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麟叙史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19

张荫麟,一位历史学者的贡献除了一本未完成的教科书,几乎被历史淡忘。这本仅有16万字的小书,最初误署为“杨荫麟”,它起源于1935年教育部的一个任务,为高中生编写历史教材。对清华大学教授张荫麟而言,这似乎并非难事,他与夏鼐、吴晗和钱钟书并称为“清华文学院四才子”,梁启超甚至赞誉他是“梁任公第二”,初次相见便惊叹其为天才。


然而,张荫麟对历史教育的不满促使他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决定,他为此请假两年,全身心投入这部作品的创作。他召集了豪华的阵容,包括吴晗、王芸生和千家驹等,共同撰写这部名为《中国史纲》的课本。与传统教材不同,它不侧重考证和原文引用,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以生动易懂的方式“画”出历史的脉络。几十年后,有人将这部书比喻为“好莱坞大片”,认为它轻松易读,甚至有人表示,如果高中教材是这本书,他可能会选择文科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家范对《中国史纲》给予了高度评价,赞誉其文笔优美,运思深远,堪与钱穆的《国史大纲》相媲美。然而,这本承载张荫麟深厚历史情感的作品,却因“卢沟桥事变”被迫中断,只完成了东汉建立的部分。直至他在贵州遵义浙江大学病逝五年后,这部书也只是更新了序言,成为他人生的绝唱。张荫麟对于历史的独到见解和深情讲述,至今仍让人感慨不已。
扩展资料

张荫麟(1905—1942),字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张荫麟1905年11月出生于官宦之家,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次年,考入清华学堂中等科三年级肄业。仅半年,在《学衡》杂志第21期上发表处女作:《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针对史学家梁启超对老子事迹考证提出异议,清华师生大为震动,并梁启超的激赏。1924年6月,又发表论文《明清之际西学输入中国考略》,分析明清两代传入的西方学术的差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