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薄姬呢?

如题所述

虽说吕雉在刘邦死后,报复后宫,为她这坎坷委屈的一生复仇,但这里面也是有吕雉的政治意图。所以吕雉疯狂的报复,是她情感的宣泄以及稳定地位的手段,绝不是盲目,冷血的屠杀。而薄姬正好也是刘邦冷落的女人,对吕雉更没有威胁。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尤其是一个跟自己一样可怜的女人,因此吕雉才会偏偏厚待了薄姬。

吕雉

说起吕雉,后人经常把她与女皇帝武则天并称为吕武,可见吕雉的才能与功绩是得到世人认可的。当然比起她的功绩,她的狠辣更出名。据说她曾把刘邦生前最宠爱的戚夫人剃光了头发,让她穿着破烂的衣服,发配到永巷,像个下人样舂米,之后吕雉还命人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放在厕所,让她儿子汉惠帝去看,吓得汉惠帝一病不起,最后连吓带病就死了。

而吕雉还不解恨,还用毒酒毒死了戚夫人的儿子,不仅是戚夫人母子,曾经刘邦后宫中,那些得宠的女人与她们的儿子,都被吕雉迫害致死。可以说吕雉的狠毒,后世几乎找不到可以超越她的后宫女人,毕竟能做出人彘,吕雉可是后宫最狠毒酷刑的开创者。

但要说吕雉为什么要这么狠毒地对待后宫女人,其实她也是个可怜的女人。吕雉原本是秦末大户人家的女儿,仅仅是因为吕公观刘邦相貌,说他是贵人,于是如花年纪的吕雉就被吕公嫁给了四十多岁的刘邦。那时刘邦还只是沛县一个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家徒四壁不说,家里还有个他与寡妇私通的私生子。

吕雉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她毫无怨言地嫁给了刘邦,并且全心全意地对待刘邦,不仅为刘邦生下一对儿女,还尽心尽力地侍奉刘邦的双亲,把刘邦的私生子当作亲儿子养育,刘家人无不称赞她这个媳妇贤惠,可她却把自己熬成了黄脸婆。

后来刘邦走上了推翻秦朝统治的创业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刘邦也是几经磨难,吕雉为了帮助刘邦完成大业,让娘家人出钱出力,可谓是倾尽所有,可刘邦却在困境中,将她的儿女丢下马车逃命。甚至在吕雉被项羽俘虏后,威胁刘邦要杀了吕雉之时,刘邦也无动于衷。

就算刘邦登基为帝之后,吕雉终于坐上了皇后的位置,以为苦尽甘来,但没有想到,刘邦居然想着废掉她儿子的储君之位,只是为了给他宠妃的儿子让位,而且刘邦不只是想想,他也那么做了,还差点就成功了,要不是吕雉拼尽一切为儿子保住了太子之位,她与她的儿子也许早就死了。

可以想象,一个大家闺秀对夫家任劳任怨,可最后却被嫌弃,抛弃,甚至还要被送上死路,她能不怨吗?不恨吗?所以吕雉在刘邦死后报复后宫,不过是她这个可怜女人在为自己复仇而已,当然也是她为自己的委屈在宣泄情感。

政治意图

如果说吕雉报复后宫是她感性下,对辜负她的刘邦,以及那些曾经在后宫中挑战她皇后地位女人的复仇,那么戚夫人母子死后,吕雉的报仇就可以结束了。毕竟刘邦的后宫中,也就只有戚夫人这个宠妃处处与吕雉作对,甚至差点夺了吕雉母子的地位。可吕雉还是把屠刀挥向了后宫其他的女人与她们的儿子,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政局她不得不这么做。

其实这还是因为吕雉的儿子汉惠帝,汉惠帝什么都好,但就如刘邦所说,太过羸弱,也就是没啥主见,性格太软,没有皇帝的霸道与果断,而且汉惠帝还拿了一个男玛丽苏的剧本,在他的眼里,除了他老妈,谁都是好人,就算是曾经差点抢了他储君之位的弟弟,他都小心护着,简直就是善良过了头。

