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笔顺:竖、竖弯、竖。
“山”,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shān,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山”的基本含义为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如土山、山崖;引申含义为形状像山的,如山墙。
在日常使用中,“山”也常做名词,表示坟,如山陵、山门。
“山”,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本义是陆池上隆起高耸的部分。这是一个象形字。字形像三个并排的山峰:甲骨文的山峰是等高的;金文以后突出了中间的主峰,后来陆续在商朝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秦朝小篆中发现,“山”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古文:【广韵】所闲切【集韵】【韵会】师闲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
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__冢以至昆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_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
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