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三大老年病,出伏养生这样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常言道“热在三伏”,随着漫长三伏天进入尾声,8月20日迎来的“出伏”也就意味着暑热即将结束,暑气揪敛,秋意渐浓。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综合内科主任马素起提到,这时早晚气候温差大,注意防寒很重要。再加上秋燥伤人,各种心血管毛病、支气管炎、关节疼痛等常见老年病易发,而糖尿病患者稍不留神,也会中招。对于这些症状,预防手段很重要。

心脏病:注意保暖适度锻炼

进入秋季以后,早晚温差逐渐变大。马素起建议,根据天气变化,要及时加衣,最好带上一条围巾,防止胸部区域受凉,让心脏血管正常运行。此外,冠心病人群同样需要锻炼,尽量避免在早晚时间外出活动。坚持运动可以让人体很快地适应寒冷,增强抵抗力,不至于在天气渐凉时有很强烈的血管收缩反应。

糖尿病:监测血糖多次饮水

天气变凉,食欲变好,糖尿病患者也要控制饮食,保持合理的热量摄入,时刻监测血糖。在出伏后的秋季,宜选择水分较多且生津润燥、清热通便、滋肾润肺的果蔬,如苦瓜、黄瓜、西红柿、莴笋、竹笋、菠菜、蘑菇等。平时做饭尽量选用清蒸、清煮和清炖等烹饪方式。

同时,秋天随着湿度降低,皮肤、嘴唇和咽喉表皮细胞更易丢失水分,喝水是最直接的补水方法,血液粘稠度也与喝水量有关。研究表明,每天喝6~7杯水比喝2~3杯水,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更低,当然,饮水量也是个体差异。马素起提醒道,在季节交替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科学用药,及时补充水分,选择合适的润肤品,防止皮肤干裂。

心脑血管病:多吃坚果管住嘴巴

入秋后,人的胃口也逐渐大好。控制饮食对心血管病人群而言,是重中之重。很多地方秋季 养生 有“贴秋膘”的说法,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秋季进补需谨慎,过多脂肪的摄入会诱发心血管疾病,过多淀粉的摄入会导致血糖的升高。

因此, 健康 饮食为上,尽量少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马素起建议,这类老年人群可以每天吃一把坚果(10~20克),榛子、核桃、杏仁等坚果类“护心食物”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为丰富,有助于调节血脂。另外,南瓜子、山核桃中的锌也有助于预防皮肤干燥。

关节疼痛:少吹空调和风扇

最近,不少老年人常觉得关节疼,纳闷为什么夏天对着空调吹一点事儿都没有,而夏天一过,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马素起提到,这是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在腿上;而秋天一到,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严重者连走路都会觉得不舒服。因此,应少吹空调和风扇,尤其不可直吹腹部及关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