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是什么税

如题所述

地税是地方税务局的简称,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它属于地方财政的固定预算收入。

按照1988年财政管理体制的划分,属于地方税的税种主要有: 城市维护建设税、屠宰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契税、牲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筵席税等。

我国地方税的基本管理权仍属于中央,地方可以在中央确定的税种范围内,决定开征停征,核定本地区适用税率,并制定具体征收管理办法。

扩展资料:

国地税合并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为降低征纳成本,理顺职责关系,提高征管效率,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利服务,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

为提高社会保险资金征管效率,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国家税务总局要会同省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税务系统党的领导,做好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优化各层级税务组织体系和征管职责,按照“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原则,完善结构布局和力量配置,构建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

24年前,也就1994年,中国实施分税制,税务部门分为国税与地税。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认为,当时实行分税制改革,主要是出于理顺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动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性。

保障中央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的财政体制改革需要。为保障中央在税收征管上的权力和利益,同时调动地方政府在税收征管上的积极性,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在地方层面将原有的税务机构从财政机构分置,再分设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大系统。

国税与地税机构分设分管后,两大机构各司其职,使中央和地方政府均能各自保持稳定的税基,防止互相交叉和侵蚀。

此次国税与地税机构合并的主要目的是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政府运行的效率,降低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成本,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19
地税是什么?

地税,全称地方税,中央税的对称,此种税收是由国家地方政府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权以及收入支配权进行分类管理和支配进行征收的一类税收,地税属于地方固定财政收入,由地方管理和使用的税种。简单来说,就是由该地区的税务机构征收在地区经营企业的税款。比如:深圳地税局,就是征收在深圳经营的一些企业的地方税。

地税的3大性质

1、立法权属于国家中央,地方政府有管理权有较大的机动权限;

2、由地方政府决定课征地方税收,其立法权与管理权完全由地方政府决定;

3、地方政府只负责征收管理,立法权和基本管理权均属于中央。

地税包含哪些税种

地方税税种种类繁多,一般包含以下税种:

1、地方城镇土地使用税;

2、所属地方房产税;

3、地方个人所得税;

4、印花税;

5、地方资源税;

6、地方车船税;

7、农牧业税;

8、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的农业税(简称农业特产税);11、耕地占用税;

9、地方教育附加税

10、土地增值税;

11、契税;

12、营业税,其不含部门与地方城市维护建设税相同,不做赘述;

13、地方城市维护建设税,其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几种缴纳的部分;

14、企业缴纳营业税以及地方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中不含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