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讲脱离原生家庭,可过程很痛苦,你的原生家庭如何呢,你怎样处理家庭关系呢?

如题所述

我们所经历的原生家庭,大概可以概括为4种父母:

1. 有能力用正向表达爱的父母。

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熏陶,或心理学的训练。懂得如何正向、积极、关怀、尊重自己的孩子。他们视孩子为平等的个体,而非自己私人财产,而非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工具。他们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素养,他们能跟孩子健康沟通,虽爱但又有界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懂得如何爱人,如何做自己,如何成功,如何人格健康。

这样的父母,不能称之为完美的父母,但的确少之又少。摊上这样的父母,概率跟出生在马云、王健林家差不多。是你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可遇不可求。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的。

图片

2. 只能用负向表达爱的父母。

父母为什么会对孩子有控制呢?虽然他们潜意识层面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不影响他们的控制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比如不把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爸爸妈妈就会觉得你这么自私,长大了会混不下去。为了让你将来过得更好,你必须现在就学会无私。比如父母为什么会在你粗心做错题的时候打你呢?因为他们就是会觉得你做不好题就考不好试就没有好大学这一辈子就完蛋了。

虽然他们的逻辑之不合理,方法之不科学。但他们会且只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关心。你让他们尊重你,无异于眼睁睁地看着你万劫不复,遁入苦难。太难受了。他们控制你的出发点无非是一个:希望你将来能好好活着。

他们没学过如何消化自己的心理需要,没学过正向表达,没有接受过心理学训练,甚至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没有机会抚平自己的创伤,没有机会消化自己童年被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们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竭尽所能去用自己的方式、逻辑、模式给你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27
我的原生家庭一直很紧密,我们都互相关心、支持彼此,即使在困难的时候也会一起面对。我也会尽可能多的抽出时间去陪伴家人,比如去旅行、参加家庭聚会等,让家庭之间关系更加紧密,与家人共同分享欢乐,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会尊重家人的空间,如果有争执,我会尽量尝试用理性的方式去处理,而不是用激烈的方式来解决。总之,想要保持家庭和睦,我们应该多多关心、支持彼此,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第2个回答  2023-01-29
原生家庭最大的痛就是脱离的痛,属于成长的一部分,痛也要慢慢地脱离,否则将来受伤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