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乡的地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西坪乡位于甘谷县东北部的渭北干旱山区,东、北与秦安县接壤,西与八里湾乡相连,西北与大庄乡为邻,南面是金山乡。全乡总面积为103.2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石坪村西坪街组,距县城45公里,全乡共有21个行政村,120年村民小组,164年自然村,3534户、18192人,均属汉族,全乡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点海拔1971米;地形被1河6沟分割成10条山梁,沟壑交错、土质瘠薄,多为黑板土,透气性差,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055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洋芋、玉米、油菜为主,同时也种植少量莜麦、胡麻、中药材等。
西坪,原称西坪街,据传最早因董、王、郭三姓聚居,取名三房庄,随着人口增长,后改名三合镇,又称西峡坪,1936年(民国25年)改名西坪镇,属通渭管辖,解放后划归甘谷县,先后为第九区、西坪公社、金山公社西坪管区、西坪公社、西坪乡。
在乡党委、乡政府立足乡情,以“种草种树抓生态、修路修田抓基础、养猪养牛抓畜牧、全乡上下抓劳务”为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以启动实施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7年全乡的粮食总产量达10780吨,油菜175吨,马铃薯1.4万亩,地膜玉米16600亩,蔬菜种植500亩,中药材种植500亩,新建果园650亩,种植柴花苜蓿2200亩,年内输转劳务4400多人,创收1700多元。人均纯收入1407元。近三年,相继完成了石坪—四方咀(12公里)、石坪—郭家湾(6公里)、石坪—马家湾(6.5公里)、冯寨梁—冯寨(0.5公里)、颉刘家—燕珍(0.5公里)、杜家护林房—上硬王(2.4公里)、燕珍梁—白家屲(2.7公里)等通达公路建设,同时并拓宽改造了冯寨梁公路。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全面改变了全乡的道路交通状况,全乡大部分村通了班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全乡在石坪、莲花台二村完成了200口沼气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工程3000多亩,荒山造林1.5万亩,全面改善了生态环境。以打造西坪千米一条街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工作2007年完成了规划编制,同年8月份通过招商引资,从甘肃佳蒙房地产开发公司引进资金75万元,破土动工修建了850平方米13间铺面的二层商住楼,2008年元月,为西坪街道安装了路灯,极大地方便了街区居民的夜间出行和中学学生的夜间自习活动,亮化了西坪街道。
西坪乡,处于秦岭褶皱带延部分,大部分地区处于祁连山地槽中央地背斜之东端,出露的前寒武系地层有礼辛西部及西小河上游的震旦系,为变质岩及小量火成岩。全乡地形被一河六沟分割成十条山梁,沟壑交错、土质瘠薄、多为红黑板土,透气性差。地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东、北与秦安县接壤,西与八里湾相连,西北与大庄乡为邻,南面是金山乡。行政区划面积103.2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石坪村石屲自然村,位于北纬34°54′,东经105°26′,距县城45公里。全乡现有村民委员会21个,村民小组120个,自然村164个,总户数3532户,总人口18343人,均属汉族。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在全县处于偏低水平。西坪乡处于我国地形和气候的过渡带,冷暖两种气团常在此区交汇,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降水不均,但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农作物产量。全乡年降水量为512毫米,为全县降水量较丰富的地区。平均气温10.2℃,因受地势高低差别的影响,各地气温略有差异,地面温度平均为,最热的7月地面疲软度平均为26.1℃,最冷的1月地面温度平均在-2.6℃。全年无霜期平均188天,最长可达229天,最短的只有157天。初霜期最早出现在9月30日;冻霜期最早出现在3月12日,最晚在5月5月。
教育水平。西坪乡有西坪初级中学,从初一至初三设有十二个教学班,师资力量雄厚,更有想王富贵、王武杰、王雁、王世同等全县有名教师教学,所以学校升学率正在连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