老实说刘邦要废掉汉惠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就汉惠帝这能力,做皇帝不是被老妈与权臣架空,就是被其他皇子给谋朝篡位了。这可把吕雉给急坏了呀,生怕哪一天,她这个傻儿子就被兄弟算计丢了帝位。于是吕雉就像曾经保住汉惠帝的储君之位一样,她也要帮儿子守住帝位,之后她开始对后宫女人与皇子们挥动屠刀。

卑微的薄姬母子

当时吕雉唯独没有迫害薄姬,是因为薄姬不得刘邦宠爱,刘邦宠幸薄姬也不过是一时兴起,薄姬生下汉文帝后,刘邦就将她们母子抛之脑后,后宫是个残酷的名利场,没有皇帝的宠爱,后宫女人活得就还不如一个宫人。所以薄姬母子在后宫的日子很不好过,而这一切吕雉都看在眼里。

再加上薄姬谨小慎微,对吕雉这个皇后恭敬顺从,就连她的儿子汉文帝在吕雉面前也懂得掩藏锋芒,之后汉文帝在封地上为吕雉阻挡匈奴进犯西汉。因此不管是感性上来说,还是理智上来看,薄姬母子对吕雉没有威胁,而且还有点用。

也就是说吕雉厚待薄姬,有些客观原因,是因为汉文帝对吕雉的统治有利,这是吕雉有意拉拢汉文帝这个皇子的政治手段。不可否认,吕雉这种带有政治目的的厚待,可能更符合她这个女政治的身份,但还是更愿意倾向于这是吕雉一个女人感性下的选择。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背叛与陷害是不能被原谅的,因为这是不被爱后狠狠的伤害,这种伤害带来的恨只有复仇才能平复,同时这种伤害带来的痛,也只有同样经历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吕雉曾经的痛,在薄姬身上也有,甚至薄姬还不如吕雉,所以吕雉厚待她,是在可怜她,其实也是吕雉在可怜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9

原因很简单,刘邦生前并不宠爱薄姬,薄姬的儿子也不受刘邦喜爱,把他分封在了偏远的代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情况。

其一,吕雉报复的人,正是刘邦生前宠爱的人。

对于女人而言,争风吃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是不同的人程度不一样罢了。吕雉在刘邦去世后,对后宫的部分人进行打击报复,除了政治原因,和她的争风吃醋有很大关系。

比如,刘邦生前最宠爱的人是戚夫人,经常让戚夫人陪伴左右,戚夫人也凭借着一副好歌喉和好身段风光无限。刘邦宠幸戚夫人,进而宠幸她生的孩子刘如意,甚至一度打算废掉太子刘盈,让刘如意取而代之,怎奈群臣反对,刘邦只好作罢。即使如此,刘邦并没有放弃对刘如意的爱,把当时最繁荣富有的赵国封给了他。

吕雉在刘邦生前因为戚夫人经常受些气,看到她得到宠幸也是醋坛子乱晃,如今刘邦去世,再也没有人护着戚夫人了,吕雉开始报复戚夫人,直到最后把她做成人彘。

其二,薄姬不受刘邦待见,没有遭到吕雉的打击报复。

和戚夫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薄姬,薄姬非但没有遭到吕雉的迫害,反而得到了吕雉的照顾,在刘邦丧期过后,吕雉恩准薄姬去代国和她的亲儿子刘恒团聚。

吕雉之所以没有为难薄姬,是因为薄姬在刘邦生前并没有得到过多宠爱,甚至非常受刘邦冷落。薄姬不受待见,吕雉看在眼里,也心生可怜,就没有对她进行报复。

其三,薄姬的儿子被分封在穷乡僻壤的代国。

刘邦死后,吕雉除了把持后宫,也积极干预朝政,打着刘吕一家的旗号,实则偏袒吕家,甚至迫害刘姓诸侯王,大封吕家人为诸侯王。

吕雉给自己娘家人封王,自然要把好的地方封给自己的亲人,结果最富的赵国成为最抢手的封地,赵王刘如意被害,最大的封国齐国,也被迫割让出土地给吕家人当封地。

在这些矛盾中,远在北部边疆的代国则没有卷入其中,因为当时的代国远离朝廷,是面对北方匈奴的前沿阵地,不但危险而且人口稀少,是穷乡僻壤,没有人愿意去代国,身为代国太后的薄姬,自然也不会遭到吕雉的嫉恨。

