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改革从一年级开始上有何建议

如题所述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使命。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实践证明: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依靠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前提是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值得探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是拓宽了学科教学的功能,加强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从过去单纯的学科知识教学发展到进一步关注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等多方面发展,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大家在教学中更加关注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教学内容,强调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与学生身边有关事物与现象的联系,从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养目标上除了知识技能以外,还关注学生与社会有关的思想、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
二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即由过去的以讲生物与环境、物质与能、地球与宇宙的学科知识为主,发展到更关注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入了许多环保、资源、生态、人口、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科学”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同时,还增加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内容。
三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教师讲解,学生听记,作业,练习,考试,发展到比较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与动手实践。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实验教学是这一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模式。教师比较重视提出问题,创设各种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做,从中学到东西,而不是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综上所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 用电子计算机来辅助学生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行获取知识的众多学习途径之一
1.电教手段能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如讲《昆虫》一课,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出哪些是昆虫,这是教学改革中的难点。以蚂蚁为例制作一组抽拉组合片,通过演示,将蚂蚁的头、胸、腹部位分开,学生很容易看出蚂蚁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表象获得了感知,把概念和“实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再投放几组动物投影片,学生能很快识别出哪些不是昆虫。在情境中引发了兴趣,烘托了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既学到了知识,又突破了《昆虫》一课的难点。 
2.教学改革中运用电教手段能兼顾对待个别差异,取得个别效益。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在性别、年龄、智商、个性、知识、能力、气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的复杂的教学改革群体。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逐步深入,收到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例如,教学改革中,我发现有位爱玩而不专注的男同学,尽管成绩不突出,但他爱看书,好奇好胜,上课总发问些奇特问题:“太阳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人为什么不能象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等等。为了满足他的这种求知欲望,我便灵活机动地采用录像教学改革,播放了《宇宙太空》和《动物趣闻》的有关片断,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将抽象的知识道理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在较短的时间里,把他带到古今中外海阔天高的知识海洋里,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主动地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去体味探索成功的乐趣。
3.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改革艺术。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改革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使教材结构、教师教学改革结构和学生思维结构相吻合,反之,则教学改革效果差,事倍而功半。在教《水能溶解别的物体》时,小学生观察能力不强,物体的溶解过程往往不易看清楚。我将装有少量温水的烧杯放在投影仪上,然后放入一些能溶于水的白糖或高锰酸钾,边搅拌边指导学生观察其溶解过程,全体学生都亲眼目睹,顺利地突破了一堂课的教学改革难点。教师变口授为演示,既优化了课堂教学改革结构,又提高了教学改革效果。
二、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做好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改革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教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的温度数。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三、不断反思、及时反思
研究表明: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但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通过反思,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改革观念,改善教学改革行为,提升教学改革水平;通过反思,教师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寻求发展,在自身的“失败”中找到出路,在教材的“局限”中谋求进步;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从冲动的、惯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实施教学改革行为;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从教学改革主体、目的和教学改革工具等方面,从教学改革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现在已有人提出教案可分三块:教材分析、教学改革过程、教学改革反思。
四、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特别是每一个细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交流
1.在接触科学教材的初始阶段,先从教材入手,按教材的程序化开展活动,尽可能地理解编者的设计思想和意图,体会蕴含在背后的教育功能。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对教材内容、教材的结构和教学目标有了较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尝试用教材,并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活动,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 加深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等探究技能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体现学生自主性时,要加强有效性学习的研究。
3. 吃透教材中的每一个活动,把握好教学的关键,突出学习的重点,力争每节课都能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展开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
4. 在教学时间不够时,并非每个活动都要充分展开,可以简化活动的步骤,突出某个最有意义的部分,做足做好文章。
5.不要过于追求内容和形式的新颖性,将教学设计的重心落实到挖掘教材背后蕴含的教育功能上来,提高教学的设计理念。
总之,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还有许多有待探讨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