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作文公开课实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8

1. 关于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运用细节描写的例子。

例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说明: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其实,细节描写很简单,只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外貌,品质或心理描写就可以了。把他突出的性格写出来。还可以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先写他怎么怎么不好,经过什么感人的事后,在写他怎么怎么好,就可以了。

2. 语文,作文

只见她聚精会神地埋头计算,脑门上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教室里不时传来老师的讲课声和同学琅琅的读书声,好似一支和谐的合奏乐曲。

教室里寂静无声,只听见笔尖在纸上“沙沙”地走着,就像是轻轻地、小声地说着体己话。日光灯下,宽敞的阅览室里,坐满了黑压压的读者有的伏案疾书,有的闭目沉思,有的口中念念有词。

他又埋头写起作业来,屋里静悄悄的,只听到钢笔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像几十株花儿在静悄悄地承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

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

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3. 作文指导课例

[作文指导课例]作文指导课例 ( ) 作文:童年趣事 姓名:郭玉花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 邮编:261021 联系电话:0536-8325089 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实验班级:六年级一班 教学时间:2006年10月 一、教学与评价总体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作文(童年趣事)习作指导评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进行描写,作文指导课例。

能力目标 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2.能围绕事情的核心选择材料。

2.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能力发展 重点和难点突破 1.能围绕事情的核心选择材料。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学前情况分析 学生开始注意围绕中心选材,从自然的开头、结尾向多样化的开头、结尾发展。

但仍有学生所选的材料会偏离中心或与中心关系不密切,所写的内容不够具体。 教学评价设计要点 1.“赞赏—建议”式评语。

2.高年级写作形成性专项评价工具。 3.了解学生的作文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师生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学与教的措施,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写话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与课题成果及评 价工具的结合点 评价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评价 活动 搜集材料:童年趣事 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自评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过程评价活动 步骤1 导入新课 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评价 激发兴趣 步骤2 审题 明确写作要求 教师评价 明确习作要求 步骤3 启发、引导学生选材 愿意表达与交流 学生互评 提高选材能力 步骤4 写法指导 把内容写具体 师生互评 提高习作能力 步骤5 学生练习写作 写出真情实感 提高习作能力 步骤6 评价 愿意把自己的习作给他人欣赏,乐于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见、建议 多元评价 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步骤7 总结 总结表达方法 师生互评 巩固对写法的认识 课后评价活动 作文:童年趣事 乐于接受他人提出的建议 “赞赏—建议”式评语 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三、课堂教学与评价实录 童年趣事 (环节一)导入 师:人们都说:“童年是金色的。”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童年是美好的。

生:童年是非常愉快的。 生:童年是快乐的。

生:童年是非常快乐值得回忆的。 生:童年是非常珍贵的。

师:说得真好!是啊,童年就像一个万宝囊,装满了大家快乐、幸福和有趣的回忆。在你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呢?看,那么多同学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大家了!好,这节课大家就来写一写你的童年趣事,(师板书课题)看看谁的经历最有趣!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环节二)审题 1.明确选材范围。

师:读了课题,谁能告诉大家这篇作文在选材上有什么要求? 生:选材要非常有趣。 师:这个同学一下子就抓住了这篇作文最最重要的内容。

(老师在黑板上圈出“趣”字) 生:选的材料要快乐,要具有真情实感。 师:哦,要具有真情实感,对,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生:要选择在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师:说的非常好!(老师用粉笔在“童年”下画上曲线) 师:同学们审题审得特别好,一下子就抓住了这篇作文的重点。

也就是说这篇作文最最主要的就是写出童年发生的事情的—— 生:有趣。 2.明确写作要求。

师: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写作要求。(出示) 生齐读: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写完后认真修改。

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篇作文写好呢?老师发现,我们要做好最重要的两点:一、选好材;二、把内容写具体。我们先来选材。

(同时板书) (环节三)启发、引导学生选材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回忆一下,在你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说给同桌听,比比看谁的童年最有趣。 (学生同桌互说)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说得眉飞色舞,谁想说给大家听,你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 生:有一次我妈妈带着我去我姥姥家玩,我妈妈和我姥姥在谈话,我觉得很无聊,于是我就去找我的小朋友玩。

我们在玩捉迷藏,有一个小朋友藏到了他们家大院的铁门后面,因为那个铁门有一道缝,我看见了她的鞋,于是就把她抓了出来。还有一个同学藏到了床底下,因为床单没有铺到地上,于是我又把她抓了出来。

