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殍详细解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2
亦作“饿莩”。饿殍一词,主要指指那些因为饥饿而濒临死亡的人,尤其是在历史文献中频繁出现。如在《后汉书·仲长统传》中,描述的是在战乱和灾害的背景下,短时间内饿殍满道,战士们甚至只能靠粗陋的食物度日。在《二刻拍案惊奇》中,描绘的是社会贫困导致的饿殍盈途,盗贼横行,募捐无门的凄惨景象。李大钊的《大哀篇》中,通过“尸骸暴露,饿殍横野”来展现战乱和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摧残。

饿殍的含义还包括那些因饥荒而濒临饿死的人。如唐代白居易在《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策》中提出,灾荒之年,政府以低价出售粮食以救助饥饿的人群,防止饿殍的出现。明朝王錂的《寻亲记·就教》中,表达了即使是贫寒人家的孩子,也可能因为饥荒而成为饿殍,暗示社会阶层间的差距。

此外,饿殍一词还涵盖了直接导致他人饿死的情况,如宋朝王安石在《辞免平章事监修国史表》中指出,即使在看似太平无事的时期,百姓也可能因为饥荒而流离失所,甚至饿死。清初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吕无病》中担忧过度奢侈可能导致子孙后代面临饥饿的命运。

最后,饿殍的概念还延伸到了文学创作中,如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中,通过反问的方式,质疑某些作品中虚构的情节是否真有其事,比如《西厢记》中莺莺是否真的嫁给了君瑞,以及蔡邕是否真的让亲人生饿死,以此来讨论文学的真实性与历史的记载。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