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写的<墙>表达了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诗人所描述的墙并不是一面真实可见的墙,而是一面虚构的墙。一面墙给人们的印象应该是阴冷的,僵硬的,它是一种阻碍和镇压的象征。

“墙”的意象在诗里一共出现了三次,它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富有压力和困阻的氛围,给人一种高大坚固且难以摧毁的形象。

作者在第一句就点题了,她说:“我无法反抗墙,只有反抗的愿望。”这句话表现了她对一种旧的艺术创作观念的抵触,想要反抗却又无能为力的感觉。传统思维和观念在作者面前好比一堵墙,压抑着作者,让其难以喘息却又反抗不了。

“墙”第二次出现是在第三段,“夜晚,墙活动起来/伸出柔软的伪足/挤压我/勒索我/要我适应各式各样的形状”,不禁会产生疑问,墙明明是固定不动的事物,为什么会活动,还会挤压和勒索呢?

认为在这里作者是想借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这堵“墙”即传统思维观念与她自身的思想观念之间强烈的斗争和抗衡,然而在这种斗争中,传统思维观念总是更强大,压制她,打击她,让她无法翻身。

扩展资料

《墙》原文如下:

我无法反抗墙,只有反抗的愿望。

我是什么?它是什么?

很可能它是我渐渐老化的皮肤,既感觉不到雨寒风霜。

也接受不了米兰的芬芳。还有可能,

我只是株车前草,装饰性地寄生在它的泥缝里。

我偶然,它必然。

夜晚,墙活动起来。

伸出柔软的伪足,挤压我,

勒索我,要我适应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惊恐地逃到大街上,现相同的噩梦。

挂在每一个人的脚跟后。道道畏缩的目光,

堵堵冰冷的墙。呵,

我明白了,我首先必须反抗的是:

我对墙的妥协,和对这个世界的不安全感。

这首诗是作者写1980年10月31日,它足以见证舒婷的另一面:异端之思和陌生想象的舒婷。它所展示的舒婷比《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篇中的舒薅似乎更有价值。幻觉、噩梦般的想象,冰冷的意象,具有十足的现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