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学习语文

650字左右哈 大家多帮助~!

第1个回答  2007-02-26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了。

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语感。“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语感早已经告诉我们理由了。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书写和作文。

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

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

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

再说作文的问题。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论文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

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写好议论文的问题,上文已经有所涉及,所以这里重点谈写作记叙文的问题。

写好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 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 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 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综上所述,如何学好语文呢?从读写入手,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
第2个回答  2007-02-26
我从生活中学语文

我从小到大已经学了十二本语文书,语文在我身边,我从语文学语文,从语文学生活,从生活学语文。
曾记得我还是不懂事的孩子,是她,语文,引着我去感悟,去成长,去憧憬一切。
我从语文中学到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母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情”,“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爱国情……
走进生活,语文与我是如影相随形,在老家,我的姑妈没上过学,也不识字,我与姑妈走在一起,看见柳树发新芽了,便说:“你看,姑妈柳树吐新芽了,”说完,得意的看着姑妈,“是啊!爆青了”姑妈说。呀!爆青比吐芽好多了,我真是惊奇,姑妈没上过学,怎么……!姑妈见我这样惊奇,就告诉我,其实在生活中也可以学语文。春天的早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夏天的六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日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的梅花,“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
踏入历史的门槛,进入时空隧道,语文携带着我,与神农尝百草。是她语文,使我与孔圣人促膝长谈,是她语文,让我认识了许多名人:三择邻处的孟母,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三顾茅庐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国捐躯的狼牙山五壮士……
偷懒时,语文告诫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骄傲时,语文叮嘱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轻狂时,语文警示我:“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语文让我走进了情感世界,语文无处不在,语文让我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我从生活中学语文,我爱生活,我爱语文。
第3个回答  2007-03-11
家庭:和家人沟通啊。语文教会我们使用合适的表达技巧。比如如何委婉的表达你的意思。还有,在家里看书读报也用到语文么。
校园:我们听的校园歌曲的歌词,我们给老同学写信,给老师写请假条,写留言。还有学校张贴版上的通知。
学习:看一下你的课本。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它要想让你能看懂学会,就必须有条理的表达清楚它的知识点。你的老师讲课,如果想让同学们听懂,他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表达技巧。
社会:
比如.工作你要写个人简历.或者辞职报告。要签合同。
要能够揣摩上司的话,弄懂他的潜台词,才能懂得他的心意。
评导师职称要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
还有电视新闻节目的新闻稿,甚至各种广告语,都离不开语文
等等
第4个回答  2007-03-03
《我在生活中学到语文》

“用文学的耳朵,去聆听花开的声音”这是我听妈妈讲过的句话,多美呀!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皆语文,语文皆生活。
去年金秋的一天,我和我的伙伴们出去郊游。“哇!好美!”一个小妹妹喊道。好一片小菊花,金灿灿的,在一瞬间照亮我的眼睛。我远远地望着,生怕惊动了大自然的美。一阵微风吹来,菊花笑弯了腰,青翠的茎干,浅浅地弯下,那一朵朵小圆球也挤在了一起,熙熙攘攘好不活泼热闹。闪动的菊花给秋天带来了一丝青春的气息,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咦?花丛中怎么闪动着一个个人影?哦,原来是那些心急的小家伙早已等不及了,跑去摘花了,这些爱美的伙伴把头上插满了花,连男孩也不例外。这时,一个小男孩说:“姐姐,来帮我们编花环吧!”“好啊!”我一口答应。可是,就方圆十里别说柳条,连柳叶也看不见,没办法,只好就地取材,用芦苇叶来编,可是,由于叶子太脆、太软,试验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我们都泄气了。这时,一个同伴说:“创造的失败比模仿的成功好的多!”正是这句话激励了我,我几经失败而终于把花环做好了。后来,我仔细品味这句话,感觉这句话富有深刻的哲理。其实生活中也像这样的句子很多,如:“善意的批评是最高的奖赏”、“爱是自然界的第二太阳。”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我常常在与人的交往中,学到“精美”的语文、学到许多名言,启迪了我的人生。
其实,有趣的语文在家庭中也时常出现。一天,我英语考了100分,便眉飞色舞地向爸妈汇报这一成果,我打开书包,翻找试卷,挥舞着喜悦,脱口而出:“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时,正在说颈椎痛的妈妈一下子跳了起来说:“白日放歌须纵酒?”平时不爱说话的爸爸也抛来一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我笑着冲爸爸说:“事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爸爸忙补充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活到老,学到老嘛!”妈妈一本正经道:“原来在我们两位帼国诗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下,枯树也会发新芽!”哈哈……三人大笑之后,你看我,我看你,不约而同地冒出一句话:“满园春色关不住,一绿两红竞相开。”这家庭无意的“赛诗会”,使我领悟到了古诗词的妙用,从而也爱上古诗词。
生活中,有和风,有细雨,有花开,有鸟鸣,需要我们用文学的耳朵,用美好的心灵去聆听!你会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无处不在,课本以外的语文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