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斌的人物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张献斌,莲都区丽新畲族乡农技站原站长,1958年2月出生于莲都区泄川乡,198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该同志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30多年,足迹遍及莲都区的雅溪、老竹、仙渡、丽新等地。2009年2月23日,因操劳过度突发心脏病逝世。
张献斌在基层农技部门一干三十年,在农民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干”部——干起事来没日没夜,直到今年2月23日,张献斌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留下一本未记完的工作日志,还有53张总额达88700元的欠条--那是乡亲们多年来从他处赊的农资款……
妻子常旭金说:“他 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豁出命去在工作。”接受过张献斌帮助的农民至今提起张献斌,仍会抹着泪说:“他走了,我们有一种贵重东西丢了的感觉。”
“张站长是为我们农民累死的”
丽水市莲都区丽新乡是个畲族乡,张献斌是丽新农技站第一任站长。
张献斌的忙,全记在他那本没记完的工作日志上。橘农家滞销的柑橘、种粮大户的油菜补贴、茶农新开采的春茶……去世前几天,张献斌脑子里装的全是这些东西。
胸闷了好多天,喘不过气来,小女儿张起平要他去趟医院,张献斌说,实在忙得没时间,天气开始转暖,农民家的橘子再卖不出去,就得烂在家里,他让女儿帮着买点感冒药对付对付。
2月21日,星期六,张献斌没歇着,一整天都在忙着联系柑橘贩运大户。贩运大户潘玉程说,21号一天,张献斌前后给他打了4个电话,求他无论如何第二天去白岸口村收购农户家滞销的橘子。
22日,星期天,张献斌依旧没歇着,他带着贩运大户,在白岸口村挨家挨户跑。村里的柑橘大户周永富记得,那天,张献斌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家。
23日一大早,头天晚上熬夜把全乡3000多户橘农柑橘销售情况重核并登记后,张献斌匆匆赶往区里参加水果产销汇报会。九点,车到区农业局门口,实在熬不住的张献斌,面带愧色地对同事说:“我有点不舒服,去趟医院。”
人在医院,张献斌心里惦记的还是柑橘。十点四十五分,张献斌忍不住又给莲都区农业局副局长林玉美打了电话。“林局长,有关柑橘销售和品种改良的事,我有了初步想法,等医院出来后,马上向局里汇报。”
说完这些十五分钟后,张献斌进了抢救室。23日下午4时50分,经过5个多小时的抢救,张献斌因突发性心肌肉梗塞停止了呼吸。
“病人属于典型的过劳死。”参与抢救的丽水市中医院门诊部主任方伟钧说,如果能早点来医院检查,结果应该不会是这样。
张献斌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守在门外的百余名同事和乡亲们哭成一片。老乡们哭着喊着说:“张站长是为我们农民累死的。”
双坑村是个产橘村,距乡政府驻地8.8公里,村支部书记赵友好说,村里百姓生产上有不懂的地方,打个电话给张站长,他立即会赶过来。“前年,村里开山建瓯柑基地,半夜放火烧山,结果张站长凌晨四点钟就来了。那段时间,张站长每星期要来村里两三次。”赵友好说,山里百姓有感激的话也不知怎么说,见了就觉得这干部亲切。
山村村的种粮户张永亮没事也爱给张献斌打个电话。“我们之间就跟兄弟一样,种田、种茶叶有不懂的地方第一个想起他。”张永亮说,家门口的稻田参加了病虫害统防统治,防治期间,张献斌早晨5点半就来,查虫量、观药效,天天如此。
从2007年1月到丽新农技站工作到去世前短短两年时间里,在张献斌不舍昼夜的带动和指导下,丽新乡新发展了茶叶500多亩,柑橘上千亩,参与统防统治的水稻亩产也从450公斤跃到了800公斤,茶叶、柑橘成了当地畲族百姓的经济支柱。
“他对农民总是慷慨的”
张献斌去世后,家人从他的遗物中整理出了53张欠条。每张数额都不大,年份却都有些长。弟弟张献华拿计算器一算,总额还不小,有88700元。
