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产品质量预防措施

如题所述

先分析一下出错的原因,再针对出错的原因,制订预防措施。出错的原因分析要透彻,可以多写几条,并针对每一条原因,写出对应的预防措施。抓住根本,才能订出好的预防措施。

例如,送错货的纠正预防措施。

原因分析:订单传递过程中出现失误,信息收集人员记错货物名称,送货人员未检查是否符合,发货人员未核对货物。

预防措施:加强订单传递的过程控制,要求发货员与信息收集人员核对货物品名、数量;信息收集人员对与收集的货物名称、数量与要货人核对;加强责任制,对因个人原因造成的送错货的情况进行处罚,每次不少于X元;发货人员在发货前检查备货情况。



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

1、目的不同

纠正:针对不合格的处置。例如,瓶子倒了,将瓶子扶正。

纠正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系统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度发生;例如,瓶子倒了,瓶子固定不让它倒。

预防措施:揭示潜在的可能导致发生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发生不合格。例如,在新冠肺炎期间,戴口罩预防感染病毒。

2、对象不同

纠正:已发生;不合格,只是“就事论事”。

纠正措施:已发生;产生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是“追本溯源”。

预防措施:潜在但未发生,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是“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3、时效性不同

纠正:纠正是“返修”、“返工”、“降级”或“调整”,是对现有的不合格所进行的当机立断的补救措施,当即发生作用。

纠正措施:在已发生不合格的被动情况下的积极反应(事后防范);是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措施如通过修订程序和改进体系等,从根本上消除问题根源,通过跟踪验证才能看到效果。

预防措施:主动确定改进机会的过程(事前防范)。预防措施是针对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采取措施,措施的效果一般需要较长时期才能够看到效果。

4、效果不同

纠正:是对不合格的处置,不涉及不合格工作的产生原因,不合格可能再发生,即纠正仅仅是“治标”。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可能导致文件、体系等方面的更改,切实有效地纠正措施由于从根本上消除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因此就纠正措施是“标本兼治”。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能彻底避免不合格或不期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