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TDDB?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4

探索可靠性之谜:深入解析TDDB失效机理与模型


在现代半导体器件中,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TDDB,即时间相关的电击穿(Time Dependent Breakdown),是影响MOS器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它分为瞬时击穿和经时击穿两大类。


首先,瞬时击穿如同闪电一击,当电场强度超越介质材料的临界值时,电子流过,导致介质破裂。而在实际的栅氧化层中,薄层区域的缺陷,如空洞、杂质或纤维丝,会加剧电场,引发非本征击穿,这是由局部的缺陷引发的介质漏电或击穿现象。


经时击穿TDDB则更为微妙,即使电场强度低于本征击穿值,长时间的累积效应也会导致击穿。在电应力过程中,氧化层缺陷逐渐积累,形成陷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陷阱可能导致击穿发生。


关于TDDB的失效模型,我们有三种主要的解释:



    空穴击穿模型(1/E模型):电子穿越氧化层时,F-N隧穿在高电场下占据主导。电子与晶格碰撞产生电子陷阱和空穴陷阱,空穴的累积效应导致正反馈,当缺陷形成导电通道时,击穿就会发生。1/E模型的数学表达揭示了失效时间与电场的倒数成线性关系。
    热化学击穿模型(E模型):将击穿视为热动力学过程,电场和热应力导致Si-O键扭曲,形成空穴陷阱。E模型强调电场与失效时间的直接关系,适用于不同电场强度情况,但对超薄氧化层不完全适用。
    氢释放模型(幂指数模型):在超薄氧化层中,电场驱动的H离子释放和缺陷交互导致氧化层损伤,最终形成击穿。幂指数模型描述了这种非线性效应。

在确保器件可靠性的测试方面,经时效应测试是关键步骤,通过恒定电压法(CVS)等手段,测量漏电流变化,筛选出高质量的器件。测试过程包括芯片筛选、设定初始条件、监控漏电流、记录失效时间和中位寿命提取等环节。


最后,改善措施着重于优化工艺过程,如精确控制氧化、退火、清洗等步骤,以提高栅氧化层的质量。例如,采用二步或三步氧化法,使用CVD生长掺氮氧化硅可以显著提升栅氧的可靠性。


总的来说,理解并优化TDDB现象对于保证半导体器件的稳定性和寿命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精细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测试,才能确保这些精密器件的高效运行。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