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7-03
有句话叫做“地上跑的不如天上飞的,天上飞的不如水里游的”,说的就是在挑选蛋白质的过程中,优先选择“鱼虾类”的水产品,其次选择禽类,然后是猪羊牛这些红肉类。
肉的脂肪含量最低
猪肉的平均脂肪含量30%,鸡肉没有去皮的话,大概9%-14%,而水产品大概1%-10%.
比如虾:100g虾,里面有18. 3g蛋白质,碳水化合物1. 6g,脂肪只有0. 5g,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同样重量的虾,和白米饭,虾的热量只有70%,而且更容易饱。所以吃虾除了剥壳比较麻烦,真的没啥缺点,是低脂肪的优质蛋白。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白肉和红肉的脂肪类型不一样,红肉里面大部分是饱和脂肪酸,鱼、虾之类的水产品,大部分脂肪都是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
100g三文鱼的热量是139千卡,蛋白质含量是17. 2g,碳水化合物含量为0,脂肪含量7. 8g,虽然脂肪含量接近猪里脊肉,但它的脂肪里面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而且是不饱和脂肪酸里面,比较特别的一类Omega-3脂肪酸,它有2个重要的物质,分别是DHA和EPA.不仅对小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好处,对老人来说,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加心脏的健康。Omega-3脂肪酸很重要,而且必须从食物里面获取。
除了 三文鱼,像鳕鱼、黄花鱼、秋刀鱼之类的深海鱼类,Omega-3脂肪酸的含量都很丰富。
贝类热量低,钙质高
那像 蛤蜊、蛏子、扇贝 这些贝类,不仅价格平民,热量也很低,每100g可以食用的这些海鲜肉里面,只有40多卡,热量和同等重量的水果差不多,连白米饭的一半都不到。而且这些贝壳类的海鲜,钙的含量也很丰富。
中国营养学会和相关的医学院校合作,做了很多严格的“食物相克”的实验。但各项研究结果都表示,没有任何一组传说中相克的食物会引起我们身体的异常。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脱离剂量谈毒性,一般都是伪科学。与其小心翼翼地搭配食物,不如通过多种多样的天然食材,来改变高碳水高脂肪的饮食结构。
比如说虾里面含有砷,砷跟维生素C结合在一起会生成一种叫做三氧化二砷的物质,这种物质也就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但其实,有可能导致中毒,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虾里面所含的砷,绝大部分是稳定的有机砷,极其微量的无机砷才会和维生素C反应,所以根据计算,需要一次吃下150公斤虾。另外,同时还要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比如几十斤水果。这两种物质进入到我们的身体之后,还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来进行化学反应。比如,同时在肠道里面停留的时长、合适的温度、酶等等的条件。而这些,都不太符合咱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同时达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还有柿子和螃蟹,因为柿子里面含有鞣酸,鞣酸能和螃蟹中的高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鞣酸蛋白。当胃里的胃酸较多的情况下,鞣酸蛋白和食物中的果胶、纤维等,把食物残渣粘合在一起,在胃里形成胃柿石,造成胃不舒服。
但前提是,这里的柿子,必须是没有成熟的生柿子,因为生柿子里的鞣酸可以达到4%以上,而绝大部分人,是不会吃下大量难吃的生柿子的。而成熟之后的甜柿子鞣酸含量会低到0. 1%以下,这么低的含量,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的。
1.食物不干净,加热不彻底
海鲜生长在水里,本来就容易感染寄生虫,再加上海鲜本身蛋白质含量高,水分大,稍微不新鲜,就容易滋生大量细菌。比如霍乱弧菌污染过的海鲜,加热55C10分钟或者煮沸就能被杀死,但如果没有彻底清洗干净,又没有煮熟,就会导致我们腹泻。
