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亲历的“官场酒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我连公务员都不是,当然更不是什么官员,对于“官场”向来敬而远之,本没有资格奢谈什么“官场酒文化”。可是,按照中国的习惯,只要你的职务中带了“长”,就认为你是当官的,并拿你当官员看,我也就在很多时候阴差阳错地充当了微末小吏的角色,有幸见识了中国独特的“官场酒文化”。

        我原来很单纯、清白,基本上是滴酒不沾,除了偶尔家人团聚“意思意思”一下,或者过年过节送送礼什么的,一年到头难得与酒打交道。可是,自从我到了这个“四不象”的位置工作,各方面的应酬便纷繁踏至,不是别人请你,就是你请别人,饭局虽然不是一个接着一个,也是三天两头不断,而且逢饭必酒(无酒不成席呀),“滴酒不沾”的贞操也就守不住了。

        开始我还竭力推托,可是你越是推托,别人就会越以为你深藏不露,就越是要劝酒;而且大家都在举杯畅饮,唯独你忸忸怩怩,要么你就成了众人眼里不和群的怪物,要么你就得担当大家不欢而散的罪名,思前虑后,只好妥协。

        怎么“妥协”呢?那就只喝一点点,点到为止,绝不多喝。最好是做到既不让别人扫兴,又不让自己失控。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酒桌上的逻辑是:你喝得了一口、你就能喝第二口,你喝得了一杯、你就能喝第二杯,你喝得了一瓶、你就能喝第二瓶,……。这个口子一开,正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就再也收不住了,你不喝得酩酊大醉,也得半醉半醒了。

       通常,酒桌从开席到散席一般都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轻声细语”。大家刚刚入席,还要装点文雅,相互间的酒量也不太摸底,心中无数,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便“轻声细语”试探对方“酒品”如何。

       第二阶段是“欢声笑语”。酒过三巡,基本上放开了,借着酒兴调侃、打逗,称兄道弟,呼朋唤友,笑话、“小品”不断,完全没有了防备之心,在“欢声笑语”的气氛中开怀畅饮。

       第三个阶段是“豪言壮语”。酒越喝越多,胆子越喝越大,兴致越喝越浓,花样越玩越多,吆三喝四,猜拳斗马,吹牛的吹牛,装蒜的装蒜,“豪言壮语”随口而出,气势横扫酒席。

       第四阶段是“自言自语”。兴奋的高潮渐渐过去,酒也喝得差不多了,除了少数几个还比较清醒,多数已经处于糊里糊涂的状态,心中的烦恼和快乐无拘无束地散发出来,“自言自语”地自得其乐,也不管有没有听众。

       第五阶段是“胡言乱语”。“胡言乱语”的人大都已经酩酊大醉,也不排除其中混有为了保全自己而不得不出此下策的人。就像是一场游戏,大家都不愿意被人灌醉,都想方设法逃避被人灌醉,可是几乎每次都要有人被灌得酩酊大醉才能尽兴、才肯罢休,差不多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在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酒一直扮演着不可一日无此君的重要角色。敬神祭祀要酒,婚丧嫁娶要酒,招待客人要酒,朋友相聚要酒,生意往来要酒,……,官场交际更加要酒!多少交易在酒桌上达成,多少命运在酒桌旁改变,……。我并不喜欢喝酒,可又不能不喝,像我这种在酒桌上拙于言辞的人,往往成为被灌的对象,悲哀啊!

       谈到官场的酒文化,就不能不谈“劝酒”的技巧。中国人的劝酒技巧恐怕在世界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官场酒文化更是把它推到了极致,极少有几个人的心理防线,能够经受得住各式各样“劝酒”的冲击。“劝酒”的最高境界是“别人皆醉我独醒”,我就亲眼见过一个自称不会饮酒的美女,使出浑身解数,把一个局级官员当场灌醉,而她自己却自始至终滴酒未沾。我姑且斗胆把官场“劝酒”的技巧归纳成“言、情、色、缠、压”五个字:

       一曰言。用各种花言巧语,找各种借口让你喝酒。几顶高帽给你一戴,把你吹得晕晕乎乎,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几杯酒下肚了。

       二曰情。与你拉关系、套近乎,称兄道弟,攀肩搂脖,让你喝酒。中国人拉不下情面,总不能让热脸贴冷屁股吧,再不喝点就说不过去了,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就是这个意思。

       三曰色。用美色做诱饵,让美女出面劝酒。好男不与女斗,只要你还有点怜香惜玉的恻隐之心,你就必然会败下阵来。

       四曰缠。嬉皮笑脸,死皮赖脸,红脸白脸,川剧的“变脸”也相形见绌,反正是变着戏法要你喝酒。软磨硬泡之下,你还是不得不喝。

       五曰压。官、权、势、事,都可以成为压你喝酒的把柄,官大的面前你不敢不喝,有权的面前你不敢不喝,有势的面前你不敢不喝,甚至在了解你一点隐私的人面前你也不敢不喝,得罪不起啊!而这些人往往另外有人自告奋勇为其代酒。酒桌上最怕的一句话是“某某已经喝了,你看着办吧!”

       对于中国的“官场酒文化”这种特殊现象,我绝非深恶痛绝,也绝非心安理得,而是又恨、又怕、又爱,各种复杂的、矛盾的感情交织在一起,说不清、道不明。我并不同意“官场酒文化”就是一种官场腐败的表现,虽然大家喝的都是纳税人的血汗,但一种文化现象的背后必然有它深刻的道理,归结于腐败过于简单了。你若今天把它堵住了,明天它又换一种形式冒出来了,更何况它也为纳税人办了不少实事,在某种程度上还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公款喝酒屡禁不止。大家都知道酒喝多了有害无益,但仍然拼了健康、甚至拼了性命去喝酒,其实有谁心甘情愿花公家的钱给自己买罪受呢?尽管钱是公家的,可是健康与性命毕竟是自己的呀。为什么还要这样做?说穿了,就是因为这也是在中国办事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暂时还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取代。我们只能希望“官场酒文化”变得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少花钱、越来越多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