所谓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倚,戚夫人在刘邦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在刘邦死后却遭到最惨的虐待;薄姬在刘邦生前备受冷落,在刘邦死后却能和自己的亲生儿子团聚,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可见,吕雉报复后宫程度,是看刘邦生前对其宠幸程度而定的。

第2个回答  2020-11-21
吕后的残暴

其实吕后这个人不是嗜杀成性的人,她的嫉妒对象只是戚夫人,因为戚夫人母子实实在在地威胁到了其子汉惠帝的地位,其他的女人,她连瞧都不带瞧上一眼的。

普通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心狠手辣,残灭众生,毫无怜悯,可是吕后是人中凤凰,不是凡品,她深切地知道,就算是项羽这样的猛人,如果身边没有他人帮助,靠他单打独斗,也只是一头猛兽而已。

因此,吕后在杀戮的同时,一定要施以恩惠,团结一大批人在身边,若是完全杀戮,不分轻重,势必弄得人人自危。

到时候,有某个小厮想不开,随便一根筷子就可以把吕后弄死。

吕后虽残忍,但不傻缺。淮南王刘长,就是刘邦的儿子之一,还不是被吕后抚养长大了么,还特别宠溺。

薄姬

薄姬,也称薄夫人,后称薄太后,本来是魏王豹的侍姬。魏王豹是和刘邦一起起兵反秦的诸侯之一,兵败身亡,薄姬被没入刘邦后宫,偶然得幸,生了儿子刘恒。

虽然生子,但刘邦对这个二婚妇女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当然不是因为二婚,事实上最受宠的戚姬也是二婚。

秦末汉初,对妇女的贞操要求并不严格,并没有给予这对母子优厚的待遇。

建国以后,刘恒和其他不得宠的儿子一起被封王,封在偏远的代国,应该是今天山西大同、朔州一带,比较荒凉。

刘邦死后,这时候可以叫薄夫人了,也跟其他姬妾一样,被允许到儿子的封地居住。

薄姬与刘恒不得宠,封国偏僻贫瘠,也没有得力能干的大臣属官,是最不可能威胁中央的。再加上母子二人为人低调,于是吕后的屠刀没落到他们头上,仅此而已。

所谓厚待

要说“厚待”,根本谈不上,事实是吕后对他们也并非完全没有提防之心。

著名的刘恒窦皇后,是吕后赐给刘恒的五名“家人子”之一。这“家人子”是宫女、是女官、还是嫔妃,说法不一,但吕后赐给诸王各五名女子,很难说没有监视的意思。

薄姬与儿子刘恒,战战兢兢,低调做人,才熬过了惠帝与吕后称制的漫长岁月。

到诸吕伏诛,重振汉室,大臣们推举刘恒做皇帝,理由也很有意思,竟是母子二人“为人谨慎善良”!

从大臣们的评价,也不难看出刘恒母子是怎么熬过这么多年的。要说吕后“厚待”他们,真是个历史的误会。

吕后性格的两面性

对强者的畏惧和仇恨,对弱小的欺负与怜悯,对仇恨的淡忘与铭记。刘邦死后,在对待后宫的问题上,吕雉的双面性全部体现了出来。

在弱小与强大搏击的夹缝中,薄姬也侥幸存活,并且由弱小变为强大,守得云开见日出。

第3个回答  2020-10-22

讲到吕后我们印象中可能会马上想到“狠毒的女人”。吕后这个女人确实非常狠毒,尤其对待自己的敌人绝对不会手软。吕后的政敌如韩信、彭越之流都被剁成了肉酱,吕后的情敌如戚夫人则被做成了人彘。吕后也没有放过刘邦的儿子们,吕后几乎把刘邦的儿子们一网打尽。在吕后的高压政策下,相关人员人人自危,任何人都有可能朝不保夕。但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却躲过了一劫,而且还得以前往儿子的封国,成为王太后。为什么薄姬能躲过一劫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薄姬此人。

