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知识是在你学医之后才知道的?

学医后才知道的事情当然和医学、医生、医院、医学研究等相关喽,借这个问题我来回顾一下。大一:学习解剖…

第1个回答  2020-09-21
学医后才知道的事情当然和医学、医生、医院、医学研究等相关喽,借这个问题我来回顾一下。
大一:学习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等基础课程,我知道了女生原来和男生在生理结构的不同,男生的生殖道和泌尿道开口是一起的;而女生生殖道和泌尿道是有两个开口,并不是共用的。
女性月经期一般28天左右,排卵期在下一次月经来临前14天左右。排卵指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从卵巢排出的过程,卵细胞一般情况会停留在输卵管壶腹部,等待与精子相遇。
我之前一直有个误区:以为卵细胞会排出体外!实际上卵细胞都是停留在输卵管壶腹部,若是一天内没和精子相遇,卵细胞就退化消失了!(网上很多回答说卵细胞会排出体外,我还以为我记错了,特意去翻了书,第七版组织学和胚胎学193页内容:次级卵母细胞于排卵后24小时内若不完成受精,则退化消失)
学习解剖学的时候会接触到用福尔马林处理过的人体标本(我们都称为标本),刚开始不适应,后来见多了就慢慢习惯了。那些捐献出遗体的逝者真的很伟大,为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二大三大四都是学习专业课和内外妇儿诊断等课程(内外妇儿诊断是我们常用的简称,分别指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诊断学)
学习生理课程的时候,我明白了小肠是我们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以前我以为是胃(见笑了)
学习完寄生虫后,再也不敢吃烫三秒的毛肚了,怕上面有寄生虫,杀不死。吃毛肚都要把它烫熟,无法享受那种脆脆的毛肚口感了。
明白了吃火锅点的黄喉不是喉管,是主动脉弓,也就是从心脏出来的一段血管。
吃完火锅或是生鱼片生蚝之类的,总想着改天去药店买点阿苯达唑。阿苯达唑就是我们熟知的肠虫清。
学习药理学明白了为什么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因为滥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存在很多种耐药机制。最初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后来出现了抗真菌和抗病毒等等的抗生素。抗生素有相应的抗菌谱,有的只针对革兰阳性菌,有的只针对革兰阴性菌(革兰染色是鉴别细菌一种经典方法)
小伙伴们可能听过这么一句话:“医学上能治愈的疾病很少,很多都只能控制”学医后我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能明确病因的疾病确实很难治愈,能够明确病因的疾病有的能够治愈,有的不能。比如说高血压就是发病机制很复杂的疾病,可以通过干预措施使血压控制到一个相对安全的水平,但确实很难治愈。能够明确病因的疾病比如细菌性感冒,可以通过抗生素和其他措施治愈,部分骨折也是可以治愈的(骨头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可以重塑。为什么说部分呢,严重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要治愈很困难,有可能留下后遗症。)。明确病因但不能治愈的疾病,如艾滋病,知道是HIV病毒,可还是无法治愈。
以前我竟然以为白血病的血是白的(尴尬!),后来学习医学知识后,一想,血液呈红色主要是有红细胞,出现白色岂不是没有红细胞,那么如何运输氧?所以,白血病病人的血也是红色的!(不知道有没有和我曾经有过同样想法的小伙伴)
有两本有意思的教材,《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有什么区别呢?
学医前,我觉得精神病和神经病都是骂人的话,应该差不多一个意思吧!
学以后,《精神病学》研究人类精神发育障碍的病因、症状特点和临床咨询、临床诊断、收治康复、社会管理、司法鉴定、精神障碍等级评定等主要问题,患者常常具有意识言语和行为异常,例如精神分裂症;《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相关的问题,比如癫痫和头痛就是神经病学研究内容。
这样看来精神病和神经病在医学上的侧重点不一样,友善交流很重要,还是不要用这些话骂人!
学习诊断学,明白了患者采集前列腺液检查,需要医师通过患者肛门行前列腺触诊帮助采集。
男性也会得乳腺癌!
大五去医院实习,消化内科老师查房总是爱询问患者:“有没有放屁”,有放屁说明恢复较好
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是75%,并不是酒精浓度越高杀毒效果越好!恰恰相反,高浓度酒精会使得细菌表面形成保护膜,无法进入细菌内部使蛋白质变性。75%酒精就差不多是一个很好平衡点,既不让细菌表面形成保护膜,又可以进去内部使蛋白质变性,达到消毒目的。
做心肺复苏的时候,基本会按断患者肋骨,以前我真的不知道。问老师能不能有什么预防措施不按断肋骨。老师说:“没办法啊,不然达不到效果,是保命重要还是保肋骨呀”
临床输血,都是输的成分血,比如洗涤红细胞,、冰冻血浆、冷沉淀因子、血小板等等,不输全血。一般来说医院都是从血站取回成分血,像电视剧里亲人献血出来给车祸病人输入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因为很多医院都没有分离成分血的设备。而且输血前都会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不可能直接输全血的。
正常人的尿液是无菌的。
常说的三大常规指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粪便颜色甚至能帮助诊断相关疾病,如白陶土样粪便极有可能是梗阻性黄疸引起。
精液检查:医院有采精室,实习时候也好奇里面有什么。进去瞧了瞧,就是一个简单房间,没有任何少儿不宜的画册,也没有谁帮助采集。
一般查血,血常规和血型检查是采用全血,其他试验如生化免疫都是通过采集的全血离心分离出血清或血浆(血清和血浆看起来没什么区别,血清是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后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用血清或血浆检查。血清或血浆一般呈淡黄色,那种高脂血症的患者分离出的血清呈乳白色,像牛奶一样,称为乳糜血。
