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腐烂病如何治疗?

如题所述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除为害杨属各树种外,也为害柳、槭、樱、接骨木、花楸、桑、木槿等木本植物。常引起林木特别是防护林和行道树的大量枯死。
【症状】
杨树腐烂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及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及枝枯两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树干分叉处。发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渍状斑,略为肿胀,病部皮层组织腐烂变软,手压有水渗出。以后病斑失水,树皮便干缩下陷、有时呈龟裂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或雨后,自此针头状小突起中挤出橘红色胶质卷丝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角。病部皮层变暗褐色,糟烂,纤维细胞互相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当病斑迅速扩展并绕干一周时,由于输导组织被破坏,因而导致病部以上枝条死亡。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枯梢型主要发生在1~4年生幼树或大枝上。发病初期呈暗灰色,病部迅速扩展,环绕一周后枝条便死亡。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植物病部越冬。于3月下旬在树干病部糟烂部分或枯枝上普遍发生子囊壳。用子囊孢子接种7天左右即发病,15天左右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器。在自然界,孢子借气流传播,雨水和昆虫也有一定传播作用。病菌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体内。
该病于每年3、4月开始发生,各地区气温不同,发病迟早和侵染次数也不同。河北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5、6月份为发病盛期,7月后病势渐趋缓和,至9月基本停止发展。
引起杨树腐烂病的这两种真菌都是弱寄生的,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病菌先在各种伤口或衰弱的部位生活,并逐渐对活组织进行侵染。
腐烂病的发生与树种、树龄、林带结构、方位及密度等有关。一般地说,小叶杨较抗病,加杨、美国白杨也较抗病;而小青杨、北京杨、毛白杨较感病。当年定植的幼树及6~8年生幼树发病重。防护林、片林的边行,尤其是迎风的边行,由于受风沙侵袭,温差变化大,故病害也较严重。立地条件不良,管理不善,其他病虫害严重,生长衰弱的林分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
(1)插条应贮于2.7℃以下的阴冷处,以免在贮藏期间大量受侵染,或因贮藏不善而降低插条生活力,为病菌侵染创造有利条件。
(2)注意适地适树,移栽时避免伤根太多或碰伤树干。栽后及时灌水,保证成活。
(3)科学整枝,修剪应逐年进行,做到勤修、轻修、适时修、合理修。剪口要平滑,修下的枝条及时运走和处理。修剪时对病枝、枯枝特别注意清除。
(4)作树桩或篱笆用的杨树枝干上有大量病菌,而且在春季大量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成为侵染源之一。因此,作桩木用的树干应及时剥皮,件篱笆用的杨树枝干应在早春用高浓度的石硫合剂等喷洒,以便铲除菌源。
(5)营造半透风式防护林带,在迎风面的边行外栽小灌木保护。
(6)对严重感病的杨树应及时清除,严重感染的林分彻底清除。对感病较轻的植株或林分,除加强管理,提高树木本身的生活力外,可以及时砍去病株或刮除病部,然后进行喷药或涂药处理。目前防治腐烂病的常用药剂有10%碱水(碳酸钠)、10%蒽油、蒽油肥皂液(1千克蒽油+0.6千克肥皂+6千克水)结合赤霉素(100毫克/千克)、1%退菌特、5%托布津,50毫克/千克内疗素等,以及砷平液等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效果较好,也可试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01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主要危害树木的枝干,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此病传染性极强,病害流行,往往造成林木大片死亡,损失很大。近年来由于杨树大面积栽植,此病各地时有发生,单一的杨树品种栽植,会给此病大发生创造条件,如不加严格防治与控制,有大发生的可能。
防治与控制方法:
1.地区内林木多品种栽植,如果单一发展杨树品种,不利于病害防治与控制,多栽植混交林(如杨刺混交),不利于病害传播。
2.面积较大的成片杨树林,每隔一定距离(如400米左右)设置刺槐或榆树隔离林带,具有阻碍病菌传播的作用,一旦发生病害可做区域性控制,不至于全部被传染。如果杨树片林较小,也可以在其周围设置隔离林带。