薄姬是吴郡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姑娘,薄姬也具有南方女子的特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皮肤也非常好,估计说话也是嗲声嗲气。秦朝时,薄姬的老爸和魏国宗室的一个女子私通生下了薄姬。薄老爹死了以后,薄姬就跟着魏媪一直生活在魏国。秦末起义爆发以后,魏豹自立为魏王。这时候魏媪把薄姬献给了魏王,薄姬成了魏王豹最宠爱的妃子之一。

当时有一个叫做许负的女子非常善于相面,此人还被称为中国第一相面女人。许负见了薄姬以后,发现薄姬这个人的面相贵不可言。而且她看出来这个薄姬将来会生出一位天子。薄姬嫁给魏豹以后就成了魏豹的人,薄姬难免会把许负的话告诉魏豹。

当时楚汉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不光刘邦和项羽,任何一位诸侯都可能成为下一位天子。当时魏王豹投靠了刘邦,和刘邦一起攻打项羽。但是魏王豹对刘邦无理的态度非常不满,加上他听说许负这个有名的相面师断定自己的老婆会生下天子,所以他决定背叛刘邦,自己创业。跟着刘邦混自己以后最多混个诸侯王,只有自己创业自成一支独立的力量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天子。

不过魏王豹太单纯,还是太年轻,他只知道自己的老婆会生天子,他单纯的认为自己的老婆只会给自己生儿子。他忘了问许负,薄姬和谁生天子。

于是魏王豹怀着做皇帝的美梦,和项羽联合起来成为反刘的一员大将。刘邦对魏豹的背叛非常恼怒。他恼怒不光因为魏豹背叛了自己,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魏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这是他东出的重要通道。所以刘邦派了最精锐的韩信军团攻打魏王豹。这个魏王豹岂是韩信和曹参的对手,上阵没有几个回合就被韩信挑落马下。魏王豹被俘虏了,他的生天子的老婆薄姬也成了刘邦俘虏。

薄姬被俘以后,被送到宫中的织衣房当织工。有一次刘邦闲来无事、心血来潮,到织衣房里晃了晃。没有想到这一晃,却发现了相貌出众的薄姬。色心大起的刘邦把薄姬召入后宫,供自己享乐。可能由于刘邦太忙,也可能由于刘邦见过的美女太多。总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刘邦从来没有召幸过薄姬。薄姬成为宫中的一个寂寞的失落者。如果只是这样的话,薄姬可能会一辈子默默无闻,然后默默地死去。

不过她年轻时候的闺蜜改变了她悲惨的命运。薄姬年轻的时候,有两个非常要好的闺蜜,一个叫管夫人、一个叫赵子儿。她们当年曾经立下过一个誓言:先富贵的那个人,千万别忘了其他两个。这句话其实和当年陈胜那句“苟富贵勿相忘”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人家三个小姑娘做到了,陈胜那个大老爷们没有做到。

没过多久,管夫人和赵子儿就得到刘邦的宠幸。汉王四年的时候,刘邦召幸管夫人和赵子儿。这两位美女得到刘邦的宠幸之后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她们在服侍刘邦时候,用一种开玩笑的方式把当年的誓言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到他们的故事之后非常感动,他没有想到几个女孩子竟然如此讲义气。这两个美女又把薄姬的悲惨往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后对这个可怜的薄姬充满了同情之心,于是刘邦决定召幸这个不幸的女人。

薄姬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有可能也是她唯一的机会,她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实现这华丽的逆转。于是薄姬告诉刘邦,昨天梦到有条龙趴在自己身上。不得不说,薄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首先他懂得包装自己,善于抓住一切机会表现最好的自己。其次他懂得抓住帝王的心理。她有没有梦到龙趴在她身上,没有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薄姬有意识的利用这个梦实现自己的目的。很明显刘邦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

