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花的百福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王素花是辛集市仁慈乡百福村人,现住石家庄市新华区北合街。从十岁起学绣花,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人家的钱袋上绣有一只壁虎,配线、形态都很好,就是头紧贴在布上,有些死板,不太逼真。于是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己用针线试着做,做了拆,拆了做,连吃饭睡觉都忘了,脑子里装的全是壁虎爬行、觅食、咬架等各种形态。后来终于成功了。她绣出的壁虎仰头觅食、活灵活现,在别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王素花绣花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绣荷包、香袋、绣信兜、小褡裢、围腰。绣鞋,有缎面绣花鞋和小孩穿的猫头、虎头、猪头鞋绣帽子,有小孩戴的狮子头帽和相公帽。绣枕头,有过去农村常见的“字里藏花”的方枕和城市普遍用的扁枕。总之,小到自行车座套、鞋垫,大到门帘、电视机罩、缝纫机罩等等,只要有空间,到处都有她的作品可见。尤其以动物的形象所做的作品独具特色。如绣“五色虫”,就是她的绝活。蝎子、蚰蜒、蜈蚣、青蛙、蚂蚁、蛇、壁虎、蜘蛛、蜻蜓、螳螂、蜜蜂、马蜂等等,将其中的五种同绣在一个画面上。俗称“五色虫”。绣在小孩的兜肚或围嘴上,据民间传说,还有避邪祛灾的作用。
王素花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绣出的花瓣有深有浅,配上翠绿的叶子,色调柔和浓淡相宜,给人以美的享受;绣出的龙在飞舞,鸟在啼鸣,静中有动,给人以奔腾向上的感觉;绣出的蜻蜒、蝴蝶,展翅欲飞;绣出的字,苍劲有力、横平竖直、拐弯抹角,从不走祥;绣出的花开富贵、竹报平安、丹凤朝阳、喜鹊登梅、太子坐莲……给人以美的遐思;绣出的“五色虫”,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巧妙的构思,逼真的造型,活泼的形态,简直是仰首翘足、栩栩如生。这就是她是独到之处。
王素花绣花工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远在农村,近在城市,广为流传。年轻人结婚办喜事儿,都请她绣枕头做嫁妆,以点缀新房。谁家生小孩,都请她做小鞋、兜肚和围嘴。所绣“五色虫”绣品,通过亲朋朋友传到三里五乡的小村镇、周围的县城、石家庄、北京、兰州等城市。不管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都把它珍品收藏。
王素花为弘扬民俗文化,已传帮带百余人。王素花对自己的刺绣技艺从不保守,相反,技艺的失传恰恰是她最最担心的,所以她的前来学艺的街坊邻居、十里八村的姑娘媳妇们,总是笑脸相迎,百问不厌,有求必应,耐心地教,直到完全学会为止。学得最好的是她的外甥女赵晓敏,她在本地已小有名气。
王素花还有种类繁多的其它工艺品。如她用荆条编笊篱,用高梁秆儿扎走马灯,用麦秸穿成扇子,用蚕茧做成小鸡儿,用纸浆打成各式小罐、小笸箩,用碎布扎绣球,用绳子挽牌子,用包装儿编篮子,篮子形状长圆不同,颜色各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编的篮子系儿与众不同,是有用两色八根条儿拧成的独特花纹,看上去美观别致。她还编织各种花型的毛衣、座垫、剪窗花,钩钱包,折风铃……总之, 在她的眼里,什么都有用,什么材料都能做成爱不释手的小玩艺儿。她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不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