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常为什么天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0-25

晴天、少雨。

副热带高压,它的形成原理并不复杂,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是其背后主要的两大推手。由于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导致该地区的空气上升,到高空后就会向极地方向流动。

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不断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随着纬度的升高,地转偏向力就越大,致使在副热带地区(北纬30度附近),气流基本变成了自西向东流动,并对后续空气进行阻碍;使得该地区上空空气聚集且被迫下沉,于是便产生了副热带高压。

而我们熟知的副热带高压,一般是指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位于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它常年存在,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

在夏季,因为强度高,其范围几乎可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在冬季,强度和范围都会减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多情况下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有数个,有时有一个,它的强度、范围和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的天气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第2个回答  2019-10-25

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常为炎热少雨天气。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由于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导致该地区的空气上升,到高空后就会向极地方向流动;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不断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随着纬度的升高,地转偏向力就越大,致使在副热带地区(北纬30度附近),气流基本变成了自西向东流动,并对后续空气进行阻碍;使得该地区上空空气聚集且被迫下沉,于是便产生了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

副热带高压主要位于大洋上,常年存在,按不同的地理位置,分别称为北太平洋高压、北大西洋高压、南太平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和南印度洋高压。副热带高压还可分裂为更小的高压单体,有的小单体也可以位于大陆上。如:冬季位于南海地区的单体,称为南海高压。

从气象专业角度来说,副高的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此外,气压梯度小,所以风力微乎甚微。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大气温度明显攀升。因而在副高控制的地区,往往以晴朗少云的高温天气为主,如果副高强盛,则该地区还会出现干旱灾害。

由于副高本身是个暖性高压,加上其盛行的下沉气流增温效应,中心地带(称为脊线)天气基本格调是晴热干燥的,因此副高所在位置的天气高温少雨,如果副高稳定控制一个地区,这里就非常容易出现干旱和高温天气。

第3个回答  2019-10-27
副热带高压,又称亚热带高压或副热带高气压,也叫做副热带高压脊,气象学名词,是指活跃于副热带地区的高压脊,分布于南北纬30°左右,是一股经常存在但位置不固定的温暖气团。它的位置以及内里气流的流向可以影响到热带气旋的生成和走向。副热带高压所控制的地区往往会有干燥、少雨的炎热天气,是各地夏季高温热浪的其中一个主要导因。 副热带高压所笼罩的地带称为“副热带无风带”或“马纬度无风带”。

1、基本简介

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副热带高压的东部是强烈的下沉运动区,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所控制地区会出现持续性的晴热天气。而副热带高压的西部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随着季节的更迭,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位置也会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从1月到7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主体呈现出向北、向西移动和强度增强的趋势;从7月到1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则有向南、向东移动和强度减弱的动向。这种季节性的变化,还具有明显的缓慢式变化和跳跃式变化的不同阶段。

2、主要成因

副热带高压带的主要成因是动力的作用,其高压脊线(等压线或等高线反气旋曲率最大处的连线)处于哈得来经圈环流和费雷尔经圈环流的下沉气流区,天气多晴朗。相传从大西洋运马往西印度群岛的帆船,进入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无法航行,终因水和粮食用尽,不得不将马匹投入海中,故欧美各国常用马纬度作为副热带高压的同义词。就副热带高压的单体来说,东部和西部的大气铅直运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在高压的东部,下沉运动特别强,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造成很强的下沉逆温,称为信风逆温。这种强逆温的层结非常稳定,抑制了铅直对流的发展,使天气持续晴好,形成了副热带大陆西岸的干燥气候带。在高压的西部,下沉气流和逆温都比较弱,使低层辐合上升的暖湿空气,易于冲破逆温层而形成对流,故多雷阵雨天气。

随着季节的更迭,太阳直射区域的南北移动,副热带高压带和高压单体的强度、位置也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无论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从1月至7月,高压主体均向北、向西移动,此时在北半球的副高强度增强;从7月至次年1月,则向南、向东移动,在北半球的副高强度也随之减弱,这种季节性的变化,还具有明显的缓慢式变化和跳跃式变化的不同阶段(注意:对于任一半球而言,该半球夏季时,处于该半球的副高均有所增强,同样地,在该半球冬季时,处于该半球的副高会有所减弱)。