2.食用的方式不当
比如含有植物碱的芋艿和山药,如果没有彻底煮熟,食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等。除了芋艿山药,很多植物,例如豆角,也有植物碱,如果和海鲜一起食用了,很有可能并不是海鲜的问题。
3.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的人,因为身体里面缺少一种乳糖酶,所以没有办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于是就会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过敏症状
4.食物过敏
对于亚洲人来说,鸡蛋、乳制品、豆制品、海鲜是最容易引起过敏的几种食物。理论上,只要是含有蛋白质的食物,都有可能造成过敏。因为蛋白质进入了我们的身体之后,容易被免疫系统当成入侵的病原进行攻击。
常见的贝类海鲜包括 扇贝、蛤蜊、蛏子、带子、生蚝 等等,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减脂食物,并且含有丰富的钙,以及其他矿物质。比如:3只牡蛎的含锌量,就满足了我们日需一天的需求,锌咱们之前也讲过了,对孩子的大脑和身体的发育都很重要,而且可以提高免疫力。一碗贻贝就能满足一天碘的需求量,有益于甲状腺的健康。
贝类相比其他海鲜,会让我们觉得更鲜美,原因是贝类需要利用氨基酸来对抗海水中的盐分,于是就积累了鲜味浓郁的谷氨酸。因此海水盐分越高,贝类就越鲜美
贝类的挑选和保存
虽然贝类的蛋白质丰富,但因为酶的活性强,所以分解得也非常快,肉质很容易就变烂。我们在选购的时候, 一定要选择外壳完整的,并且用手碰一下壳 , 能够立马关上的新鲜贝类 。贝类的最佳保存方式,是 放置在冰上,并且覆盖上湿布 ,千万不要浸到融化了的冰水里面,因为冰水里面没有盐,会让它们死亡,变得不新鲜。
蛤蜊如何吐沙
蛤蜊(也叫花甲)蛤蜊和蛏子的热量也是贝类里面最低的,比苹果还低一些。但因为蛤蜊是一种喜欢钻沙的贝类,如果吐沙不干净就很影响口感。比较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 把蛤蜊放到清水里面,撒入适量食盐,用盐水浸泡,静置两小时左右。 如果着急吃, 可以把冷水换成30~40度左右的温水 ,蛤蜊在温水中活跃度更高,会比在冷水中吐出更多的沙。
生蚝如何开壳
生蚝(也叫牡蛎),是海洋里面最柔嫩的海鲜,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牛排里的菲力牛排。因为促使贝类海鲜关闭贝壳的肌肉比较硬,但牡蛎的闭壳肌,仅仅占了它体重的1/10,薄而脆弱的其他组织占了一半以上。所以西方人喜欢从壳里挖出牡蛎肉立即生吃,因为这种方式最能体会到这种特殊的柔嫩口感。所以在西方想要吃生蚝,开蚝也是一门特殊的技术,要用开蚝刀,而且蚝的表面非常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划破手。
但咱们中国人还是习惯吃做熟的食物,所以原本有技术难度的开生蚝,就可以通过蒸和微波的方式轻松搞定。 把生蚝放到蒸锅上蒸2-3分钟,或者放进微波炉加热半分钟,生蚝就开口了 。但开了口的生蚝并不是成熟了,可以 取出来去掉一半的壳,再加葱姜蒜和调料继续蒸到成熟。
海虾相比河虾,因为含有更多不饱和脂肪酸,例如Omega-3里的DHA、EPA等也都更丰富一些。但是海虾肉大,口感上比河虾更柴,腥味也更重。
虾的壳和肉里面,含有钙、磷和虾青素,钙、磷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虾青素是一种比维生素C更强的抗氧化剂,是“抗氧化之王”,可以帮助我们延缓衰老。
虾线一定要去掉吗
虾线影响口感,但是去虾线这件事情呢又很麻烦,所以很多人会犹豫要不要弄掉。虾线属于虾的消化道,里面黑色的东西,就是肠道里面还没有排泄完的废物。所以从卫生角度,建议吃之前把它去掉。但如果你不小心吃了,也不用太担心,因为经过高温处理,虾线里面的细菌也会被杀死。
南方的一些同学喜欢吃醉虾,虽然它味道鲜美,但酒是没有办法杀灭细菌或者寄生虫的,所以从安全角度,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吃。
虾头到底是营养好,还是重金属超标?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虾头颜色发黑,很多人可能会问,这是不是重金属呢?