最好玩的是有一个同学藏到了她家的床上的被子里边,然后我最终还是没能把她找出来。 师:这个同学说的是捉迷藏的事。

你觉得她说得有没有趣,为什么? 生:她说得不是很有趣,因为她说得不是很生动,不能打动我们。 师:哦,语言不够生动是吗?那你觉得怎么样语言就能生动呢?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先考虑着,待会儿我们学习写法的时候你可要好好听了。

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童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其他同学注意听。 生:我小时侯还没有搬家的时候,在我家的院子门前有一条小河,有一次下雨,河中有许多小青蛙小蝌蚪之类的,水涨了起来,把小蝌蚪小青蛙它们冲了上来,然后我就用一个小冰激凌盒把小青蛙装在小冰激凌盒里再放到河里去放生,然后我看到它们快乐地在河里游来游去。

师: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他说的这件事情有趣吗? 生:我认为是很有趣的,因为他很热爱小。

4. 细节描写

浅谈细节描写的作用与技巧 “细节”顾各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

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的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则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那么,我们怎样认识细节的作用呢? 按照细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多少和大小,我们可以把细节分为两类。

其一,只牵涉到文章某一局部,或只起到一种作用,我们称之为一般细节;其二,牵涉到文章的整体结构,既刻画人物,又点染环境气氛,还能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多种作用,我们称之为重要细节。 本人认为,关于景物、环境的细节描写,都应该起到刻画人物和描写环境两种作用,如果只为写景而写景,为写物而写物,那就毫无意义。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既写出了沉郁凄凉之景,更写出游子孤独思乡之情;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菲利普一家到哲尔赛岛去旅行。 去时景色怡人,而回来时却恰恰相反,这绝不是仅仅写景,而是巧妙地刻画了主人公从欢快猛然坠入失望、沮丧的心理变化。

更有甚者,某些情节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关乎全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背影》中父亲的背影既是父亲送我出行的细节,还是全文结构线索,更是作者抒发至性至情的最好载体。

。 当然,这里是以细节作用的大小、多少来评定细节优劣的。

哪怕某一细节只起到了一种作用,但只要用的恰当,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有多种用途又带动全局的细节,则更体现出作者在人物事件把握上、在题材选择上、在细节的提炼上细加取舍和琢磨,如《变色龙》中“大衣”这一警官奥楚蔑洛夫“变色”的道具选择上,足见作者匠心独运。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细节呢? 首先,要确保细节的真实性。必须有敏锐的目光。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古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

”有了这种辨细察微的精神,我们的细节描写,还会失真吗? 当然,万千的事物,我们不可能一一观察,怎么办?那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在大量的阅读中掌握生活常识,了解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这是把握“生活真实”的一条捷径。

其次,要确保细节的典型性。 典型化的细节,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有助于描绘典型环境,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

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打范进嘴巴的细节,虽有些夸张,却很典型,因为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典型性格。再如《儒林外史》中有严监生临死前两茎灯草的细节也极为脍炙人口,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

第三,要注意细节旨趣的高下。细节的选择要考虑旨趣的高下,我们要努力避免在描写中出现低级趣味的细节,无聊而无关痛痒的细节,因为这些东西既无助于主题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又为读者所不屑甚至不耻。

把握了以上三点,再在实践中加以锤炼,相信你也能在这些细微末节上,有“顶上功夫”的造诣。 。

5. 500到600字的作文《精彩课堂》

快乐的一节课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上了一节快乐的作文课. 老师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学习作文,所以把每节课都设计的十分快乐,不在枯燥乏味.这不,今天快乐的作文课又拉开了序幕. 今天一上课,老师就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掰手腕,因为„„”老师还没说完,同学们就异口同声的说:“万岁!老师又说:“我还没说完呢,不要接话,因为我发现同学们最近细节描写写 得不好,一会进行游戏时仔细观察参赛选手的表情动作,好不好?” “好!” 刚说完要掰手腕,老师就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搬上了讲台.老师叫了小明和小强上台比赛,因为他们的手举得最高.他们俩走上讲台,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比赛开始了.他们两个脸都红了,堪比当年三国的关羽.他们僵持了很久,小强咬紧牙关、眉头紧皱,那活宝般的难受的表情我们看到时都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小明也不甘示弱,使出了吃奶的劲企图把小强压下去.他想:哼哼,小样!别以为我会输给你!现在小明处于优势,我们都认为小强一定输定了,但是,小强奇迹般的又掰了回来,又使出了更多力气,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掰了个小明措手不及,将小明击败.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同学们都十分快乐. 比赛结束了.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注意他们两个人的表情了吗?看清楚他们的动作了吗?”“看清楚了!”老师说:“既然看清楚了,就来写一篇作文吧!”最后,我开始动笔写作文,不一会我就把这篇关于细节描写的作文写完了. 这堂作文课真有趣啊!让我们都十分认真,老师讲的东西也都会了,相信我以后作文会越来越好的。

