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皇阿哥都是属于什么级别?他们都享受什么待遇?

如题所述

想看清朝的阿哥们是什么级别那就得看他们获得什么样的封爵了,封爵的差别还是很大,亲王爵位每年俸银就1万两,禄米1万斛,亲王世子每年都有俸银6000两,禄米6000斛,而最低级的奉恩将军相当于正四品官,最低级的奉恩将军每年俸银110两,禄米110斛,就算不拿亲王爵位与最低级的奉恩将军比,与皇子中封爵最低的固山贝子比的话,差距也很大,固山贝子每年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和亲王爵位比依旧是差距很大。

但没有任何爵位的闲散宗室,也会每年拿到100两左右的开销费用,得到的赏赐,所以说即便没有任何爵位的皇阿哥他们的收入也会比一般官员高得多,更是远高于普通百姓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8
清朝的政治制度虽然继承于明朝,但是清朝的爵位传承制度与明朝确实颇有不同,明朝只要是皇帝的儿子基本都是生而为王,而清朝则不同,清朝的皇子要想获得爵位大致需要看皇子本人对朝廷的贡献、皇子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以及皇子母系家族的身份背景。

再者清朝的皇子未必都是王爵,而且清朝的爵位制度是降级承袭爵位,也就是说假设皇子即使承袭了王爵,他的儿子再往下是要降级承袭爵位,所以清朝的皇阿哥享受什么待遇要看他的爵位是什么了,爵位不同所受到的级别待遇自然不同。

清朝的爵位分为十二等十九个级别待遇,和硕亲王爵位最高,每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亲王世子还有每年俸银6000两,禄米6000斛;

往下就是多罗郡王,每年俸银5000两,禄米5000斛,郡王长子是每年俸银3000两,禄米3000斛;

多罗贝勒,每年俸银是2500两,禄米2500斛;

固山贝子每年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奉恩镇国公每年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奉恩辅国公每年俸银500两,禄米500斛,镇国公和辅国公还分为不入八分,不入八分的待遇和奉恩待遇是一样的,只是在仪仗方面的八种标帜有区别,不入八分的少了八种标帜而已。
第2个回答  2021-05-27
清朝的阿哥公主一般是住在南三所,不过当阿哥成年时就需搬出紫禁城,主要自己的王府,公主或格格嫁人后就住在额驸府中。

乾隆十一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

扩展资料:

南三所是北京故宫宫殿建筑。共用宫门1座,面阔3间,进深1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当中开门,内外设礓磋慢道。门内有一东西窄长的小广场,广场北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3所,每所皆为前后3进。依封建礼制,南三所建筑的屋顶皆为单檐硬山顶或歇山顶,形制较皇帝所用的殿宇等级稍逊。
第3个回答  2021-05-28
在清朝,统一把皇帝儿子统称为阿哥,然后根据顺序在阿哥的面前加上数字,这样能区分皇子。比如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这就是皇子之间的区别。

阿哥的称谓,来自于满语,也是民间对兄长子辈一个称呼,有时候女子对玩得要好男子也叫做阿哥。现在一些少数民族女子对有好感的异性也叫做“阿哥”。

在清朝宗师级别中,阿哥都是“未受封的皇子”,所以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称谓。当阿哥被受封的时候,就需要用封号来进行称呼。

所以,称号是最体现皇子阿哥的身份,称号主要分为几个等级: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

既然阿哥是皇子,属于爱新觉罗宗室的,肯定是宗室爵位,毕竟都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其实宗室爵位还有个称号,那就是宗室觉罗世爵。宗室爵位共有十二个等级,清朝阿哥想要让自己有级别,就必须朝这12个爵位奋斗。在高级爵位中,一共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这四个爵位。

阿哥其实也有另一种意思,就是从夏朝开始到明朝,皇子只要降生不夭折,在成年之后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封地。但是在清朝就不一样,除了皇位之外,能世袭的爵位就只有铁帽王,其余觉得都会逐步削弱。

所以,作为清朝皇子,如果想获得封号与爵位,就需要自己不断努力。对于皇子来说,阿哥的称谓也是皇子最鄙视的,因为除了可以继承皇位的阿哥之外,其余皇子阿哥只能封为亲王、贝勒等八个爵位。例如,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永琪曾被封为荣亲王,在这些爵位中这已是第一等了。

清朝皇帝的子嗣一般都很多,所以后宫母亲的地位也是阿哥能继承皇位一个重要的资助。如乾隆的十二阿哥永璂,虽是皇后所生,是乾隆嫡子,身份尊贵。但是由于乾隆和皇后乌拉那拉氏在南巡闹翻,使得十二阿哥的地位也受到牵连,不受乾隆待见。由于母亲皇后被乾隆皇帝冷落,十二阿哥在乾隆时期没有得到任何封号。所以,本来身份显赫,却成为兄弟间身份最低,直到嘉庆朝才被封为多罗贝勒。

清代宗室中从亲王到贝子,薪俸岁银均在1000两以上;镇国公以下都在千两以内,最少的奉恩将军只有110两。所以,清朝血统纯正的“阿哥”能享受富贵的特权,尤其是未成年的皇子能享受请朝廷的优厚待遇。在乾隆时期,对于未成年的皇子,按其应得的俸禄米石,减半赏给,甚至全俸赏给。此外,皇子们还领有庄田及各种赏赐。
第4个回答  2021-05-27
其中皇子一生下来便根据长幼顺序称为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等。这个称号并无差别,但是由于我国自古嫡庶分明、长幼有别,所以阿哥们还是有贵贱之分。这个划分基本遵从子凭母贵原则。嫡子高于庶子,嫡长子高于嫡次子,庶子又依仗母族势力或皇帝宠爱程度进行排序。即使清朝是满族人当权,但他们在立储时首当考虑的也是嫡长子。例如乾隆皇帝次子永琏,乃孝贤纯皇后第一子,幼年便被秘立为皇太子,只可惜九岁时就因病去世了。
image.png
  另外随着满族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强化,庶出皇子的身份地位有所提高。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初定清宗室九等封爵。其名次循序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顺治年间,顺治帝将宗室爵位厘定为十二等,它们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镇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此等级自顺治制定以来,后朝基本沿袭。皇子一旦年满十五,便可倚仗军功和政绩进行分封。明面上,功劳越大,爵位就越高,但实际上皇帝的个人喜好对封爵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清史稿·皇子世表一》记载:“原夫锡爵之本意,酬庸为上,展亲次之,故有皇子而仅封贝勒、贝子、公者。揆诸前禩,至谨极严。”史料中“酬庸”即论功行赏;“展亲”则嫡庶之分。整句话的意思是个人能力最重要,母族地位次之。
image.png
  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事件令世人感慨万千,其中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其母为孝诚仁皇后,他在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伤后曾两度被立为皇太子。起初他聪慧好学、文武兼备,数次监国有功,十分得康熙青睐。只可惜后来他变得骄纵蛮横且结党营私,犯了康熙的大忌,最终不仅被废黜,还被监禁于咸安宫。乾隆的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其母乌拉那拉氏为继皇后,其母族又曾一度被抬为正黄旗,乃清朝名门望族,但他到死也只追封为贝勒。反倒是嘉庆皇帝,其母出身卑微,其天赋也平常,但他三冬九寒、深夜苦读,为人勤俭、待人宽厚的精神令乾隆感动,所以最终被密立为储君。
  综上所述,阿哥无差别,皇子看母族,爵位靠皇帝。要想在众多皇子中获得至高地位最重要的还是讨皇上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