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普通建筑百年后真的会变成文物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3-20

我国文物能否成为文物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可以携带足够的信息,二是可以被社会价值观所认可。


客观方面:如若符合以下分则则可以

1.是否代表了当时工艺的较高甚至最高水平。

2.是否能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代提供可靠数据。

3.是否与名人与历史大事件有重要联系。

4.寿命是否足够长久。

普通的建筑是无法成为文物的。只有具有独特时代特色/设计水平/名人历史大事件等条件才能成为文物。如上海百年前的建筑。外滩的重要建筑,重要的民居被保留下来了(很漂亮那种)。剩下的大部分拆了,小部分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像新天地,田子坊这种。所以普通建筑百年后,如果没有具有独特时代特色/设计水平/名人历史大事件等条件,没有被拆掉,也是当成一种历史符号被改造了,很难成为文物。100年后算不算文物?我觉得不算。就算是,也是价值很小,可以忽略。

主观方面:从“社会价值”方面看。

建筑本身除了承载的历史信息之外,对于其中居民也有意义,建筑在整个社会集体记忆的构成中也有其意义。就像我们会怀念童年住过的老房子一样,现代、普通建筑对于其中的居民也是非常重要的物质遗存。

我认为,城市的每一段历史都应该被记录,在空间中有所体现。50年代的筒子楼与胡同一样,是历史的产物,它们的消失一样是历史在建造环境中的消失,是应该被保护的。现代的普通建筑百年后也是现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年代真的极其久远,打个比方一千年以后吧,那时候人类的居住和生活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世界就剩了这么几栋现代的居民楼,丑归丑,但可以通过其性状一窥现代人的实际生活状态,那应该算价值很大的文物了。


结语:总之,我觉得我们可以去一分为二的去看待问题,百年建筑就算不是文物,但也应该细心保存,不是吗?

第2个回答  2018-03-20

文化遗产有两种类型

    一种艺术价值

    一种是在存在的时候相对较少,一开始的价值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会逐渐增加。(包括具有一定外在意义的纪念品)一个人有研究的价值,但不一定是艺术价值,这在自己的时代并不一定是令人惊讶的;但它一定已经到了一定的年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变得相当罕见。

能否成为文物取决于两个条件:1可以携带足够的信息,当然,这种情况难以量化,一个著名设计师的作品,商标使用新材料,新技术,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都是“充分信息”的影响因素;2。无论文物是否属于公共财产,是否可以成为文物,是否可以被社会价值观所认可,是否可以被公众所认可。

是的,我认为普通的建筑可以是文化遗产,只要它们是稀有的,并且有强烈的风格,作为一代人可以被记住。本身没有艺术价值,但若干年后,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民生,携带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假设筒子楼已经非常罕见,它可以被称为文物,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与四合院相似,它值得保留,但去掉土地本身并不值钱)

综上所述,重点是现代老房子的“保护”是对传统遗产保护理论的挑战,也是对公众对遗产保护的普遍认知的挑战。但是我们需要更新我们对遗产保护的理解。文物保护不是把建筑放进博物馆的过程,而是通过保护来管理城市更新和速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