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被风吹到树旁边用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1. 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因为科举考试及第,被授以校书郎的职务,开始在长安寻求借居的处所,找到了地处常乐里的前任相国关先生的私人住宅的东亭住下来。第二天,走到亭东面靠南方的一个角落,在那里看到了一丛竹林,枝叶受到损坏,显得没有姿态。向一位姓关的老人询问这是为什么,他说:这竹是相国亲手栽的。后来,关相国离开了相国府,别的人借住在里面,从此做竹筐的人去砍它(用来做竹筐),做扫帚的人去割它(用来做扫帚),砍掉之后乘下的竹子,高不足一寻(古代八尺为一寻),数目不过一百。再加上杂草杂树长在竹林里,茂盛的杂树和纤细的杂草长在一起,再也没有竹子的样子了。我痛惜这些竹子曾经为长者亲手所植,却被俗人看低,被砍伐弃置成这个样子,但竹的本性还在。于是砍掉杂树割掉杂草,清除其中的脏物,给过密的地方增大空隙,给它们的根部培上土,不到一天就完成了这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太阳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竹荫,风吹过来的时候有清越的声音。竹影随风摇摆,显出很高兴的样子,好像是对它们的际遇有所感激。

啊!竹子是植物(尚且如此),对于人会怎么样呢?因为它有同贤者相似而有人能爱惜它们,给它们培好土好好种植它们,更何况真正的贤者呢?既然这样那么竹子同草木相比,就同贤者和一般人相比是一样的。啊!竹子不能自己使自己与其它草木不同,只有人能使之与一般草木不一样。贤者也不能自己使自己与一般人不同,只有任用贤者的人才能使他们与一般人不一样。所以写下这篇《养竹记》,写在亭子的墙上,以留待日后居于这里的人看,也希望统治者(用贤者)能看到这篇文章

2. 文言文翻译

《归去来兮辞》晋·陶潜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我的家境十分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离开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但过了没几天,很思念田园,归乡的念头就产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虽然自己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驱使;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急著前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就针对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回去喽!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归!既然自己使心灵受形体的奴役,为什么还要独自惆怅伤悲?我明白了,以往的不能挽救;我知道了,靠将来还可以补回。真的,走入迷途还不算远,我觉得今是而昨非。船儿轻轻地摇荡着前进,风儿飘飘地吹着我的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晨光还是这样隐约依稀。终于看到了家里的屋檐,一边奔跑着一边怀着满腔的欢欣。僮仆跑出来迎接,小儿子等候在家门。园子里象征隐土生活的“三径”已经荒废,可是我心爱的松菊却还幸存。拉着幼子的手走进屋门,已准备了美酒盛满酒樽。高高地举起酒壶和酒觞自酌自饮,悠闲地看着庭园的树枝露出了笑颜。依靠着南窗(窗外有傲天的孤松)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怀,确实感到这小小的空间就可以使人心安。每天在庭园散步已经养成乐趣,虽然安了家门却常常把它闭关。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昂首观看远方的青天。白云无心地飘出山去,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归还。夕阳暗淡将坠人大地,我仍抚着孤松盘桓流连。 回去啦!愿停止断绝那世俗的交游。既然这社会和我的愿望相违,我驾车出采又有什么可以追求?我喜欢的是亲戚间知心的交谈,或者是弹琴读书以消解忧愁。农人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将要耕种去到那西边的田畴。有时我振策驱车,有时我划桨行舟。有时沿着幽深曲折的溪水进入山谷,有时也崎岖坎坷地走过山丘。树木啁欣欣向荣,泉水啊涓涓始流。我赞美万物的得时,感慨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算了吧!寄身天地之间还会有多久,为什么不听任自己的心愿以决定去留?为什么栖栖惶惶地,还想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的愿望,仙境又不可预期。趁着这大好的时机独自走了吧,或者就像古代的隐士那样把手杖插在地上躬耕耘籽。登上东边的高地放声长啸,靠近清澈的溪流尽情赋诗。姑且顺着生命的变化走到尽头,高高兴兴地接受天命还有什么怀疑

3. 文言文翻译

翻译: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

出自《徐文长传》。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译文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

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

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余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篑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徐渭集·附录》 我年轻时经过家乡的店铺,看见有北杂剧《四声猿》,意趣和气概豪放旷达,与近年来书生所创作的传奇大不相同,署名为“天池生”,怀疑它是元代人的作品。