其实,这个颜色是因为饲料或者是酶变产生了一些黑色素,和重金属没关系。重金属含量高不高,取决于水和饲料,不是肉眼通过虾头黑不黑判断的,正规养殖的虾,水质和饲料都有一定的保障,不用担心重金属超标。
但虾头里面包含了虾的所有器官,包括胃这些内脏,还有卵巢(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虾黄)。内脏相比肌肉组织,更容易富集重金属,所以虾头的重金属含量确实比虾肉要高,所以建议内脏不要吃。但虾头里面的虾黄,和蟹黄一样,胆固醇含量稍微高一些,但还有大量的维生素A,正常人可以放心吃。
吃虾皮能补钙吗?
如果只从数据上看,吃虾皮确实能补钙。它的钙含量为991mg/100g,比牛奶的120mg/100g都要多7倍以上。但实际上,如果为了补钙而吃虾皮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因为虾皮很轻,一次也吃不了多少,所以得到的钙也不多,相比牛奶,虾皮还不容易咀嚼,里面钙也不容易被我们的身体吸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100g虾皮里面还有5057毫克的钠,并且有咱们之前提到的,盐浸肉类的强致癌物亚硝胺,所以虽然每次吃的量很少,但依然不利于健康。
虽然水产品是富含优质蛋白、脂肪含量又低的好东西,但随着海洋和河流的工业污染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大家对于水产品的食品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生物放大作用
首先要来科普一个概念,叫做生物放大作用。简单来说,就是环境里面一些比较难被我们身体分解的污染物,比如重金属和农药等等,会随着食物链从底端到顶端,在动物的身体内,不断累积,浓度越来越大。
在水产品里面, 浮游植物-→草食鱼类-→肉食鱼类 也构成了一个食物链。而汞(也叫水银)是一种典型的,可以被生物放大作用的化合物。于是,从浮游植物、草食鱼类,到小型的肉食鱼类,汞浓度分别是水里面原本的汞浓度的23、34、53和485倍,汞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汞主要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肾脏。
拒绝吃鱼翅
由于大型肉食的鱼类,因为生物放大作用,体内聚集了更多的汞等有害物质,并且汞能够通过母体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美国环境保护局联合发布公告, 明确指出妇女和儿童应当避免吃鲨鱼、旗鱼、长寿鱼、方头鱼、大鲭鱼、马林鱼、大眼金枪鱼这7种汞含量高的鱼类。
所以被中国人一直推崇的“滋补佳品”:鱼翅,以后就不要吃啦,因为它就是用鲨鱼的鳍做的。鲨鱼是一种大型肉食性鱼类,而且是海洋中寿命最长的鱼类之一,这就意味着,生物放大作用让它的身体里长时间积累了更多的污染物。鲨鱼中积累的汞含量,可能是水里面原本汞含量的万倍。
鱼翅之所以叫鱼翅,是因为里面有形状像粉丝的翅筋,其中含有80%左右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因为缺乏色氨酸,并不是优质蛋白。而且烹饪并不能去除汞或其他重金属的毒性。看纪录片的同学,可能也会知道,被割去鱼翅之后,鲨鱼通常被扔回大海等死,过程非常残忍。所以不管是为了环保还是我们自身的健康,都应该拒绝吃鱼翅。
哪些鱼可以吃
吃深海鱼是获得DHA的最佳方法,哪些鱼相对更安全呢?像 三文鱼、龙利鱼、鲈鱼、黄花鱼、秋刀鱼、沙丁鱼、鲳鱼 这些,汞含量很低,DHA高的鱼,我们平时就可以多吃。
通常来讲,汞浓度的顺序为: 海鱼>湖鱼>河鱼 ,所以淡水鱼的DHA虽然不高,但汞污染不用担心,只要是正规超市和菜场买的,进入市场前都会经过最基本的检查,购买就没问题。
由于环境污染的不确定性,尽量不要吃野生鱼,因为鱼的来源和品质都没法保证,可能隐藏更大的安全隐患。除了重金属和寄生虫,也有可能累积一些毒素,比如有些鱼会因为捕食了有毒的海藻、小鱼小虾而在身体内积累毒素,常见的有雪卡毒素、河豚毒素等,人如果吃了,很容易中毒。
在红肉单元说过,用盐腌制加工的肉制品不要吃,因为里面会产生强致癌物,放到鱼身上也是一样到。
咸鱼是一道很受中国人欢迎的下饭菜,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把中国式咸鱼列为第1类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指出:中国式咸鱼会致癌,经常吃咸鱼会增加鼻咽癌的风险。
刺身里有寄生虫吗?
