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杜甫〈月夜〉——一色两耀、互相辉映的艺术表达效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原诗】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我的评论】:

清·范辇云《岁寒堂读杜》:“三联句丽,上参六朝,下开温李。”

清·范辇云《岁寒堂读杜》:“用[玉臂]欠雅。”

黄生《杜诗说》:“儿女不过带见。”

程抱一:“在这里,幸而有了与它们相伴的其他意象,它们显得非常清新,并且如同比不可少。”

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句,又有五种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使得该联呈现一色两耀、互映生姿的艺术表达效果。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2)香鬟云雾湿,寒臂玉清辉;

(3)湿鬟云雾香,寒辉玉臂清;

(4)湿雾云鬟香,寒玉辉清臂;

(5)云鬟雾湿香,玉辉寒清臂。

看月之久,雾染其香,其发又为雾所湿;而月照之下,臂洁如玉,又添夜寒。

傅庚生《杜诗析疑》:“可能这一联就正是为后世的风流文士所窜改。若作[薄雾(或白露)侵鬟湿,清辉入臂寒],上句设想鄜州的阶前,下句自述长安的月下,引起结联的[双照],也较为近于杜诗的风格。”

【杜诗风格的刻板印象是沉郁顿挫,风格傲岸,不惯用倩丽之字句。】

杨伦《杜诗镜铨》:“二句系夫妇相庆慰之词,旧分贴妻、子,非是。”

美国艺术史家哈尔·福斯特所讨论的,17世纪静物画的恋物结构,是摆荡在[诡异的生动]与[死寂的悬止]的微妙之间。

萝拉·穆尔维在分析视觉快感时所注意到的,在这个属于空间幻象的阶段,通常动作的流程冻结了,透过恋物癖和窥视所再现的女性,只是一种被动的[景观],女性躯体在展示中,只是一个美丽的客体物。

在《红楼梦》小说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此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1)就[云鬟]而言,女子的头发就是女身的象征,在《周易》、《焦氏易林》中的婚配喻象可以得到印证。

(2)[玉臂]之魅力,一方面是经过[取镜]将身体局部突显出来的大特写,引导人们的视线加以凝视,再加上明亮的月光照耀,带来一种[打光]的艺术效果。

吉莉恩·萝丝《视觉研究导论》:“当肤色作为光线着落的地方时,其颜色的高明度乃有助于吸引观者之注意力。”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月轮当空,天下所共视,故谢庄有[隔千里兮共明月]之句,盖言人虽异处,而月则同瞻也。老杜当兵戈骚屑之际,与其妻各居一方,自人情观之,岂能免闺门之念,而他诗未尝意及之。至于明月之夕,则遐想长思,屡形诗什。……其数致意于闺门如此,其亦谢庄之意乎?〗

综上所述,当我们品评唐诗宋词时,当考虑其当时时空之社会环境,而李白杜甫等人,他们首先是[历史中的人],而且他们是立体鲜活的人,而非平面的某种形象。

就如同萨特所说“我们有义务满足于不时从目前看来对我们一切最好的选项中盲目选择,从而锻铸我们自己的历史。…因为,我们都是[历史中的人]。”

而李白杜甫,他们也有人之七情六欲,“诗仙”“诗圣”不过是我们初学唐诗时的最简化的刻板印象,不过是人为的强加于其身的光环,这一光环既是对他们历史地位的一种评价方式,同时,又让我们与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将其拔高至“神”“圣”地位,只能够让后来人顶礼膜拜。

可是,他们曾经毕竟是鲜活的人,如同我们今人观孔子《论语》。他们之伟大毋庸置疑,但是,我仍然喜欢先却抛弃他们的光环,将其还原于普通人,与之在某个时空对话,才能领会其精神。

毕竟,他们都曾经在这片相同的大地上,认真地生活过,也有着和我们相同的困惑,有所悟时,以自己的坚持的方式,实践着人生理想,一以贯之,如斯而已。

【参考资料】欧丽娟——《唐诗新思路》

【文字家园】投稿专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