3.栽植林木时应注意适地适树,优选抗病品种,使用经验合格无菌的优良苗木。起苗时减少伤根,运输过程中避免失水、创伤、栽植时注意保护苗木,减少损伤。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如除草、松土、抹芽、及时排灌、禁止放牧、防治病虫害等。修枝应选择在冬季进行,尽量避免雨季修枝。
4.秋末或春初进行树干涂白,以防止冻裂、日灼、防病、防虫。
5.有条件的或有病害大发生可能的地区的林业主管部门,应在秋冬季节统一组织病源枝条、病害林木的清除工作。清除的病树、病枝一律烧毁,消灭菌源。春夏季节林木所有者应随时自检自查,发现病株、病枝,及时清除销毁。这样做到预防为主,可以把损失控制在较小的范围。
6.多年的老苗圃或蔬菜保护地后改的苗圃,易发生此病害。如发现此病害应换地倒茬,在此地块栽植杨柳以外的其他品种。如实在无地可倒,育苗前应进行土壤消毒和杨树插穗消毒。
7.对于幼树树干发病,根部没有发现病菌的,可进行平茬处理,并用药剂消毒(如50%的多菌灵)。对成树病患部进行治疗时,先用刀将病斑全部挖掉,露出木质部,用药剂消毒,施用10%的碱水或25倍多菌灵或托布津。
第2个回答  2007-08-15
要注意区分烂皮病抑或溃疡病,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杨树的主要病害杨树烂皮病[分布和为害]烂皮病是杨树上最重要的一类病害,常引起大面积杨树死亡。也叫腐烂病。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大部分杨树品种都可受到侵染。[症状]杨树干部和枝条是烂皮病发生部位。表现为干腐和枯稍两种类型。病害发生初期,树皮出现暗褐色水肿状病斑,皮下有酒精味,随后失水下陷,皮层腐烂,木质部开始出现褐变。病斑有明显黑褐色边缘。适宜条件下(春秋季为主),病斑不断扩大,皮层纤维分离如麻状,易剥离。后期,病斑上出现小黑丘疹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空气湿度增大时,自分生孢子器挤出黄色、橙黄色或橙红色丝状分生孢子角。病斑发展到绕干一周,则以上的树干枯枝。[发展规律及特点]该病在黄河中上游地区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5-6月是病害盛发期,7月病势缓和,9月停止发展。一般来说,银白杨、胡杨 最抗病,小叶杨、加杨钻天杨次之,青杨类最感病。[防治措施]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树木抵抗力是防治这种病的根本途径。(1)栽植时选择好适宜的土壤和品种,做到适地适树。(2)培育壮苗。插条应存于2.7℃以下大阴冷处,以免低插条生活力,避免苗木长途运输,认真假植,造林前浸根24小时以上或蘸泥浆。(3)栽植后抚育管理,防治蛀于害虫,合理整枝并不留残桩。(4)对管理感病的杨树应及时清除,严重感染的林分彻底清除,以免作为侵染源感染更大面积的林分。(5)感病较轻的植株或林分,在加强管理,提高树林生长势的同时,及时刮除病斑,然后进行喷干或涂干处理。可选化学药剂有50倍40%福美砷、10%蒽油、1%退菌特、5%托布津、多菌灵等。2.杨树溃疡病[分布和为害]杨树溃疡病又称水泡型溃疡病。病害几乎遍及我国各杨树栽植区,但以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最为普遍而严重。此病除威害杨属树种外,还可以侵染柳树、刺槐、油桐等多种树林和多种果木。[症状] 溃疡病是杨树干部和主枝上的重要病害。苗木和大树都是危害对象。病斑的形成过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水泡型:这是该病害的主要特征,在皮孔周围形成一个直径0。5-1。5厘米的圆形水泡,初期水泡极小,不易识别。泡内充满树液,破后有褐色带腥臭味的树液流出,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一个圆形稍下陷的枯斑,黑褐色。水泡型病斑只出现于幼树树干和光皮树种的枝干上。雨季后的秋季,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中下部,严重时扩展到干上部及枝条。[防治措施]黄河上中游地区多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杨树溃疡发生的良好环境条件。(1)做到适地适树。(2)选用抗病树种或品系。(3)清除苗圃周围重病树,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4)重视苗源,防止病区苗木流入健康区。(5)在华北部分地区,秋季造林有利于杨树根系的恢复和春季早发根,具有减轻病害的效果。(6)药剂防治以秋防为主、春秋防治结合,10倍的食用碱液、100倍的代森铵液、50%退菌特100倍液等。3.杨树黑星病:[分布和危害]该病害主要分布于新疆、陕西和内蒙古,四川、贵州、河南、山东和辽宁等省也有分布。主要为害密叶杨、苦杨、青杨、小叶杨、卜氏杨、川杨等青杨派树种。可造成叶片枯焦,提前脱落及嫩梢枯死。症状]侵染初期,叶面出现褪绿斑,随后在叶面形成黑色圆形霉斑,其直径达0。2-0。6厘米。发病严重时,多个霉斑联合,可使整个叶面几乎为黑霉所覆盖。叶柄、嫩稍变有病菌霉斑产生。[发生规律和特点]该病每年5月份开始发生,一般在盛夏发病减弱。青杨派树种、胡杨发病较重,白杨派树种抗病。[防治措施]关键是要通过田间卫生以及选育抗病品种来控制此病流行。(1)秋末初冬及时清除病叶、病枝梢,将其集中烧毁。(2)发病初期抓好化学防治,喷1:1:150波尔多液;65%代森锌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15天1次。(3)选用抗病品种,白杨派和欧美树品种高度抗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