很多人去日料店都会点一盘刺身拼盘,里面会有各种生鱼片、甜虾、北极贝等等。
刺身里面可能携带的寄生虫,主要是异尖线虫。只有充分加热才可以杀死。而且适当的加热处理会让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伸展,更有利于我们体内的蛋白酶的催化分解,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那我们应该如何最大程度避免寄生虫呢?
选择正规料理店
寄生虫问题只能控制在源头上,美国和欧洲家出台了针对性的食品安全法规,规定鱼肉必须预先处理,杀死异尖线虫最有效的方法是高温,但为了保持鱼肉的口感,目前以 急速冷冻 为主。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鱼肉必须在零下20度冷冻7天(如果是零下35°℃可缩短到15小时)才能上市,而欧盟的标准是在零下20度冷冻超过24小时。
因为进口海鱼需要经过出 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 ,所以选择正规的料理店,不必过于担心寄生虫问题。
选择吃养殖深海鱼,不生吃淡水鱼
天然的野生海鱼大多都带有寄生虫,但挪威、苏格兰、智利等地深海养殖的海鱼,对于饲料和深海环境有严格的把控,还会对鱼苗进行疫苗接种,对养殖捕捞人员进行消毒,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得控制寄生虫风险。比如我们平常说的三文鱼,一般就是挪威深海养殖的三文鱼。
如果你去云南旅行过,可能吃过当地的一种淡水三文鱼。国内像北京怀柔、湖南也有一些地方养殖“淡水三文鱼”,外型和肉质非常像三文鱼,肉眼还是很难分辨,但它并不是真正的三文鱼,而是一种叫虹鳟的鱼。因为湖鱼和河鱼的寄生虫多过海鱼,容易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其他寄生虫,加上没有经过检验检疫,风险更大,所以淡水鱼一定要煮熟了吃。
有些“生食”其实是熟的
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北极贝并不是生的,而是熟的。北极贝主要分布于北冰洋沿岸、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冰冷海域,算是名副其实地生长在“北极”贝。加拿大是最主要的出产国,全球90%的北极贝都来自于加拿大。它们在捕捞上来后,一般会立即被煮熟、速冻包装起来,以保证食物的新鲜度,所以一般没有机会感染寄生虫。这估计也是许多人难以接受刺身,却可以接受北极贝的原因。
另外我们平时在超市里面买到的,加拿大产的进口北极甜虾,也是熟冻的,解冻后也可以直接食用。
不要网购生食
因为网上的店铺,一般很难监管到它的运输、储存过程是否安全卫生,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在网上购买这些生鲜食物。如果要买,一定要购买在商品详情页面,有出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专门生食检疫的海鲜。
总的来说,生吃并不比做熟了吃健康。另外从减脂增肌的角度,适当的烹饪还能提高我们对蛋白质的吸收率。当然对于很多日料爱好者来说,日料更多在于美味,吃得开心也同样重要,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偶尔吃吃也无妨。
小龙虾的学名叫: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种淡水小龙虾,和海里的大龙虾是亲戚。听到学名大家就会意识到,它并不是中国本土的虾。那中国本土有没有小龙虾呢?也有,但因为克氏原螯虾,环境适应能力极强,繁殖太快,导致本土的小龙虾濒临灭绝。所以现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大家熟知的小龙虾,就是克氏原螯虾。
在1927年,日本人从美国夏威夷少量引进了克氏原螯虾,一开始并不是为了吃,而且作为牛蛙的饲料。大约在两年后,小龙虾又从日本流入到了南京,最后因为适应能力强,在中国繁衍开来。这也是“小龙虾是日本人二战时期为了消灭尸体引进中国”谣言的源头。很多人以为小龙虾很脏,所以西方人都不吃。其实小龙虾在美国已经有100多年的食用历史,在美国也是很常见的食材,只是没有中国人会吃。比如我们会做成麻辣小龙虾、还有油焖、蒜蓉、十三香等等。那在美国,一般会和土豆、玉米水煮,然后搭配上一种叫卡疆粉的调味,有时候还会做成龙虾派。
小龙虾安全吗 ?
