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是怎么用人的?

如题所述

要想使一个人在其位置上做出最大的贡献,一定要先清楚此人的性格、能办等各个方面,如此,才能人尽其才。这是每一位领导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

用人,先要知人,知人越详,任用也就越恰当。知人就要了解人,了解人的长处短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其长,避其短,所谓知人善任,就是这个道理。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出于公心,如此,才不怕别人说长道短,才能名副其实地做到人尽其才。

春秋时期的子产在用人上所表现出来的正是这种态度与精神。

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很有才干,精通政事,善于治理国家,因此被委任管理国家大事。

有一次,子产因有一件国事需要伯石去办,在交给他任务之前,子产先给了他一座城邑作为领地。另一个官员太叔对子产说:“事情是国家的事情,国家是大家的国家。大家都为国家办事,为什么单单送给伯石东西?”

子产说:“人和人不一样,像伯石这样的人,让他没有个人欲望是困难的。满足他的欲望而让他成功地办成所办的事情,这不也是国家的成功吗?城邑有什么值得吝惜的,难道它还会被搬走不成?”

后来,伯石害怕众人议论,要交回封地,但子产还是坚持把城邑给了他。

不久,郑国的公卿伯去逝,郑王让太史命令伯石做公卿。伯石假意推辞,说自己无能无德,不堪重任。太史无奈,只得退出。太史走后,伯石又派人去请求太史重新发布他的命令,等到太史发布命令后,伯石又假意推辞,就这样一连反复三次,伯石才接受任命。这就给人一个假像,似乎伯石很谦虚,三次任命才接受。子产对伯石的虚伪很反感,所以在自己当政期间,始终让他处于次于自己的地位,不过分倚重。

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清了,缺少鱼类赖以生存的微生物和养分,鱼就无法在这样的水中存活;一个人对下属要求过于严苛,不允许他有一点毛病,一点缺点,他也就没有下属可使用了。子产用人,允许他有私欲,并适当地满足他的私欲。因为他知道,人而无欲,难为其人。但子产决不容许贪得无厌,不容许虚伪,像伯石接受公卿任命的过程,不但求位,还要求名,实属贪得无厌,以假意辞让掩饰其对公卿位的欲求,求其虚伪?子产对他的压制真是太应该了。水至清则无鱼,但水至浑则鱼亡;人至察则无徒,但人不察则徒乱。

如何把握清与不清、察与不察之间准确的度,确实是一门用人的学问。因此,要想使一个人在其位置上做出最大的贡献,一定要先清楚此人的性格、能力等各个方面,如此,才能人尽其才。这是每一位领导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