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海报-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电影海报?

如题所述

海报对于电影有多重要?他画一张要100万

在国内影视业有这么一句话: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价值2000万票房。

电影海报构成了人们对电影的第一印象,这对于作品的宣传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会为了一张海报而去为一部电影买单。

国内有这么一位顶级电影海报设计师:他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而且工期长,给出的作品不再返工,并且开价100万起。

但很多大导演仍愿意花时间等他的作品,观众甚至会为了他的海报,走进影院去看一部烂片。

这个设计师叫做

黄海

,福建人,毕业于厦门大学设计系。

在黄海之前,我国电影业对于电影海报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片方主要还是停留在用明星吸引观众的阶段——

一张张大脸往海报上堆砌,根本谈不上审美。

2015年

《寻龙诀》

的海报就是典型的例子。

什么,你说看着有点眼熟?我也这么觉得。

黄海在意识到喜欢堆砌明星头像这一问题后,决定打破这一惯性思维。

在他的海报里,电影本身的故事才是重点,明星的脸只是电影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他为《寻龙诀》设计的先导海报是这样的——

自从2007年开始设计电影海报,黄海就是在做减法——刨去无用的边角料,挖出电影的内核。

他最感谢的是姜文,因为他的第一款作品就是姜文导演的

《太阳照常升起》

,这也奠定了他往后的设计风格。

当时姜文对海报的要求简单粗暴:看感觉,不拍写真,素材就从电影里找。在否决掉了几百个设计后,黄海的作品被姜文一眼相中。

这款海报在戛纳电影节上“一炮而红”:大红色的背景,赤脚的女人,挂在树枝上的绣花鞋,故事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意境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他又接连给这部片子设计了另外几款海报,一下子就扬威国际。

之后黄海的海报开始更多中国风的尝试。

他总是会先仔细研读剧本,从剧照中挑选人物和素材,然后到拍摄现场体验,细致捕捉人物的情感,把中国传统元素作为视觉语言运用到海报设计中。

2014年黄海受邀为许鞍华导演的

《黄金时代》

设计海报,他给出这样一幅作品:

一位知识青年装扮的女性站在凌乱滴落墨汁中的一角,墨汁洒落的痕迹毫无规律,肆意铺开,暗喻女主生逢乱世却又安静平和的姿态。

动与静的结合体现了时代背景和人物的矛盾与冲突。女主顽强伫立纸上,就如小人物置身大时代的洪流之中。

女作家萧红的故事历历在目,也预示了一生的飘零。

之后黄海还设计了五个国际版本,总共用了半年多时间。向来对细节严苛的导演许鞍华看到海报后,说了一句“好”,再无修改。

黄海对于水墨、书法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既不喧宾夺主又能画龙点睛。

在张艺谋

《影》

的海报设计中,他只用了黑白两种颜色,把墨汁的黑和宣纸的白提炼出来,形成海报基调。

整部影片围绕替身与真身展开,两者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就像太极八卦的形状——相互融合又永远分立。

“影”字运用行书,笔法苍劲飘逸,尤其最后一笔时断时续的走笔和收笔时的间断,给人以艰涩的感觉,恰好暗示了“影子”的性格特点。

在为王家卫

《一代宗师》

设计的美国版海报中,黄海用了中国传统的拱门元素。

门内两个人对立而站,摆出了武术的步态和拳法——拱门、武术、长袍,是动与静的完美平衡与诠释,是朦胧细腻的情谊表达,也有绵长的历史感。

既展现了一代宗师叶问的风采,又极具镜头感和文艺感。这些都与王家卫的个人风格相当契合。

在动画电影的海报设计上,黄海也展现了超高的水平。

《大鱼海棠》

的海报就用了饱和度很高的颜色,通过线条、层次、颜色的变化,描绘出了一副色彩瑰丽,想象奇幻的画卷。

一条线条流畅的红色大鱼在中央,少女触摸着鱼嘴,画的是两者奇妙的相遇。

红色与青色的交织,是海洋和火焰的交融,包括展翅的凤凰都有浓郁的东方美学特征,也开启了观众对一场神秘梦境的想象。

在为数码修复版

《龙猫》

设计的中国版海报中,小梅和小月欢快地奔跑在龙猫毛茸茸的肚皮上,整个风格温暖而治愈。

这张海报一问世便在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度还登上了热搜,大家盛赞该海报的设计丝毫不逊于原版。

在日本电影

《小偷家族》

中国版海报中,黄海以浮世绘风格,结合影片经典一幕加入了一把雨伞,形成“家”的感觉。

在具有强烈美感之外,也将电影所传达的关于家庭的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导演是枝裕和看完后,大加赞赏这种委婉含蓄的东方美。

