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

分别分析下利与弊

一、 危机解析。
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1、意外性:危机事件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
2、聚焦性:进入信息时代后,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媒体对危机来说,就像大火借了东风一样;
3、破坏性: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企业造成破坏,造成混乱和恐慌,而且由于决策的时间以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4、紧迫性:对企业来说,危机事件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正如哲人所说,危机就如死亡与税收,对社会与组织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不断解决危机、战胜危机的历史,特别是全球化的今天,危机将不可避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综观中国当今社会与经济形势,在严峻国际经济态势与国内政治局势的双重影响下,中国企业经营环境更是危机四伏,风险丛生,稍有疏忽就会遇到质量瑕疵、劳工纠纷、安全事故、媒体暴光等方面危机事件。
中国企业的发展与成长,从来都是不平坦的,企业平均寿命很短,在中国企业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就曾出现过因危机事件而迅速倒掉的三株、三鹿、爱多、巨人、冠生园等知名企业,也有不少像国美、创维、伊利、蒙牛等企业因危机事件而曾深陷困境。
相信聪明的中国企业家,早对这一发展趋势有了足够的了解与认识,也具备一定危机与风险意识,甚至有一些企业已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并把危机与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日常经营与管理中,但仅有这些仍是不够的,无法完全避免危机的发生与有效化解危机。避免或有效处理危机事件核心是,企业家要在高度重视基础上对发生危机根源具有高度敏感性,以及在发生危机后要有系统应对方案与良好控制能力,这也是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必须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对不确定与险恶的经营环境,中国企业家应提前准备、高度重视,在发生危机后,用中国大智慧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继续谱写人类壮歌并再创企业发展传奇。
二、应对原则。
1、态度要真诚。真诚态度,对危机事件处理非常有帮助,要让相关人员感受到企业是真诚的,是勇于负责任的,在处理危机事件时,企业必须始终胸怀和保持对于所有危机利益相关人员的尊敬和诚恳,理解他们的诉求,并从他们的利益角度考虑,靠积极主动、一丝不苟与认真严谨工作,用真诚态度与实际行动,获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最终认可并接受企业处理方案。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不信任发生,必须时刻注意权衡利弊,随机而动,及时调整处理策略,切忌冲动或斤斤计较,需注重方式方法并广泛沟通,适当时借助权威机构力量,有效避免直接对抗,缓冲矛盾,采用相关人员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选择相关人员信任与认可的处理机构。
2、反应要及时。处理危机事件,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理是十分关键的。当企业发生危机事件时,必须在充分准备基础上,在第一时间快速做出反应并统一口径,诚恳表明态度与立场,以积极主动方式,正面回应问题与责任,及时消除发生危机根源,有效化解危机,将危机的损害降到最低。在危机事件处理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将时间和精力用于证明是不是企业的责任上面或拘泥于依法处理,耽误时机,把企业置于更危险处境,甚至出现赢了官司丢了企业的局面,像三株、冠生园等。
3、决策要果断。对危机事件处理,不同于企业日常经营,不能过度理性或追求完美,必须及时处理、果断决策、注重效率,处理人员要有担当勇气与敏锐判断能力,在对事件进行充分调查与了解并听取相关专业人员意见后,依据法律与公理,果断做出处理决定。
4、标准要统一。中国人都有很强的攀比心理,不患贫而患不均。企业在处理危机事件时,要特别注意相关人员心理,必须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具体处理方案设计上。
5、过程要透明。为有效化解危机,避免危机事件中相关人员不信任,企业一定要坚持处理方案与过程透明,及时告知相关信息并解答他们疑问,适当时邀请政府参与和监督,充分保障相关人员知情权,让他们真实感受到企业在处理上诚意,处理方案是客观公正与一视同仁的。
6、处理要合法。在危机事件处理中,始终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整个处理方案与过程要合法,可以按高于国家法律标准或要求去处理,但决不能因为处理危机事件而又去从事违反法律的事情,否则将会把自己置身于更加被动处境,更不利于危机处理。
三、具体策略。
1、成立专门机构。危机事件给企业进行有效决策和回应的时间极短,稍有失误,很可能将自己置身于更加危险处境,企业在处理危机事件中,必须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能在很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并控制局面。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企业都长期设有处理紧急状态的机构,而我国各级政府与大多数企业基本没有常设性危机管理机构,只能在危机爆发时才设立临时性组织,从而使应对危机时显得被动。
危机事件处理,关键在人。当发生危机事件后,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与可能造成后果,在第一时间成立专门处理机构,确保有足够能量与级别的人员参加。专门机构应明确分工、责任清晰,有权调动企业所有资源,并享有足够的特殊权利,充分保证专门机构反应速度、处理能力与决策效力。
2、收集全面信息。信息是判断与决策的基础,对危机事件相关信息的全面了解与把握,是有效处理危机事件的前提,企业必须在危机发生后第一时间,建立起全面而系统的信息收集网,确保信息通畅并能及时反馈,将所有信息统一归集,并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供危机处理机构决策参考,做出更有效与合理的应对方案。
3、分析危机根源。万物皆有因,危机事件也一样。有的是因长期积累所致,也有的是因突发事件引起。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一定要分析和寻找危机根源与危机实质,只有及时找到危机根源与危机本质,就能对症下药,及时化解危机。
4、借助专家力量。在危机事件中,很容易发生相对人对企业处理结果或相关解释不信任,引发矛盾升级,在适当情况下,借助政府的力量或第三方具有一定公信力机构,是很有必要的,对不信任的化解会起到很好作用,应注重在适当时机,充分发挥专家或第三方在处理危机中的特定作用。
同时,危机事件的处理本身是一件很复杂、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大多是企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基本上都没什么处理经验,如有相关专家能在第一时间参加到处理决策当中,可能会比仅有内部人员决策要更有效和科学,有利于危机解决。
5、制定应对方案。心与心的沟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真诚承诺与行动,是化解危机的有效之道,在发生危机事件后,企业应勇于担当,合理满足相关人员利益诉求,并有效引导到通过合法合规方式处理。