后来到越地去,看见人家单幅上有署款“田水月”的,笔法刚劲有力, 一种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透露于字画中,仿佛可见。心中十分惊讶,然而不知道田水月是谁。

一天晚上,坐在陶编修家楼上,随意抽阅架上陈放的书,得《阙编》诗集一函。纸张粗糙,装订马虎,刷板墨质低劣,字迹模糊不清。

略凑近灯前阅读,看了没几首,不由得惊喜欢跃,连忙叫石篑,问他:“《阙编》是谁作的?是今人还是古人?”石篑说:“这是我同乡前辈徐天池先生著的书。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靖、隆庆间人,五六年前才去世。

现在卷轴、题额上有署田水月的,就是他。”我方才明白前后所猜疑的都是文长一人。

再加上如今正当诗歌领域荒芜浊污的时候,得到这样的奇珍秘宝,犹如在恶梦中被唤醒。我们俩跳起来,在灯影下,读了又叫,叫了又读,睡着的佣人们都被惊起。

我从此以后,或者对人家口说,或者写书信,都标表文长先生。有来看望我的,。

4.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文言文翻译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孔子辟车与之言:“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学,周游天下,以殁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简吾事,不事庸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次孔子出行,闻哭声甚悲。孔子说: 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个贤人! 一看原来是皋鱼,身披粗褐,手执镰刀,在路边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没有丧事吧,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小时候喜欢学习,周游各诸侯国,没有照顾好我的亲人,这是过失之一。我的志向高尚,想做大事业,不愿侍奉庸君,结果年岁已晚仍一事无成,这是过失之二。我与朋友交往很深厚,但是都中断了,这是过失之三。大树想停下来可是风停不下来儿子想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过去了再也追不回来的是岁月,逝去了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于是,站着不动,枯槁至死。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辞别孔子,回家赡养双亲的门人,有十三人。

5. 忽然一阵风吹来,用文言文怎么说

文言文一般不直白,可以用感受来表示,比如忽然一阵风吹来可以翻译成:蓦然微风拂面。

还有很多比较有意思的流行语翻译成文言文的句子,都给你招来了,忘楼主能采纳:

1、丑的人都睡了,帅的人还醒着。

翻译:玉树立风前,驴骡正酣眠。

2、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3、你这么吊,家里人知道么。

翻译:汝之吊,令堂知否!或者还可以翻译为:腰中雄剑长三尺,君家严慈知不知。

4、重要的事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5、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6、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翻译: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7、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翻译:君莫欺我不识字,人家安得有此事。

8、我的膝盖中了一箭

翻译:流年不利,飞矢中膝。

9、备胎

翻译:章台之柳,已折他人;玄都之花,未改前度。

10、我带着你,你带着钱。

翻译:我执子手,子挈资斧。

6. < >古文翻译

丁卯夏,张氏姑妇同刈麦。甫收拾成聚,有大旋风从西来,吹之四散。【丁卯年夏天,有姓张的姑(姑:1、婆婆2、姑母3、丈夫的姊妹。这里可能是指3。)妇二人一起收割麦子。刚把割好的麦子收拾成堆,忽有大旋风从西方吹来,把成堆的麦子吹得四散。】

妇怒,以镰掷之,洒血数滴渍地上。方共检寻所失,妇倚树忽似昏醉,【妇人大怒,用镰刀向旋风掷去,只见风中洒下几滴血沾在地上。二人正一起检拾寻找失去的东西(镰刀、吹散的麦子)时,妇人倚着树忽然似昏醉过去了,】

魂为人缚至一神祠。神怒叱曰:“悍妇乃敢伤我吏!速受杖。”【妇人的魂被人缚到一间神庙中。庙神恼怒地叱责道:“凶恶的女人竟敢伤害我的小吏!立刻受杖责!】

妇性素刚,抗声 曰:“贫家种麦数亩,资以活命。烈日中妇姑辛苦,刈甫毕,乃为怪风吹散。【这妇人向来性子刚烈,大声说:穷人家种了几亩麦子,靠它来活命。烈日中妇姑多么辛苦,可刚收割完,竟被怪风吹散。】

谓 是邪崇,故以镰掷之。不虞伤大王使者。且使者来往,自有官路;何以横经民田, 败人麦?以此受杖,实所不甘。”【我们以为是妖邪,所以用镰刀投掷它。不想伤到的却是大王的使者。况且使者来来往往,本有官路可行;为何横穿民田,破坏人的麦子?因此事受丈打之刑,实在有所不甘心。”】

