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奥特曼的个人经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8

70年代被普通认为是美国电影制作的一个复兴时期。罗伯特·奥特曼打破了电影制作各流派的常规做法,在嘲讽、挪喻的同时,创造性地拍制了一些西部生活的音乐片和犯罪片,向着纯叙述故事、没有什么技巧的主流电影的拍摄方法发起了冲击,他创造性地将声音、图像、人物和故事情节揉合到电影制作中。同时,罗伯特·奥尔特曼还因富有个性、常常是即兴式的对话,以及对现代摄影技术的把握,受到了人们的推崇,是一个公认的现代摄影技术大师。虽然,奥特曼的在美国电影界唐诘诃德式的经历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但是他仍然是当代电影史上的关键人物,他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电影定义打上了一个深刻的烙印。
电视摄制的这段经历使奥尔特曼有机会尝试以叙述的手法进行拍摄,并发展了他标志性的”交搭式对话技巧“。与此同时他还全力钻研如何利用有限的预算,在拍摄过程中抢速度、抢效率。虽然由于他拒绝遵守电视界的一些指令和做法,并坚持在他的影片中加入政治上的潜台词、融入反战情绪而经常被解雇,但由于这行缺乏有经验的人才,他倒是从未为工作而发愁过。奥尔特曼甚至创建了自己的制作公司狮门影业公司(Lion'sGateFilms),他后来赌债高筑时差点转让掉。1964年,他为《克拉夫特的悬念》制作的一部短片《芝加哥魔鬼》(NightmareinChicago)推向商业发行。以后,他还曾接受邀请执导了科幻惊栗片《太空登月记》(Countdown),这是一部小制作的太空旅行影片,但影片拍完仅仅几天他便被解雇了,因为他拒绝将这部影片剪辑得短一些。 1971年,奥尔特曼改编拍摄了西部片《花村》(McCabeandMrs.Miller,1971),在这部影片里他又再次显示出了他那种富有魅力的摄制风格。影片那种维尔莫什·日格蒙德(VilmosZsigmond)式的朦胧拍摄风格受到了广大媒体的追捧,但是在商业运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事实也是,虽然奥尔特曼推出了《陆军野战医院》这样的成功之作,但历史上他从未赢得与他在电影界的地位相称的主流承认。其实在70年代早期,也只有马丁·斯科西斯(MartinScorsese)、弗朗西斯·福德·科波拉FrancisFordCoppola)和伍迪·艾伦(WoodyAllen)这些人尝试过制作与奥尔特曼能一争高低的影片。在奥尔特曼推出的一部又一部的影片中,包括大气、非同一般的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Chandler)小说改编的影片《漫长的告别》(TheLongGoodbye,1973),到大萧条期间的浪漫、轻松的喜剧片《没有明天的人》(ThievesLikeUs,1974),直至描述赌术的《加州决裂》(CaliforniaSplit,1974),罗伯特·奥尔特曼在当代美国电影界创造了最煽情、独创性的拍摄风格。只是观众们对他却很不以为然,他的电影中票房成绩最让他失望的也许就是《加州决裂》,但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部影片发行2年后还在电视台播放。
1975年,奥尔特曼推出了他的又一部力作----音乐剧情片《纳什维尔》,这是一部他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影片。这部现实主义影片描写了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为了能给候选人争取更多的选票和资金,竞选负责人约翰邀请众多的“流行歌曲”和“乡村音乐”的歌星登台献技,于是在歌星和名流中引起一系列的桃色新闻和误会。影片发行于美国建国200周年纪念日,不仅重新铸就了他的票房辉煌,也全面展示了他最新开发的狮门8轨音效系统。有了这套系统,他可以通过麦克风在现场采制声音,而不需要再用那些笨重的设备,进行后期配音,也使以后可以通过混成与分离达到反差强烈、有层次感的音响效果。此片曾获得1976年第48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提名。第二年,他又推出了一部西部片《西塞英雄谱》(BuffaloBillandtheIndians,1976),这部影片与《纳斯维尔》受到广泛的赞扬正好相反,受到了媒体广泛的批评。后来该片由制片迪诺·德劳伦蒂斯(DinoDeLaurentiis)重新编辑后在德国市场推出,并在1976年第2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但是固执的奥尔特曼以迪诺·德劳伦蒂斯的编辑违背了他的原意而拒绝了这个奖项。 随后,罗伯特·奥尔特曼转向舞台发展,创建了沙堡制作公司(Sandcastle5),1982年执导了埃德·格雷扎克(EdGraczyk)的《詹姆斯·迪安并发症》(ComeBacktotheFiveandDime,JimmyDean,JimmyDean,1982)。一年后,他又拍摄了戴维·拉伯(DavidRabe)的越战片《北极光》(Streamers,1983)。象他以前影片一样,超凡脱俗的奥尔特曼拒绝采用70年代惯用的那种随意性较强的表现手法,而是采用了在精神上更接近于剧场的一种更严谨、标准的风格。1984年他执导了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Nixon)的文献电视片《秘密的荣誉》(SecretHonor,1983),该片在密执根大学的宿舍里拍摄,当时他是一个受聘教授,拍摄期间还得到了学生助教们的帮助。1985年,他被家庭影院频道(HomeBoxOffice)指派拍摄了改编自玛莎·诺曼(MarshaNorman)小说的影片《自助洗衣店》(TheLaundromat,1985),接着又推出了萨姆·谢泼德(SamShepard)的《爱情傻子》(FoolforLove,1985)。