3、主要代表

(1)太平洋高压

在夏季一般分为东、西两个大单体:位于西太平洋的大单体,称为西太平洋高压,位于东太平洋的大单体,称为东太平洋高压。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北侧的西风带中,气旋和锋面活动比较频繁,常产生阴雨或暴雨天气。中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西太平洋高压脊线的季节性变化,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性位移相对应。平均而言,5月份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5°附近,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月份脊线越过北纬20°,主要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月中旬脊线向北越过北纬25°,主要雨带就移到黄河流域,使华北进入雨季,这时,江淮流域正处在高压脊线控制之下,梅雨期结束而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脊线南侧为东风带,常常有东风波和台风活动,产生大量的降水。因此,在7月中旬以后,华南又出现一条雨带。西太平洋高压和台风的相互配置,决定着台风的移动路径。高压强大且脊线呈东西向时,台风稳定西行;高压脊线呈西北—东南向时,台风容易向西北移动,并在中国登陆;若高压减弱和断裂,则台风往往北上登陆或转向。西太平洋高压的强弱、进退和移动,同中国东部的天气以及旱涝等的关系极其密切,是夏半年天气预报中需要着重分析研究的天气系统之一。

(2)青藏高压和墨西哥高压

每逢暖季,在亚洲和北美洲南部的对流层高层,存在着另外两个大型暖高压系统,分别称为青藏高压(或南亚高压)和墨西哥高压。青藏高压的水平尺度可达万公里以上,属超长波系统。这两个高压虽然都位于副热带地区,但从结构、性质和形成过程来看,和大洋上对流层中低层的副热带高压很不相同,它们主要是高原或大陆的加热作用形成的。这种系统,在500百帕等压面之下为热低压,在500百帕以上才为高压,而且越往上高压强度越大,在200~100百帕高度,强度最大。其高压中心区为上升气流,多对流活动。这些高压中心常作东西向摆动,当其东摆时,与大洋西部的副热带高压脊叠加,使后者加强。北半球大洋上副热带高压的强度,所以夏季强于冬季,和这些高压的存在及其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4、产生影响

对我国天气与气候有着重要影响的暖性高压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在10~40°N之间活动。

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则晴好,当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该地区干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侧是中纬度西风带,也是副热带锋区所在,副热带高压西部的偏南气流可以从海面上带来充沛的水汽,并输送到锋区的低层,在副热带高压的西到北部边缘地区形成一暖湿气输送带,向副热带高压北侧的锋区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温高湿的气流。当西风带有低槽或低涡移经锋区上空时,在系统性上升运动和不稳定能量释放所造成的上升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使充沛的水汽凝结而产生大范围的降水形成雨带,通常还伴有暴雨。根据统计,雨带位置一般在副热带高压脊线之北6~10个纬距处,其走向大致和脊线平行。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的活动与我国东部各地雨季的起止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平均来说,当副高脊线位于20°N以南时,雨带位于华南,称为华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雨季;当副高脊线徘徊于20°~25°N时,雨带位于江淮流域,这时为江淮梅雨季节;当脊线位于25°~30°N时,雨带推进至黄淮流域,黄淮雨季开始;当副高脊线越过30°N,则华北雨季开始。

副热带高压位置与雨带位置关系如此密切,故副热带高压位置的不正常变动往往会造成各地区的旱涝,如1954、1980、1991年副高脊线长时间徘徊于20°~25°N,雨带稳定在江淮流域,造成江淮流域夏季洪涝。而1978年和1983年副高脊线很快越过20°~25°N到达30°N附近,雨带基本上未能在江淮流域稳定一段时间,江淮地区长时间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造成该地区干旱。
第4个回答  2019-12-19

晴热天气。

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带的天然分界线:秦岭山脉。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常为晴热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20~30°附近副热带地区。

其形成主要是因为赤道低气压带的上升气流到上空,受气压梯度力影响,向极地地区上空(近地面为高压区,上空为低压区)流去,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到纬度20~30处,上空大气运行的方向接近和纬圈平行。

从赤道地区上空源源不断流来的大气,堆聚下沉,使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大,气压增高,形成高压带。属动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

扩展资料:

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规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约位于南、北纬30度附近。此高压带是盛行西风带和东风带的分界,其高纬一侧是西风带。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在其西北一侧是西南气流治跃区(通带雨区)。

介于热带和温带之间的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压,通常把控制太平洋地区的称为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在10~40°N之间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天气网-2012年气象知识竞赛知识点提示

第5个回答  2019-10-27
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强降雨频发,如何确定强降雨的位置和强度,是所有天气预报员最为头疼的难题。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多了解一下副高的活动规律,能够帮助大家对夏季的降水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夏天的暴雨隔三差五就要拜访一次,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恰恰是向暴雨区输送水汽的重要通道,而其南侧的东风带则是热带降水系统活跃的地区,这么一来,副高位置的变动与我国主要雨带的分布就变得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