要做到同样的事情,不对别人发脾气,不使脸色,懂他的心。

当你做不到的时候,你依然可以继续索要,很多人都在这么做,自己做不到的却希望别人给到他。但同时也要承担失败的风险。不能对别人好的人还希望别人对他好,这样常常是会失败的,只有你自己能承担这个失败的风险。不能承担的人会暴怒发脾气,埋怨别人做得不对;会像个孩子一般哭泣,希望得到可怜;会像受了伤一样再把自己封闭一圈。可是,谁来为这个结果负责呢?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