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网站上公司一般都会挂岗位薪资范围,那为什么hr面试时还要再问一遍“期望薪资是多少”呢?

如题所述

不论是作为应届毕业生,还是正常的更换工作进行跳槽,大家在求职过程中都会浏览相关的求职网站,虽然应届毕业生存在秋招和春招可以参与,但是招聘途径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在招聘信息中写明岗位薪资范畴以供参考。但是真正参加过多场面试的朋友们就会疑惑,为什么已经标注了,但是HR在面试过程中还是会提问“你的期望薪资是多少”呢?作为从事过相关工作的热心网友,接下来就来结合本人自身经验分析如下几种情况:

1、我就是问问而已

    其实不要多想,很多时候也就是例行公事的问一问,很可能是你之前的专业相关问题回答的太快了,但是每场面试又不能太快结束,毕竟HR也是有领导的啊!都是打工人,也可以理解吧!遇到这种情况就在标注的范围内随便说个数字就好啦,不需要太过于在意的,当然如果说的太离谱也是会很影响印象分的。

2、判断你是否有长期做下去的打算

    除了第一条所示的原因之外,这就是比较关键的一点了,就是判断你是不是在为了度过过渡期找了这个工作,但是其实内心是对标明的薪资待遇不满意的。虽然很多职场老油条会觉得这个手段并不高明,但是面对职场小白还是很容易中招的。如果有过高的薪资要求那么可能就不会在这个岗位上做的长久,后期还要进行入职培训不认真参与,就很是浪费公司资源。但是对于HR来说,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大概路又要重新挂岗,离职太快也会影响自己的考评,弄不好还会被老板骂,自然录取顾虑就会很大了,也就会直接影响面试结果。

3、认为你是个人才

     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你作为一个高材生,而我司又急需这样的对口人才,而又感觉到了你只是把我司作为一个“备胎”。为了备胎转正留住人才,面试的时候会问一下你的理想薪资是多少,范围什么的不要管,只要老板点头了,那都可以谈的对吧,大家坐下好好聊聊嘛。这种情况其实也挺多的,做招聘应该就是每年都会有吧,比如曾经为了聘用一个专业对口的博士生,光补贴费用就谈到了三十万,薪酬当然也是相当可观的了。HR看到了也不禁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5
有能力当然可以面对面谈工资了,公司给出的薪酬只是一个框架,能力超出这个框架就能当面谈条件,期望和实际又不一样,通过了解你期望也能知道你工作之后走或留的概率,有能力、期望高那一般公司给予不了这么高的待遇,那也会和你说明这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