在英国某电影杂志评选的2018年全球最佳海报中,《龙猫》和《小偷家族》均入选前20名。

包括2016年大火的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的一系列海报也是黄海设计的。

其中一张,他选取了“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的局部作为海报的背景色,在碎裂的瓷片中加入了一个色调统一的人物侧影。

不仅使人物和器物融合为一,也细致地展现了工匠日常的修复工作。将“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主题完美传达出来。

黄海还帮陈凯歌的

《道士下山》

设计过一款非常吸睛的预告海报。

当时这张水墨风的海报一出,让人觉得高级感十足,大家对电影的期待高了不少。

无奈最后的正式版海报,导演还是选择了明星扎堆的版本,也算不负烂片之名了。

也是,没有明星谁会去看这部电影?故事?陈凯歌已经不会讲故事很久了。

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所承载的是一部电影背后所传达出最真挚的情感和意境,不是简单的堆人头。

是在充分引导电影商业性的同时,又能将东方的美学发扬光大。也难怪那么多人说:

基本上都是电影配不上他的海报。

最后再来欣赏几张大师的作品。

天堂电影院的获奖记录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Tornatore(获奖)第4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Tornatore(获奖)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Tornatore(提名)第47届美国金球奖

电影类-最佳外语片(获奖)第2届欧洲电影奖

评审团特别奖: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Tornatore(获奖)

欧洲电影奖-最佳男演员:菲利浦·诺瓦雷PhilippeNoiret(获奖)

欧洲电影奖-最佳青年电影: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Tornatore(提名)第44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Tornatore(获奖)

电影奖-最佳男主角:菲利浦·诺瓦雷PhilippeNoiret(获奖)

电影奖-最佳男配角:萨瓦特利·卡西欧SalvatoreCascio(获奖)

电影奖-最佳剧本-原创: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Tornatore(获奖)

电影奖-最佳原创电影配乐: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MorriconeAndreaMorricone(获奖)

电影奖-最佳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Tornatore(提名)

电影奖-最佳摄影:BlascoGiurato(提名)

电影奖-最佳服装设计:BeatriceBordone(提名)

电影奖-最佳剪辑:MarioMorra(提名)

电影奖-最佳艺术指导:AndreaCrisanti(提名)

电影奖-最佳化妆师:MaurizioTrani(提名)第11届韩国电影青龙奖

最佳外语片奖(获奖)第1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外语片: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Tornatore(提名)第15届法国凯撒奖

凯撒奖-最佳海报(获奖)

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Tornatore(提名)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国外展映单元(提名)第33届意大利大卫奖

大卫奖-最佳音乐: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Morricone(获奖)

大卫奖-最佳影片(提名)

大卫奖-最佳女配角:PupellaMaggio(提名)

大卫奖-最佳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Tornatore(提名)

大卫奖-最佳制片人:FrancoCristaldiGiovannaRomagnoli(提名)以上资料来自:

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电影海报?

01《泰坦尼克号》

当年风靡全球的卡梅隆经典之作《泰坦尼克号》,那时的海报我到现在还有印象。

原版海报上的小李子是颜值巅峰的时候,右下图的海报画面能让你记起经典的那句“youjumpijump”。

电影由海洋之心开始回忆,结束于海洋之心最终被露丝奶奶沉在了大西洋海底。我给你推荐这张由是LaurentDurieux设计的,海报所选择的核心元素是像征财富与欲望的海洋之心,搭配最受电影圈欢迎的Trajan字体。

剔除文字信息,第一眼看到这张海报的时候,很难将它和《泰坦尼克号》联系在一起,细看才发现这是挂在露丝奶奶胸前的海洋之心,衣领的形状巧妙地形成了泰坦尼克号的甲板。

02《小鬼当家》

大概是我至今为止最喜欢的一部喜剧电影了。1990年的电影,无论是剧情、场景、人物设定都不错。不同于一些喜剧电影硬扯笑点,它的笑点来于每个演员对于角色的完美诠释,当然还有编剧的巧思。

这么多年过去了,好像连美国自己也没有能拍出能与其比肩的同类型电影。下面来自AdamSimpson的海报设计,也经过了设计师的巧思,“小鬼”凯文没有出现画面中,而是通过笨贼滑稽的动作来体现凯文的机智,和电影情节一样诙谐搞笑!

03《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如题所示——“最后的绝地武士”,AndrewKwan海报设计没有悬念,用最直观的方式点题:残阳如血衬托下那疲惫的背影缓缓消逝,一段传奇已然落幕,空中悬挂着两轮太阳,那是卢克的起源,也是卢克的最好归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