可能由于刘邦身边的美女太多了,薄姬太不出众了。刘邦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临幸过薄姬。不知道是大汉王朝幸运,还是薄姬幸运,那天晚上薄姬竟然怀孕了。

十个月之后薄姬生下了属于自己的孩子,更幸运的是这个孩子是个儿子。这便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取名为刘恒。有了儿子将来会被封王,就算以后皇帝不再临幸自己,有了这个儿子,以后也就有了保证。刘恒也在八岁的时候被封为代王。这个代王地处偏远而且国家非常贫穷,在众多皇子中刘恒所封的代国综合起来应该是最差的。正是这种差反而成为刘恒的后福,在吕后疯狂屠杀皇子的时候,也没有对这个同样受冷落的皇子痛下杀手。

和戚夫人与刘如意不同,薄姬和刘恒非常低调。他们低调的连刘邦都快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儿子和老婆。当然吕后更不会注意到这个同样不受待见的薄姬,也不会注意到这个不受待见的刘恒。当戚夫人和吕后进入战争阶段的时候,薄姬始终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观察一切。由于薄姬明哲保身的策略,吕后自始至终都没有把薄姬当成敌人。刘邦去世以后,所有刘邦宠爱的妃子,所有和戚夫人关系不错的妃子,都被吕后关在了宫中,成为吕后残害的对象。这时候吕后突然想到还有一个低调到尘埃中薄姬和自己有着相同的命运。于是吕后放过了薄姬,让薄姬跟着自己的儿子到了代国,成为代国的王太后。薄姬离开了长安,也就离开了权力争斗的核心。

薄姬能够躲过吕后的迫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薄姬非常聪明。如果论权谋和手段,薄姬比不过吕后。如果论聪明的话,薄姬一点都不比吕后差。薄姬更是比戚夫人聪明得多。薄姬第一个聪明之处在于她非常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薄姬先是拉拢了管夫人和赵子儿,就等于给自己买了三保险。结果正是由于薄姬为自己买了三保险所以她才能得到刘邦的召幸,否则薄姬有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其次薄姬善于抓住男人的心理,尤其是帝王的心理。薄姬先是魏豹的妻子,按道理说在刘邦的众多夫人中没有任何优势。但是她利用难得的机会,成功引起了刘邦的注意。薄姬一句梦到龙趴在自己身上,成功吸引了刘邦。正是因为这个梦,所以刘邦决定圆薄姬的梦。第三薄姬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薄姬知道自己论恩情比不上吕后,论感情比不上戚夫人,自己只有一夜情。和她们争斗自己会死得非常难看,所以薄姬刻意远离所有争端。无论在戚夫人眼中,还是在吕后眼中,薄姬都是一个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的人,都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

薄姬非常不受宠,对吕后没有任何威胁,吕后同情薄姬。刘邦临幸薄姬一次之后,再也没有临幸过她。如果不是薄姬生下了刘恒,估计刘邦都不会记得自己曾经临幸过这个女人。相比较于吕后,薄姬更加受到冷落,薄姬的处境比吕后还要凄惨。吕后知道刘邦是个好色之徒,她也知道备受冷落的痛苦。在这方面,她完全能够理解薄姬。正是由于,他们都受到刘邦的冷落,所以吕后对薄姬有种同命相连的感觉。正是由于薄姬备受冷落,所以吕后才会同情这个不幸的女人。正是由于薄姬备受冷落,所以她才不会威胁到吕后和刘盈。正是由于薄姬备受冷落,所以在吕后看来,这个不幸的女人既不是自己的政敌,也不是自己的情敌。吕后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残暴,吕后只对自己的政敌和情敌残暴。既然薄姬什么都不是,她放过薄姬也在情理之中。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如果刘邦不冷落薄姬,薄姬有可能会引起吕后的记恨,那么薄姬和刘恒的命运将会非常堪忧。刘邦冷略薄姬,她和刘恒最终却因此躲过了一劫。

第4个回答  2020-10-28
因为薄姬无权无势,对于吕雉构不成任何的威胁,而且此人也不得刘邦的宠幸,所以对于吕雉来说厚待薄姬远比迫害对方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