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能源动力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个人情况:

一、关于择校

大家好,我是22届报考武汉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硕——能源动力(085800)的准研究生,在这里写下这篇考研经验帖,希望我的经验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首先是关于择校问题,由于我本科就是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当时也是想在这个专业继续发展,提高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各项能力,所以考研还是选择了本专业,因为我本科也是在湖北武汉,不想离家太远,所以我初步的择校是有两个学校——武汉理工大学和三峡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就是虽然电气工程这个学科不是很厉害,但是毕竟是个211,学校也在武汉,以后留在武汉发展也挺方便的。而三峡大学虽然是个双非一本,但是电气工程这个专业挺厉害的,招的人也特别多,专业课电路相比与武汉理工大学也简单一些,而且是原电力直属院校,如果以后考电网也挺方便的,但是不在武汉,最后通过综合的考虑,还是想冲一把武汉理工大学。

关于武汉理工大学,近几年专硕大概招55~60个人,学硕是招30左右,虽然武汉理工大学是个211,但是我们专业报考的人数也没有很多,21届专硕报了大概180人左右录取了60人,分数线364。22届专硕报了大概200+,目前录53个人,初试分数线350,也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扩招。

分数线这么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专业课不压分,如果专业课有好好过一遍的话,基本上大家专业课都100+,上岸的专业课均分120左右,每年也都有几个140+的高分选手。当然,在其他科目也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每一个科目做到不拉跨,并且在数学和专业课这两大科目中,有一个科目比较好的情况下基本上就可以进复试了。


二、各科考研经验

政治

如果是今年一战的话,可能不太了解22届考研政治的具体情况,今年命题组反压题情况很严重,肖秀荣虽然压中了很多题主观题,但是在《肖四》中所给的背诵答案都出现在考研试卷的题目中,然而如果考研政治主观题抄题目的话给分是不高的,而且今年的几个主流老师(肖秀荣,腿姐,徐涛)最后的马原主观题押题都没有压中。

虽然他们有说过马原主观题每一个原理都有可能考,建议每一个原理都背一下,但是作为考生的我,在最后两周肯定是考的可能性越大,背的越多,而且科目也不止这一门,所以说选一个合适的背诵题库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说根据我的经验,最好从九月开始学习政治,可以看徐涛的强化课程,主要是看马原和史纲,因为马原比较难理解,史纲就是要了解近代史的时间线,这样做选择题的时候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一些年份不对的答案,这两个是基本的,如果还有多多时间就看一下毛中特,毛中特是最杂最难背的。

大多数时候跟时政一起考,而思修选择题分值占比不大,也没有很难,有时间就可以看看网课,没时间就刷肖秀荣的《1000题》,大概过了一遍后大概十月到十一月就可以看腿姐(陆寓丰)的技巧课,这是分选择题和主观题的,这个最好所有科目过一遍留个印象,同时根据她出的《冲刺背诵手册》开始背诵一些知识点。

十一月出《肖八》后就开始刷选择题,这主要是学习时政的内容,主要就是知识面广,而且不需要专门买时政的书,只用把市面上主流老师出的模拟卷的选择题刷几遍就行,而且市面上的博主也会总结出来,偶尔看一下就行。

到了十二月就是背诵主观题了,虽然肖秀荣老师会被反压题,但是每年大部分学生都会背《肖四》的,不过腿姐也不错,今年也压中了很多,所以可以根据两个老师押题的重合度来安排背诵资料,重合度最高的,就是可能性最大的,然后再选一个主要的老师来跟着背就可以了。

英语

英语其实没有什么技巧,从开始准备考研开始的那一天就背单词,单词书选红皮书就行,其实和其他单词书也没什么区别,一直坚持到考研结束,如果英语基础很差的话可以再看看田静的长难句,大概打一个月的基础就可以开始写阅读了,我的建议是不论考英语一还是英语二,两种英语阅读都拿来写。

因为英语二只有大概十三套,英语一大概有十八套,只写一种的话题量是不够的,我就是英语一刷了一遍,英语二刷了两遍,而且刷阅读题的过程就是先读题,再看翁占,一般一题对应一段,而且是按照文章顺序设置的题目的,等写完题目也不要急着对答案,先把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查出来,再重新翻译一遍文章,重新做一次题目,看是否有答案与之前选择的不一样,这就是属于单词不认识做错了题,最后再对答案,如果有错误的就是不理解文章的逻辑而选错的。

这时候可以看看唐迟的阅读解析,最后手译一下长难句,并且把阅读中不认识的单词记下来,每天背一背,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单词都是考研阅读中喜欢重复出现的。大概做到九十月就可以开始联系新题型和完形填空了,近两年英语二的新题型比较难,可以看看宋逸轩的课。

完形填空比较简单,注重短语积累就还好,因为做阅读时有练习长难句所以翻译也应该没什么问题,到十一月就可以开始准备作文,可以先跟着石雷鹏的作文课练习,在考试前形成两到三个大作文模板,四到五个小作文模板就可以啦。

数学

数学其实是我一直一来花费心思最多的一门科目,但是可能最后的结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基础阶段是4月到7月,我是跟的线下上课,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动笔去做,细心地做,高数可以跟武钟祥老师,课程全程干货,讲课通俗易懂,跟着武老师的上课节奏,再配合一些做题资料就可以了,我搭配的是张宇的1000题和武钟祥的高数讲义就够了。

从4月份开始每天一节开始上课,然后在一天课程结束后完成每一节对应的习题,然后会去做1800的习题,不会的也要听网上面的讲解。

线性代数就跟李永乐,虽然李永乐的线代讲义排版不怎么样,但是他讲的课还是没话说的, 可以再附加上李林的880题就差不多了,大概就是六月之前打基础,整个过完一遍,六七月强化疯狂刷题。