现在咱们买到的小龙虾,都是大规模集中养殖的,很多商家为了证明自己的规范化,还会宣传自己的龙虾是白腮,所以它已经不是大家印象里面,臭水沟里野生的小龙虾了。而且小龙虾也更喜欢干净的水质和新鲜的食物,能在水沟里存活只是因为它顽强的生命力,并不是它的偏好。
中国是小龙虾的出口大国,出口的熟食产品包括虾尾、虾仁、虾酱、整只虾等等,欧洲市场上90%的小龙虾就来自咱们中国,能够通过国外的食品检验,重金属自然不可能超标。以咱们一年吃小龙虾的次数和量,也远远达不到有害的地步。
如何健康的吃小龙虾
重金属主要集中在头部,虾头和虾线不要吃,也不要嘬腮,虾尾和钳子肉可以放心吃。
那既然它是淡水小龙虾,和淡水鱼一样,它会有寄生虫的风险,所以煮熟是必须的,千万不要吃半生不熟的小龙虾。如果你是买小龙虾回来自己做,最好放在清水里养一段时间,让它们吐净身体里的泥沙。
那从增肌减脂的角度,要怎么吃呢?小龙虾体内蛋白质含量很高,占总体重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很低,并且肉质容易消化,此外,虾肉富含镁、锌、碘、硒等多种重要微量元素,是很好的优质蛋白。
每人吃一斤虾,一顿蛋白质的摄入就够了。尽量不要选择油炸的类型,比如麻辣小龙虾、香辣小龙虾,像十三香、黄焖、蒜香这些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当晚餐就不要当夜宵吃,如果能适可而止搭配一点蔬菜和主食,就是很健康的一餐
热量的消耗有 三个途径 ,一个是基础代谢,占了我们一天消耗量的60%-75%,还有就是体力活动和食物热效应。可以理解为一个是主动的运动,一个是因为我们吃下食物之后,身体为了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做的被动运动。
根据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不同,消耗的能量也有所不同。蛋白质是最高的,多达30-40%,远远超过脂肪(4-5%)和碳水(5-6%).也就是说,你吃碳水和脂肪的时候,95%都转化成了你身体的里的糖和脂肪,但当你吃蛋白质的时候,吃的过程中就已经消耗了1/3的热量,同等热量的情况下,蛋白质高更减肥,除了饱腹感更强,还因为食物热效应高。冬天或者寒冷的地方,人们通过吃肉御寒,也是这个原因。
其次,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转化成脂肪的难度是有很大差异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比较容易吸收和储存。如果我们吃了太多碳水化合物,就会大量转化成脂肪。
最后我们身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是根据身体的需求量来调节的,而多余的蛋白质,并不会变成脂肪存储下来。所以咱们吃的肉里面,不管红肉白肉,只要脂肪含量够低,就不用因为担心它会变成脂肪而害怕吃肉。
可能有人会说,听过一个理论,说吃多了蛋白质会对伤肾。
有这个说法,是因为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每kg体重的1. 9g,身体里的氮含量会增加,所以被认为有可能对肾脏造成负担。那50kg的人,得每天吃1斤鸡胸肉才有可能达到这个量。很显然,大部分人是吃不到这个量的。而且健美运动员,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超过普通人的3倍以上,也没有研究说明健美运动员的肾脏会出现问题。经常健身的人,通常也会比普通人多摄入一些蛋白质。
所以肾脏功能正常的人,高蛋白对肾脏没有什么危害 。但是,如果已经患有肾脏疾病,比如:慢性肾炎,就需要控制。另外还有人说肉里面,特别是海鲜里面嘌呤比较高,容易得痛风病。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痛风病人需要有控制的吃,正常人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