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红楼梦》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3
一.控制话语互动情境的主动权任何一次口语交际过程都是在一定的互动情境中进行的,因为口语交际至少是和另一个人交谈,即使对方不说话,也有肢体语言的反应。口语交际的双方,总是围绕着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展开对话交流的,因此,能够主动将听众控制在自己的话语情境中,是说话者实现其交际目的的重要保证。如何实现对话语互动情境主动权的控制,换句话说,即成为口语交际互动中的主动者或控制者,《红楼梦》中的口语交际将具体技巧体现得淋漓尽致。1.先声夺人,获得话语互动情境主动权。王熙凤在贾府中逐渐成为受贾母喜爱的妥善处理家族中大大小小各类事物的重要人物,和她出色的口语交际能力密切相关。曹雪芹为王熙凤设计的出场可以看做是对这一人物形象的高超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铺垫。林黛玉进贾府一回,王熙凤以未见人先闻声的方式出场。她的“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先于她本人出现,用语言将在场的所有人吸引住,一方面表现出她在贾府的地位,一方面也试图在她出现后能够控制住听众,为自己争取一定的话语权。她的声先于人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效果。王熙凤正是由于善于控制住互动情境的主动权,实现自己口语交际的目的,进而将府中大大小小各种事宜处理得妥妥当当。2.察言观色,及时调节互动情境主动权。王熙凤还会通过察言观色的技巧,控制在对话中的优势。《红楼梦》四十六回中,邢夫人面对贾赦欲纳贾母的丫鬟鸳鸯为妾一事束手无策,想请王熙凤想办法出主意。王熙凤在与邢夫人的对话中,能够先根据自己心里的真实所想表达意见,她建议邢夫人不要一味顺从贾赦,认为贾赦上了年纪难免行事不妥,邢夫人应该劝劝贾赦而不是去贾母处碰钉子。但是,王熙凤并没有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她善于察言观色,根据邢夫人的言语表情及时调整对话内容,当她发现邢夫人并没有同她所想一致,谈话几乎要被邢夫人的不悦中断时,王熙凤马上通过自我批评道歉的方式将话语权转移到邢夫人处,让邢夫人表达出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尽管王熙凤性格泼辣,敢说敢做,但是在封建贵族大家庭当中,王熙凤的口语交际主动权是有限的,而能够在表达自己观点之后及时地将口语交际主动权转移给对方,是王熙凤能够在贾府中如鱼得水的关键。在这场对话中,王熙凤在口语交际中及时地调整互_情景主动权,最终使邢夫人消了气,让谈话顺利结束。3.改变说话人话语动机,扭转互动情境主动权。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有些时候话语互动情境的主动权是在对方的,但是可以通过巧妙的言语技巧,扭转互动情境,控制主动权。《红楼梦》中有一回写道宝玉在薛姨妈处喝酒,李媳妇为了避免自己被骂而阻挡宝玉喝酒,先是以老太太不同意为理由,被薛姨妈挡回去后,有以老爷在家为理由吓唬宝玉。李媳妇此人既唠叨又嘴馋,但她有一个常胜不衰的办法,就是拉大旗作虎皮,非常善于借助他人权力和“大道理”。[2]这时候林黛玉将李媳妇不让宝玉喝酒当作是李媳妇对薛姨妈有意见,因为宝玉在老太太处可以喝酒,如今怎能不让在薛姨妈处喝酒呢?林黛玉正是采取了改变说话人动机的方法,获得了对话情境的主动权,让李媳妇不再阻止宝玉喝酒,实现这这次对话中让宝玉喝酒的目的,获得口语交际的胜利。二.重视听众的接受,实现对话双方的互动作为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人物对话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由表达和接受共同构成。我们判断一次研究交际过程是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要看表达者是否进行了有效表达,还要考虑接受者对语言信息的接受效果。正如谭学纯先生所说的那样:“所谓‘最佳’交际效果,在表达者那里,只具有可能性;在接受者那里,才具有现实性。”[3]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要想顺利进行交际,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还体现充分考虑到听者的接受,构建共同话题,缩短与听者的心理距离。1.赞赏肯定,拉近距离。在林黛玉进贾府这回中,王熙凤通过赞赏肯定拉近距离的说话技巧体现的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一场对话中实现即对林黛玉有对贾母的一箭双雕的肯定与赞赏。当时在场的人虽然很多,王熙凤知道贾母喜爱林黛玉。为了讨好贾母,需要与林黛玉拉近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可以通过言语建构起来的。那就是适度的、自然得体的赞美与肯定。王熙凤便是用了一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赞美了林黛玉。王熙凤还巧妙地通过对林黛玉的赞美进而赞美了贾母。通过说林黛玉的“标致”、“命苦”等来赞美贾母的气派、慈悲和恩泽。尽管口里不停说:“我一见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竟忘了老祖宗。”2.替对方着想,争取听众。在口语交际中,能够围绕着替对方着想,为对方好的对话目的展开,更容易缩短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争取和掌握到更多的听众,以便更好的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在《红楼梦》第十四回凤姐协理宁国府和第五十六回宝钗小惠识大体中两人都有一篇“就职训话”,两人说话的意思和目的大体相同:约束下人,把受托之事办好。但是由于他们使用了不同的口语交际技巧,导致了不同的效果。王熙凤在协助管理宁国府时,对待下人们往往是立规矩,树威严,所以在语言的使用上较为严厉苛刻。比如她说“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一例清白处治。”“事完了你们大爷自然赏你们。”王熙凤正是通过这样的语言树立起自己的威望,试图让听话者听从她的指令。但是,这种口语表达方式,只能通过权力和威严让听者接受话语信息,这种接受的效果往往不能持久。但是,宝钗则通过委婉曲折的语言,围绕着是为听话者着想的目的进行言语表达,这就更容易拉近与听话者的距离,获得听话者的肯定和接受,取得良好的语言表达传递的效果。宝钗在教育仆人时说,“权”在姨娘,所以声声不离以借重;“罚”在管家娘子,你们不要作贱自己;“恩惠’”在我,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进益。与王熙凤通过权威压制听者不同,宝钗从对听者自身的处境和利益考虑入手来表达让下人们服从安排的话语,让听者心服口服得接受了说话这的意图。来源: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