神俯首曰:“其词直,可遣去。”妇苏而旋风 复至,仍卷其麦为一处。【庙神低头说:“她的供词正当有理,可放她回去。”妇人苏醒后旋风又吹来了,仍然把她的麦子吹卷成同一处堆放着。】

7. 这片文言文翻译

纪老农夫说

清·戴名世

顷余读书山间,西邻有农夫,年老矣,犹治田事甚勤,暇则休乎树下而卧焉,余尝视之,朴且鄙,然其意有以自得者。

一日,余谓之曰:“汝劳苦田间,手足胼胝,顾不识亦有所乐于此乎?”曰:“否也,然吾平生亦不知所为忧戚。吾侪小人,生僻壤,未尝见世事,忽忽以老,筋骨之劳与夫风雨暴露之苦无岁无之,吾岂有乐哉?然而聊且治生,无饥寒之患,平居鲜与往来,终其身未入城市,虽贫且贱,无求于世。纵横荆棘之中,出入麋鹿之侣,以此往往习而自安。”

余闻之而叹曰:“至哉乐乎!何谓不得也?”老农又曰:“吾幼未学书,曾不识字,其何敢望君?而君若有慕于余者,何也?”余闻其语,愈益慕之,因书其说。

【注释】

1、戴名世:清代散文家,主张“率其自然”。出于耕读世家,有经世致用之心,但炎凉世态又使他欲仕不成,欲隐不能。

2、顷:近来。

3、有以:犹有何。有什么。《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4、胼胝: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史记·李斯列传》:“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而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唐陆龟蒙《樵人十咏·樵叟》:“自小即胼胝,至今凋鬓发。”清黄遵宪《感怀》诗:“摹写车战图,胼胝过百纸。”沈从文《阿黑小史·秋》:“阿黑的爹这时不打油,用那起着厚的胼胝的扶油槌的手在乡约家抹纸牌去了。”

5、忧戚:忧愁烦恼。《墨子·尚贤中》:“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宁乐在君,忧戚在臣。”《庄子·让王》:“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戚。”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公以苍生之命,挺身入不测之敌,万里沙漠,嘻笑而还,气宇恢然,殊不见衰悴忧戚之态。”《水浒传》第一一○回:“词中之意,甚有悲哀忧戚之思,宋江心中,郁郁不乐。”曹禺《日出》第二幕:“他不大爱笑,仿佛是很忧戚的,话也不多,但偶尔冲出一两句,可使举座失色。”

6、吾侪:我辈。《左传·宣公十一年》:“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唐杜甫《宴胡侍御书堂》诗:“今夜文星动,吾侪醉不归。”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仓猝遣将,吾侪之罪也。”陈毅《寄友》诗:“叛徒国贼皆可杀,吾侪南线寄安危。”

7、忽忽:倏忽,急速貌。时间快速飞逝的样子。《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将暮。”宋王安石《骅骝》诗:“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清戴名世《戴母唐孺人寿序》:“忽忽遂至四五十年,恍如昨日,而余亦老矣。”胡国梁《黄花岗之役》:“我在教练所,忽忽已有一个多礼拜了。”

8、纵横荆棘之中,出入麋鹿之侣:化用苏轼《赤壁赋》中的“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近来我在山中读书,西边的邻居家有一位农夫,年纪很大了,还非常勤劳地种田,闲暇时就在树下躺着休息,我曾经仔细观察过他,朴素而且鄙俗,然而(看)他的神情似乎很自得的样子。

有一天,我对他说:“你在地里如此辛苦,手脚都结了茧子,不过(我)不明白你对这种生活也很喜欢吗?”他说:“不是这样,然而我平生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忧愁烦恼。我们这些人都是小民,生于穷乡僻壤,不曾见过世面,(这一辈子)很快就会老去,劳动筋骨与那些风吹日晒的痛苦没有一年没有,我哪里有快乐呢?尽管如此,但是姑且(好好)谋生计,(才会)不受饥寒之苦,平时很少与人交往,一辈子未到城市去过,虽然既贫穷又卑贱,但是对社会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一生不过)在荆棘之中过活,与麋鹿相交相伴,因此常常习惯了这种生活,因而觉得很安适。”

我听了他的话不由得慨叹:“他的快乐真是到了极致了啊!为什么说不自得呢?”老农又说:“我从小没读书,一个字也不认识,怎么敢跟您相比呢?但是您看上去好像有羡慕我的意思,为什么呢?我听到他的话,更加羡慕他了,因此记下了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