在呼吸内科实习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患者采集过动脉血,是通过桡动脉采集(大拇指下方手腕处),见识到了鲜红的动脉血。
医院不同科室医生收入不一样,一般来说外科、骨科、ICU医生的收入在全院是最高的。当然也是很辛苦的。
医院是全年24小时都不会关门的,都有人值班,基本上每个医生都值过夜班(大多都是资历不高的医生,比如住院总,一般主任医师是不会值夜班的,他们值夜班的日子仅仅停留在过去)
医生洗手很勤,洗手七步法口诀内外夹攻(弓)大力(立)丸(腕) ,具体步骤小伙伴感兴趣自行搜索。
医生的白大褂:在患者眼里应该是很干净的(我自己去看医生也不排斥)。在我们医生自己眼里,觉得上面可能存在不明病原体。我穿着白大褂时候,你用白大褂挨一下我没什么,但是我要是换上了日常衣服,你再穿着白大褂挨着我,我就不开心了。
很多医生劝患者朋友少熬夜,保持良好作息。但他们自己也熬夜,我前面说到值夜班是一种情况。还有就是外科医生下手术,凌晨两三点约出去喝啤酒吃大排档(因为手术过程中没吃饭,饿了),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很多医生也抽烟。哈哈,当然也有爱健身的,比如我。
骨科医生做手术,感觉像是在打铁,那力道,一般人真没有。
医生不是万能的,主要是精通自己科室的业务。要是问外科医生内科问题,他十有八九答不上来,术业有专攻,这也是医院有各种科室的原因。
医生评职称,一方面要考试,比如执业医师考试;另一方面要发表学术论文,当然涉及到论文评职称都是差不多副高和正高了。
医生是高学历群体,现在好的医院如三甲医院,都差不多是硕士研究生起步。医学和其他学科研究生一样,也分为学术性研究生和专业性研究生,学术性研究生基本上就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养细胞,养老鼠,养斑马鱼等等,专业性研究生大多数时间就是在医院参加临床工作。
医学生有很多考试,大学期末考试,工作后要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后通过才算是有国家认可的医师资格,然后办理执业证才算是正式医师。
我之前考执医证的时候,看见很多三四十岁的来考试,心里想“说不定以前你们中的某位还给我看过病呢,现在和我一起参加考试,你们可要好好学习啊,别老考不过”
医生也是普通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很辛苦,也希望大家理解,也许同一个问题你只问过一遍,觉得医生回答不够细致,但他可能已经面对无数患者的第一次询问累积重复了无数遍。
多对医生微笑,真的,他会更乐意帮助你的!
以上是自己学医后所知所闻所感,限于认知水平。可能有的地方大家不认同,欢迎批评指正(当然,我更支持友善的交流)
更新一下呢(2019.2.3)
一般来说,实习同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规培人员在医院都会参加医院各科室轮转计划。
有意思的是,有的患者因为病情需要,转入其他科室,却总能遇到他在上一个科室的管床医生(这里用管床医生代替上述三类人员)
严格意义来说,实习同学,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专业型研究生和规培人员都是属于准医生范畴,只有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才算具有医师资格。
医师资格考试实行网上报名(国家医学考试网):时间大概在一月份左右,然后在二月份左右进行现场确认,在六月份左右进行技能考试,技能考试通过(这里通过是真正的在国家医学考试网给你用水印显示通过,没有分数)则有机会参加八月份举行的笔试,以人机对话的形式,全是选择题。四门共600分,达到360就算合格。
在医院参加工作后,常常有机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这类学术会议一般会选择上星级的酒店,早上开完会,中午就在酒店用餐,然后下午继续开会。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养的细胞基本上都是各类肿瘤细胞(当然也养正常细胞)。怎么养呢?一般来说就是在培养基(DMEM或MEM)里面添加胎牛血清(FBS)再加上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防止细菌污染)配置成培养液,然后把肿瘤细胞和培养液放入一个细胞培养瓶中,放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养(二氧化碳浓度常常在5%)。
医学研究用的肿瘤细胞基本都是花钱买的,在美国ATCC,或是协和细胞库,上海中科院细胞库购买
细胞培养瓶常见规格T25和T75,也有T175的(不太常用)。这里指细胞可用生长面积为25,75,175平方厘米。
细胞的冻存液(不同细胞冻存液配制方法不太一样,有的用完全培养液加10%的DMSO,有的用胎牛血清加5%DMSO)
养细胞的小伙伴一定都知道DMSO,即二甲基亚砜,作为一种细胞冻存的保护剂。
把细胞放入冻存液,就可以在-80℃冰箱长期保存,在液氮罐里(-196℃)更长期保存。
试想一下,冰块里面还有具有活性的细胞,没养细胞之前我是真的不知道啊!
医学研究需要资金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常作为资金来源,但“马太效应”在医学基金申请方面同样存在,即大课题组不缺钱,经常申请到各类基金和项目,小课题组甚至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拿不到!做起研究可谓“捉襟见肘”
后面想起再更新吧

23年二级建造师-新考季备考指导课

精编干货 高效通关

¥1元/科

23年一级建造师-备考资料大礼包

备考提速 精华知识点

¥1元/科

2021一级造价师-密训抢分

密训抢分冲刺

¥0元

2021一消名师100节精品课

超值体验,轻松取证

¥0元

2021年中级经济师-强化进阶体验课

知己知彼,三步破局

¥1元

2022年高级经济师-基础重塑课

基础重塑 高效备考

¥0元

2021健康管理师超值教程大礼包

教程课题一站式配齐

¥39元

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备考指导

轻松入门人力资源师

¥0元

    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精华资料免费直播课免费领课领优惠券考试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