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通俗易懂地解释王阳明的思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3-21

王阳明心学心法四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阳明心学心法四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1、我觉得我们先来看看,佛学四句,说的是说,一切法本空、无自性,学佛之人,需要以无我、无心去体证、现观一切法,与一切法相应。然而,一切法无所得,一切法既是有性、又是非有性、观不可得,一切法既是无性、又是非无性、观也不可的,一切观的观者、观所不可得,观本性空,观主体【我本空】,观的对象【一切法】本空,观的方法本空。

2、我觉得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与自己的一种处置模型和模式。也即是每个个体均存在一种有异于他人的潜在或是相对内化的社会交往作用的模型和模式,这种潜在的社会交往作用模型和模式会引导个体进入其合符真实的社会环境以及作用状态和方式,与真实社会发生的相对差异产生着人的不同的主被动性选择和沟通交流以及情绪表现。

3、其实稍微研究了一点佛学,可以看出王阳明只是佛学四句,改变为心学四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四句,就是汉地佛教的核心思想--如来藏思想体系的准确表达。他的体、动、良知、格物,都指的是【我】之如来藏我之真心。

4、总的来说,要想真正了解思想,这也是要追溯到那时的历史背景和他所处的环境。

第2个回答  2018-03-21

我知道的是王阳明说过,致良知的重要工作是涤除杂欲。 王阳明说,心有体用之分,但又合一。


心的体是虚空的(至于无我问题,他没说,可能他认为这不是个重要问题)。 心的用是产生念头,产生出来的念头没有是非善恶,只是一种存在而已。 判断这个念头的善恶,就交给良知吧,良知说了算。

王阳明: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 说白了,阳明先生不想直截了当告诉你什么是致良知,怕你不把这思想精华当财富。不用心学习揣摩,辜负了你的脑子和耳朵了。其实阳明一生所讲的心学,其实并不是帮助你取得多大的功绩,而只是帮助你让心更加纯粹,至于你所能取得的功绩,则在于你本身的能力。

当然,心的纯粹和阔明,会帮助你更从容、更有力量地应对万事万物,这会帮助你取得更大的功绩,但是这并不是成功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成功除了心的力量外,还要能力和各方面因素的配合。阳明就继续讲致良知,知行合一了。

王阳明所说的“知”,所涉及的知识是内在的,内在于心的,“知”的过程不是从外界获取知识,而是将存在于自己内心的知识推送到外物之上,赋予到外物之上。所以,这个知的过程恰恰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知的过程相反,是自内而外的,而我们所理解的知的过程是自外向内的。

王阳明对知有两种用法,用作动词和用作名词。用作名词,就是存在于内心的知识,或者认知能力。用作动词就是将内心之知推送、赋予给外物,将内心的认知能力应用到外物上,这就是知的过程。

最后总结我们不应该迷信人心所造之物,而应该相信作物造物主的我们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