一开始可能进度会很慢很慢,也会很急躁,但是这个时候一定也要静下心来,完成好每一节的习题,然后第二天要去回顾知识点错题,把基础知识打扎实会让后面的学习更加的轻松。强化阶段是8、9月,在这个阶段会让你学起来比第一遍轻松很多,我主要也是以大量的做题为主,刷了660和330,660一定要刷,会对你的选择填空有很大的帮助。

在强化阶段结束后你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也会更想要去刷题。在所有的刷题过程中,不要一遍就过,也不要只是对着答案改错,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要自己独立思考之后然后再去看答案的思路,并且一定要自己动笔去算写过程,不要觉得很简单就不算啦,而且在刷完之后也要时不时的回顾一下。

在10、11月就是刷真题啦,做模拟卷冲刺卷押题卷。

最后进入12月份之后就不要大量去刷题啦,每天做几个保持手感就行,然后回顾以往的全部的知识点和错的习题,查漏补缺归纳总结。刷市面上的模拟冲刺题以及武钟祥选填技巧题,冲刺题最好的是《李林八套卷》以及《李林四套卷》,其次就是李永乐的六套卷,其中考概念选择题或证明题比较多,可以补一下基础概念。因为我考的是数二,所以概率论方面没有特别好的建议。

专业课

武汉理工大学的专业课考的是电路,参考资料是邱关源的《电路(第五版)》,考试内容就是九个大题,基本上对应了课本中九个大的知识点章节,可以先通过网课过一遍课本,学完一章就找这一章的题目练一练,最基本的可以练《电路考研大串讲》,由于这本书出版年代久远,所以并不是很难。

做完这个就可以刷《电路(第五版)》的课后习题,题目很全也很多,从易到难都有,基本上课后习题刷完了就很厉害了。

电路我可能基础本科期间就还可以,然后开始比较晚,在暑假的时候才认真开始学习,等我开始有的同学已经学完大半本书啦。所以还是尽量早一点开始吧,基础阶段可以每天看视频之后做一下热门的对应的习题集练练手,并且邱关源的电路课本的课后习题也要做一下,对于一些可能不太清楚的概念一定要翻书去回忆。

然后强化阶段我是从暑假结束之后开始的,知识点全部复习完了,解题方法也了解啦,然后就是大量的刷题,因为电路的题目是很灵活的,课上的例题要全部掌握,再做一下宝典上的习题还有群里的每日一题。

自我感觉时域和稳态是最重要的,在武理的初试考试中的占分比重也比较大,和数学一样在做题的过程,一定要在纸上把过程步骤一步一步全写下来,这样再检查起来也方便,也能够很清楚的看出来思维在哪里出错啦,遇到再简单的计算题也要动手去算不要偷懒。宝典我建议刷两遍都不过分真的很经典的题型,甚至可能会有类似原题哦!

最后,在冲刺阶段的时候就是刷真题啦,有价值的其实也最近几年,难度也在很明显的上升。再说一下考试吧,其实题目也还是很常规的,一定要保证计算的准确,并且遇到难度大的题目也不要慌,更不能空着,武理改的还是比较松的,把基本的公式思路什么的都写上去肯定会有分的。我当时考完以为自己完了结果没想到还是专业课救了我,所以一定不要空着什么都不写!

复试

通过了初试后就是复试环节了,今年复试线是350分,进复试72人,目前录53给个全日制,一个非全日制,首先要提醒的是,如果初试考完认为自己过得了的话最好还是早点准备复试,初试与复试的占比是7:3,正常情况下武汉理工大学的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各占50%,其中笔试有两门科目。

何仰赞老师的《电力系统分析》和熊信银老师的《电气工程基础》,笔试中大概每本书都会出两到三个简答题和两到三个计算题,由于今年疫情原因,复试改为线上,所以就取消了笔试环节,而面试的内容就是大概有二十分钟,其中包括三分钟的中文自我介绍,五分钟的抽题环节,剩下十二分钟的导师提问,会随机问一些专业课的问题,范围非常之广,由于老师比较偏弱电方向,所以要注重复习《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路》等专业科目,也会用英语提问专业课的内容,所以英语口语也要好好准备,这就是复试的全部内容啦。

结语

简单的日子里,那些原本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显得是那么的美好。

这段日子里,遇到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小事、每一点简单的美好......它们也许在平时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在考研这段枯燥时光的映衬下,都显得是那么的珍贵。

它们都会被画上考研的符号,被无限放大,放到我们记忆的最深处里面。

对我来说,快一年过去了,考研路上的那一点一滴,却还是像刚刚发生的一样:

每晚回宿舍的路上,一边背书,一边看着洁白的月亮,它在不断地给着我安慰和希望;

食堂二楼麻辣烫窗口的阿姨,知道我晚饭吃得晚,每天晚上八点多还留着窗口给我,每次来到食堂看到那盏灯,温暖就涌上心头;

记得考研时常听的那些歌,每次循环到它们,思绪都会把我牵回那段日子,内心都会有种被触动到的感觉;

在考研教室里遇到的那些人,每天早上来到教室,看到他们端坐在教室里学习的身影,就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还有那个温暖的考研教室,在那段日子里,比起冷冰冰的宿舍,那间教室更像我的家一样,我一刻都不想离开......

相信在你们考研的路上,也有一些这样温暖的点滴,已经留存在你们的心里了吧。

每一点简单的美好,在这段日子里,都是格外地动人,格外地让人难以忘怀。

考研的这段日子,让每一件与之有关的事情,都被衬托得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