6. 细节描写老师进入课堂的100字短文

记得昨天,桑老师在给我们讲课,讲着讲着,突然咳嗽了几下,我就开始觉得桑老师感冒了,接着,桑老师又咳嗽了几下,啊,桑老师真的感冒了。

三十四双眼睛盯着桑老师,可桑老师却像没事似的,又开始给我们讲课。时间过得可真慢,好容易下课了,我跑过去问:“桑老师,您是不是感冒了?”桑老师说:“有点,但没什么。”

后来,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功课,她背着我们悄悄地吃药。 桑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还关心我们的身体。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段泽豪病了,桑老师非常着急,她只好先请校医给段泽豪看病,然后,又给段泽豪的爸爸打电话,直到段泽豪吃完药,他爸爸把他接回家,桑老师的心才安了下来。啊!老师!您不是母亲胜似母亲。

7. 细节描写作文800字,描写的过程不超过5分钟

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的金钥匙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但在学生的习作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千人一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整篇文章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文学大师的创作,就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不仅中国作家如此,外国作家亦然。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写葛朗台死前,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正是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满生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细节从哪里来?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的描写对象。绍兴街头,咸亨酒店,鲁迅潜心观察短衣帮与长衫客,才“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都柏林阴暗的咖啡室,乔伊斯冷峻地打量着游荡的 *** 、骗子、精神病患者、乞丐和富人,酝酿着震惊世界的《尤利西斯》。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家,总是终生用心捕捉那些使灵魂颤栗的人和事,熔铸成千古流传的篇章。捕捉细节、运用细节,让这一把金钥匙为你所用,使你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8. 课堂的细节作文六百字以上

难忘的课堂 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见闻,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收获。

期末考试的前一天,语文老师——王老师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课,这堂课的内容使我终身难忘。 那时候,同学们正在抓紧时间复习,打算做最后一博。

语文老师托着沉重的步伐走向讲台,深情的望着每位同学,说:“同学们,这堂课是我教你们的最后一堂课,下学期我就要升为副校长,不再教你们了。这堂课我既不讲课文,又不讲作文,只讲3个词。”

以前考试前,老师总会啰嗦是强调一些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今天老师这不同寻常的话让我感到十分奇怪,老师会讲些什么呢?我竖着耳朵仔细的听着。

第一个词是“诚实”。老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的写下了“诚实”两个字,下面的我们开始交头接耳。

忽然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诚实就是不说谎、不撒谎。这么简单的词语也需要讲吗?”可王老师笑眯眯是解释道:“诚实不仅是不说谎,而且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而得到别人的信任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财富。”

听完了老师的解释,刚才那位同学红着脸羞愧的低下了头。我也明白了,王老师是要在最后一节课上教给我们比知识更重要更宝贵的东西——做人的道理。

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也听得格外认真,都怕听漏了一点。 “第二个词是‘脚踏实地’。

只有脚踏实地的学习,打好小学基础,遇到了难题又永不放弃的精神,认真的想把题解答出来,这样才能获取成功。”语文老师意味深长的说。

同学们已经深深感动了,有的同学甚至默默流出了眼泪。

9. 细节描写的作文的评析

缺乏人物的细节描写,比如在"我"回答出题目时自己的心理,父母的神情.又比如在妈妈接二连三回答出时,自己紧张的心理,当时的动作,爸爸妈妈的神情动作等.而非纯粹单调乏味的对话举个例子,"这时的我已是坐如针毯,六神无主了"可以改为:我此时心急如焚,仔细思考问题,却什么也想不出来.我不停地摆弄着自己的衣角.还是没有答案,抬头望着窗外,几只麻雀在啾啾得叫,似乎在嘲笑我的无能.我狠狠得瞪着它们,它们笑着,呼啦一声全飞走了.我感到头上有点湿,摸了一下,竟全是冷汗.细节描写具体范文可参考八年级下第二单元< >,写得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