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题所述

数学练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设计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练习课中学生的课堂表现没有了新授课中的激情与活力,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也在单一、枯燥的练习中,产生厌烦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激情荡然无存,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学生在数学练习课中的学习兴趣,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孩子身临其境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在练习课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设法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激情,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愉快地、主动地探究。比如:在百分数的应用练习中,我创设如下情境:小明爸爸外出打工,过年前回到家,拿出打工赚到的45000元说:“两年后要建新房,今年拿40000元去银行存,另外5000元留在家里过年。”小明妈妈说:“去银行存两年,年利率2.25%。”小明弟弟说:“先存一年,年利率2.15%,存了一年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再存一年。”我说:“去买国库券吧,月利率0.2%也存两年。”谁的提议好呢?为什么?我让四个同学扮演题中角色展示问题情境,结果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二、练习紧贴生活实际,让孩子感知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无处不用数学。”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得益于学生所面临需要解决的是“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如在工程问题应用教学中,出示问题:小明星期六去家家乐超市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5支,现在他先买了4本笔记本,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由于问题来自于生活,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思考,学生把它转化为工程问题很快解答出来。
三、呈现方式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的兴趣来组织练习课,提高练习效率。在练习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可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等多种多样的呈现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利用竞争心理既活跃了练习课气氛又消除了学习的疲劳。低年级经常把游戏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如夺红旗、开火车、找朋友等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也可多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练习,因为图文声并茂,给学生展示一个动态的真实的问题空间,把单调、僵硬的问题赋于生命力,让学生耳目一新。
四、通过动手实践,亲历解决问题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取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练习课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问题,合理安排让学生去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乐,学生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之目的。
例如,在圆的面积练习课中,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带他们来到校园花坛旁,说:“同学们,你能求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有多大吗?”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说:“用卷尺量出花坛的周长,求出它的直径,再求它的面积。”有的说:“用直尺直接量出它的直径,再求面积。”其中一个学生说:“花坛无圆心,你怎么确定直径?”在辩论和动手操作中学生已置身于问题之中,又学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