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如何文明礼貌的使用语言文字

作为教师如何文明礼貌的使用语言文字

第1个回答  2016-12-15
教师如何教幼儿使用文明规范语言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同时,也反映了每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素养。提倡言谈文明规范,对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大作用。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孩子从咿呀学语开始,就直接从父母那里接受语言薰陶。进入幼儿园后,教师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而且必然影响孩子的心灵。要搞好工作,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师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做到语言美。 一、言谈应当语言美
在教育幼儿养成文明用语习惯前,教师自身需要加强语言方面的修养,并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对周围人,特别是幼儿做到言传身教。在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时,是否语言美,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养、思想道德、语言艺术等综合素质的高低。教师要做到语言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道德修养,做到心灵美。语言是心灵的“窗口”,语言美是心灵美的体现。只有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对人尊重,说话时才能做到和气、文雅、谦逊。做到语言美,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为人正直、诚实待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学习语言艺术,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加强语言修养和文化修养,掌握语言艺术和文明用语常识,是做到语言美的重要条件。要加强对现代汉语的学习,不断提高语言质量。
(3)自觉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习惯需逐步养成,关键是要有决心、有毅力。首先,在人际交往中,重视礼貌用语的使用,把礼貌用语与个人良好形象的塑造紧密联系起来,时时处处告诫和约束自己,或请家人、朋友提醒自己,不说脏话、粗话。其次,克服个人情绪对自己的干扰,做到高兴时使用礼貌用语,不高兴时也要坚持使用礼貌用语,称呼他人,关系好时和有了摩擦时一个样,不要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礼貌用语的使用。第三,在家庭内外、私下和公共场合一个样。不能在单位时对人彬彬有礼,回到家里就满口粗话;在公共场所讲文明礼貌,私下谈话就语言肮脏,充满低级趣味。
(4)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是我们民族的共同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内容。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可以避免讲方言土语中的粗俗语言,克服方言音调用词难听难懂的弊端,规范和纯洁民族语言,提高交际效能,是做到语言美的重要条件。每个市民,特别是少年、青年、中年,都要学习普通话,在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努力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用规范化语言进行交际,促进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用文明语言教育幼儿
一是不说脏话 孩子年幼无知,分不清好坏,爱机械地模仿大人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在孩子面前不能说脏话、粗话、丑话,不能在孩子面前打架吵架,更不能打骂孩子。如果这样,容易使孩子用语不礼貌,变得粗鲁野蛮。
二是不说吓唬话 有些没有知识,没有经验的大人,不会带孩子,当孩子哭闹时,为了立见成效,就吓唬孩子“再哭老虎来了”、 “大夫打针来了”;当孩子惹了祸,就恐吓说:“我打死你”,“我剁掉你脑袋,踢断你的腿”,等等。这些语言,容易使孩子变得胆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三是不说宠爱话 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要掌握分寸,不能溺爱,不能在孩子面前过分地说宠爱话,以免孩子养成放荡不羁的习惯。有的父母对孩子一口一个“心肝儿”、“宝贝儿”、“命根子”,要什么给什么,甚至骂了自己还在笑,打了自己还说“好”,把孩子娇得不成体统,使孩子任性、自私、待人无礼貌。
四是不说骗人话 有些言行不一的教师,在孩子面前许愿不还,诱使孩子说谎话,不诚实。比如:有的教师为哄孩子,说“听话,明天给你发好玩的玩具”,“小朋友,好好表现,老师发糖吃”等等,对孩子言行产生不良影响。
五是不说损人的话:有些性格急躁的教师,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常常羞辱孩子,什么“你这个笨蛋”、“一点出息也没有”,“你这个笨猪,活着干什么,还不如死了”等等,这些话侮辱了孩子的人格,有损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身心受到创伤。
六是不说气话 有些缺乏修养的教师,老爱拿孩子出气,在家没好脸,说话没好腔,如“去去去,滚一边去”,“不知道,别问我”, “别说话,给我装哑巴”等等,使孩子横遭冷落,感受不到幼儿园的温情。
三、教幼儿正确使用礼貌语言
使用礼貌语言,是有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标志,是心灵美的外在表现。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幼儿,学会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见面语、招呼语、感谢语、致歉语、告别语。
1.常用语:教幼儿熟练掌握常用的各种礼貌用语。
如:早晨见面互问“早晨好”,平时见面互问“你好”;分别时说 “再见”;得到别人帮助后说声“谢谢”、“多亏您的帮助”。有求于人说声“请”、“麻烦您”、 “请问”、“请帮助”,打扰别人或有愧于人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
2.养成对人用敬语,对自己用谦词的语言习惯。
一般称呼对方用“您”,对长者用“爷爷”、“奶奶”、“老人家”,不要用“喂”、 “老家伙”、“老太婆”、“老头”等。对少年儿童用“哥哥”、“姐姐”、“小朋友”、“小同学”,不要用“小家伙”、“小东西”等。
3.注意多用商量的口气或祈使句,少用命令的语气或无主句。 如:“您请坐”、“请打开窗户好吗”、“请让开一点”,就比“坐下、“打开窗户”、“喂,躲开”礼貌、和气、文雅得多,并能使人乐意接受。
4.注意说话的语调和语气。
同一个词、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语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对不起”这句话,因说话时的语调不一样,可以是表示歉意,也可以是威胁、讽刺。为了避免误解,教师教幼儿说话时一定要区分不同的场合、环境、对象,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
5.养成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养成口语的关键时期。语言的最佳年龄受到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的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识字和阅读,为幼儿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打下基础。形成良好的语感,还有利于今后的外语学习。毋庸置疑,讲普通话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学习。
文明用语,从你我做起。说普通话,方便你我他;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积极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