“这都是乡里乡亲从哥哥店里赊的农资款。”张献华说,当年基层农技站改革,鼓励农技人员创业,减轻国家负担,哥哥东拼西凑开的这家农资店,20年来成了乡亲们离不开的良友。
种子、化肥、农药先拿,写个欠条,地里收了卖了再来付钱。说是这么说,碰上个灾年或者是耍赖皮的,不来还钱张献斌也不会说什么。
“他对农民总是最慷慨的。”张献华说,哥哥开这个店近二十年,没赚过钱,每年除去租金和赊出去的款,落下的钱正好够一家人勤俭度日,可他对来赊账的农民却从来没说过不。
“有些打欠条的人都已经不在了,成了死账。”妻子常旭金说,对农民慷慨了一辈子,张献斌其实并不富有。“家里盖的毛胚房,等了20年才有钱装修。”常旭金唏嘘,临了,还未来得及入住,丈夫就先走一步了。
因为穷,当年张献斌入赘到常家,两人都没有办婚礼,以至于究竟何时结的婚,常旭金都有些记不清了。不过她觉得丈夫是个“大丈夫”,尽管话不多,但肚子里敞亮。
“每年过年前去赊账的人家里转一圈,账没收回来一分,还常常又掏钱给人家。”常旭金说,尽管自己也曾抱怨过丈夫,但看着丈夫受人尊重,她学会了理解。“别人借走,他再去借来,店里要周转,现在家里还欠着十几万的债。”
狮子山村的茶农雷根荣一直把张献斌当救命恩人。上世纪80年代就办过养猪场的他,一度是十里八村著名的万元户。因为好赌,挣下的家产输个一干二净,只留下两间泥房和老婆孩子四张吃饭的嘴。女儿读书想借100块钱交学费,邻里无人愿借。“大家看不起我,怕我烂泥扶不上墙,借了钱再拿去赌。”雷根荣说,就在自己觉得活着没意思时,是张献斌帮助了他。
“他是唯一一个相信我不会再去赌的人,主动借钱借农资给我搞茶叶,无亲无故的还给我做贷款担保。茶叶种下去了,他又三天两头跑上来指导我。”雷根荣说,如今自己翻了身,年收入达到了7万多,这一切都是张献斌给的,因此每年第一杯新茶自己都留给张站长来喝。“可今年新茶还没下来,张站长就走了。”听到噩耗的那天晚上,雷根荣说,自己像丢了魂一样,哭了整整一晚上。新茶下来后,雷根容按老规矩,到张献斌的坟前给他沏了一杯。
在张献斌留下的欠条里,钟凤鸣的数额最大,有三万两千块。如今,钟凤鸣已不在人世,留下年近六旬的老伴雷海凤。一说张献斌,老人的泪水就止不住。
“献斌是我们家的大恩人。”雷海凤一开口,就得用手去擦眼角。钟凤鸣去世后,张献斌怕雷海凤孤儿寡母碍于原先的债务不敢再来赊账,专程跑钟家去了一趟:“有困难就开口,账先欠着不要紧。”走时还丢下2000块,给雷海凤上高中的儿子交学费。
“一心只为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要是斤斤计较的话,张献斌肯定觉得这一辈子特“亏”。1979年参加工作,在乡镇农技站工作勤恳勤恳干了三十年,去世前半年才从差额拨款农技人员转成全额拨款农技人员,彻底脱了产。
在此之前,张献斌做的事不少,拿的工资却只有全额人员一半——每个月1000挂零。过年过节奖金全额人员有,自己没有不说,像张献斌这样的差额人员,连日常办公经费都没有。
“由于财政预算中没有安排办公费,办公桌就用别人丢弃的,打个电话、印几张资料也要格外省……”在给区领导的一封信里,张献斌等一干差额人员这样写到。
可诉苦不等于抱怨,张献斌理解,自己的身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所以在工作上,他从来没有懈怠过。相反倒总是在两个女儿面前说,“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到今天,感觉很满足,应该懂得感恩,努力把工作做好。”
张献斌愈是不计较个人得失,身为莲都区农业局局长的潘金发愈是觉得愧疚。“谁家没有父母小孩,过年过节回家,家人问你今年发了多少奖金,结果人家有,自己一分没有,谁不心酸。”
潘金发说,去年9月份转成全额拨款事业干部后,春节里,张献斌特意回了多年没回的老家过年。老家在山里没手机信号,过完年回来,张献斌给潘金发打电话拜年时兴冲冲地说:“局长,今年过年我特别高兴。待遇问题解决了,敢回家过年了,也不怕人问了。”
张献斌和潘金发之间有个未实现的约定:过完年什么时候有空了,他们43个差额转全额的农技人员一起开个座谈会,跟领导表表自己干工作的决心。
可惜张献斌太忙,潘金发也忙,这个座谈会一直没来得及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