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南豪族周沈的命运看永嘉之后南北矛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割据政权的存在,必然导致地域之间的对立,即使割据政权被消灭,因长期割据对立而产生的地域矛盾也不会消失。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南北长期分治对立,南北方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也持续到了西晋灭东吴一统天下之后。

西晋灭东吴后,江南的大族们开始入仕西晋,然而地域之间的尖锐矛盾致使原东吴的世家簪缨在西晋的仕途不会一帆风顺,在这些入仕西晋的士人里,陆逊之孙、陆抗之子,著名的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就是其中的代表。陆机后来卷入司马氏集团的内斗,参与了八王之乱,先投赵王司马伦,后投成都王司马颖并统帅大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兵败后遭北人谗言陷害,被成都王诛杀三族。死前,陆机发出了“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的哀叹。陆机陆云这样的南人参与八王之乱并被杀的不在少数,南方人也因此而加重了对司马氏集团的不信任和对北人的仇恨。

五胡南下,西晋抵挡不住五胡的兵锋,于是琅琊王司马睿来到了江东,他就是后来的晋元帝。后来永嘉丧乱,西晋灭亡,大批的世家豪族迁往江东,欲在此地立足,然而在这时,南人对北人的排斥心理爆发了,他们不希望北人来到南方鸠占鹊巢。南北矛盾问题,也就成为了摆在琅琊王司马睿和大名士王导面临的一道难题。

针对南北矛盾问题,大名士王导建议司马睿拜访了南人士族中最有名望的顾荣、贺循。司马睿礼贤下士的姿态和对南人做出的利益让步使得南朝的士族开始拥护司马睿的统治。司马睿称帝后,又重用顾荣、贺循、纪瞻、周玘等南朝士族,东晋政权才得以正式建立。此后,王导的琅琊王氏又与北方南渡的颍川庾氏、陈郡谢氏、龙亢桓氏结成了政治同盟,从此之后王谢庾桓四大士族联合把持朝政的局面开启了,而南方士族的影响力也开始消退。

南人当然并不满意这样的局面的出现,面对朝堂中南人话语权的消失,南人中的重要人物,曾经为东晋三定江南,立下汗马功劳,在南人中极有名望的周玘,密谋进行颠覆东晋政权的活动。周玘出身的义兴周氏,不是一般的家庭,当时有“江东之豪,莫强周沈”之说,周是义兴周氏,沈则是吴兴沈氏。

周玘和江东许多士族共同谋划的叛乱,最终事情败露,司马睿知道周玘谋反但秘而不宣,而是频繁对周玘下达调令,最终周玘明白司马睿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谋划,于是忧愤而死,死前他对儿子说“杀我者诸伧子”,伧子,是当时的江南人对于北方侨姓的称呼。

比起北方侨姓面对南方人的团结一心,江南豪族显然没有这样的凝聚力,相反,家族中结下的各种仇怨让他们无法联合在一起对抗争夺话语权的北方侨姓。同为吴中两大豪族,周沈之间存在着的尖锐矛盾使得他们无法和平共处。

后来琅琊王氏的王敦起兵叛乱,希望颠覆东晋政权。江南士族虽然明白王敦本身也是北人,但对于东晋政权的愤恨使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参加了王敦的叛乱,其中就有吴兴沈氏的沈充。周玘的弟弟周札奉东晋朝廷之命率军驻守建康,却在王敦大军到来之时献城投降,从而使王敦能够顺利掌控朝政。

身为北人的王敦并不相信家族势力强大,又没有在第一时间投靠自己的义兴周氏,于是在部将钱凤的建议下,袭杀周札,义兴周氏从此一蹶不振,而吴兴沈氏最终成为了江南的最大豪族。

可吴兴沈氏的命运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就在周札被杀的同年,吴兴沈氏的家主沈充拒绝晋明帝的封官许愿,执意投靠王敦,与王敦的部将王含会师。后来,在与东晋的战争中,王含按兵不动,沈充孤立无援,最终兵败,逃入部将家中,反被部将所杀。同年,一代枭雄、权臣王敦病死军中,其叛乱不久就被平定,自己也被晋明帝开棺戮尸。

从此之后,煊赫一时的周氏和沈氏,一蹶不振。在王敦之乱被平定后,周札被东晋王朝追封,但此时周氏的家族势力已经大大削弱,子孙后代也有从政者,但再也没有“莫强周沈”的威风。而沈氏却一直顶着叛逆之家的恶名,直到晋末不世枭雄刘裕刘寄奴的出现。沈氏的沈田子、沈林子投靠了刘裕,并在刘裕北伐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沈田子因为在关中镇守时擅杀王镇恶而被刘裕处死,沈林子却富贵终老,最终沈氏得以再兴。后来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沈约,也是沈郎腰瘦这个典故的主人公,就是沈林子之孙。

江南豪族莫强周沈这句话,在周沈两大家族都在南人与北人的倾轧战争中衰败之后,已然成为了一个只属于历史的名词。但从周沈两大家族的遭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东晋时期尖锐的南北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