重回到电视制作的奥尔特曼,1988年执导了《加尼兵变法庭》(TheCaineMutinyCourt-Martial,1988),这是一部讽剌电视片,描写了总统选举年的情况,是与《杜恩斯比利》(Doonesbury)的编剧加里·特鲁多(GarryTrudeau)共同创作完成的。1990年,奥尔特曼又回到了好莱坞电影制作业,执导了描写梵高(VanGogh)与他弟弟之间生活的传记片《文森特与西奥》(VincentandTheo,1990),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使许多人开始猜想奥尔特曼是不是又回到电影界来了?1992年,推出的惊悚喜剧片《大玩家》,“超级大玩家”蒂姆·罗宾斯(TimRobbins)不仅攀上总裁的高位,还把同事的漂亮女友骗到手,不愧为“大玩家”的绰号。影片辛竦地揭露了好莱坞道德方面的问题,获得了1992年第45届戛纳电影节及第46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导演奖、1993年第65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这部影片向人们证明——罗伯特·奥尔特曼确确实实回来了。
突然之间,罗伯特·奥尔特曼感觉到自己再次回到了A级名导演的行列。1993年,他推出了剧情片《短片集》(ShortCuts,1993),反映了洛杉矶社会的阴暗面,其拍摄手法沿用了《纳什维尔》的风格,并获得与之一样的成功。他通过对洛杉矶社会上多个人物的平凡生活和他们之间纷杂关系的剖析,折射出当代美国社会的一角。这部影片赢得了第50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并获得1994年第66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1994年的喜剧片《成衣》(Prêt-à-Porter,1994)和1996年的犯罪片《堪萨斯情仇》(Kansas City)却反响一般。到1998年,他推出改编自约翰·格里沙姆(JohnGrisham)的惊悚片《迷色布局》(The Gingerbread Man,1998)时,发现自己成了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当时这部影片试映后评论不佳,于是制作者们对它进行了重新剪辑,但仍是毁誉参半,票房成绩令人失望。然而,奥尔特曼一年后推出的喜剧片《幸运饼》(Cookie'sFortune,1999)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密西西比小镇居民的生活,反应总体上还是过得去。 2000年,奥尔特曼推出了爱情喜剧片《T医生和女人们》,这是一部极富想象力的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达拉斯妇科医生(理查德·基尔饰)被他生活中的女人们征服的故事。虽然对这部影片的评论有好有贬,但总体上是肯定的。许多人甚至认定,虽然奥尔特曼以前有不少片子是败笔,但这个导演还仍然保持着鲜明的特点。2001年,70多岁高龄的奥尔特曼执导了最新的一部力作《高斯福德庄园》。影片讲述的是30年代的英国富有的庄园主威廉·麦科德勒(William McCordle)爵士和妻子西尔维亚夫人(LadySylvia)邀请了一些朋友举办狩猎会。期间麦科德勒先生被人谋杀在书房里,庄园里的不少人似乎都有杀人的动机,令这起案件一时扑朔迷离。《高斯福德庄园》上映后,颇受好评,先后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第1届美国电影学院最佳导演奖,2002年2月25日在英国电影学院奖的角逐中,该片击败了奥斯卡大热门——歌舞片《红磨坊》(MoulinRouge,2001)而获年度最佳英国电影奖。罗伯特·奥尔特曼也因这部谋杀悬念影片而获得第59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奖,并第5次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奥尔特曼多年来的创作一直保持着高度的个人风格,注重影片中对声音的处理,而他那种“交搭式的对话”——同时展示多个对话并有意让其交叉、重叠,已成为他作品中独创性的“商标”。他十分擅长于拍摄角色众多的群戏,以庞杂的剧本调度众多的人物,手法多样的叙事方式,不紧不慢地编排、理顺多线条的情节,使整部影片呈现出条理清晰、错落有致的面貌。而他在创作上的严肃态度和执著的个性追求也使他有别于好莱坞的其他导演,与好莱坞的商业体系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可谓是美国独立电影界的领军人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