在涉及到相关利益人员危机事件,应尽早制定出详细、科学、合理、可操作应对方案。应对方案应尽量考虑并保护危机利益相关群体利益,并选择合理时间公布与实施。应对方案的好坏,对危机事件的处理非常关键,应在全面了解相关信息基础上,通过广泛听取相关利益人员与专家意见,在充分讨论研究后及时做出。

6、高效组织实施。有效组织实施具体处理方案,是危机事件处理核心环节,决定处理的成败,也是对企业管理团队与管理能力的重大考验。在危机事件处理中当应对方案制定并公布后,是不适合变更的,必须在全面考虑与权衡好各方利益后,再公布具体应对方案,但方案一经公布,应立即组织实施,高效完成,充分发挥全员力量,团结一心,共同为危机化解贡献智慧与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3
危机事件就是紧急事件,危机事件一旦爆发就如惊涛骇浪一般袭来,往往是危害力量积攒到一定程度后急促突然爆发,并迅速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就可能达到失控程度。使危机主体在极短时间内就面临着巨大的危害,轻者损失市场和利益,种着危及企业存亡。而如果危机主体反应迟缓或判断与决策失误,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同时舆论通常会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对危机主体实施监督与控制,使企业的所有行为均在舆论和公众的视野之内。企业一旦解决不好危机事件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企业发展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措施
第一, 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氛围。企业的公共关系包括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企业与非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与媒介的关系,由于媒体的特殊职业和地位,很多媒体人的事业远比企业内部的人宽广。与媒体保持联系,企业会从媒体对其他企业的报道中发现其对某一问题的倾向性,然后对照自己发现问题,控制危机源头。此外对于企业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工作也是有好处的。
第二, 开展危机公关活动。危机公关指的是企业运用公共关系手段来解决危机事件的各项工作,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该融入到企业危机的预防工作之中。危机公关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准备期。这一时期企业要做的工作包括快速行动,确定危机级别,媒介和相关媒体通告,统一口径和声音。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企业应该正视危机发生的现实,客观的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是处理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就是把解决危机的思路及相关信息向新闻媒体和公众通告,这样才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目标的达成;如果企业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而是推卸责任甚至指责他人,公众就会产生更加不满的情绪,这样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造成危机的衍生和更大的危害。
三是恢复期。在企业形象的恢复阶段企业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尽快恢复企业信誉与品牌形象,将危机事件的影响努力降到最低点,重新取得客户、利益相关者、政府机构及各类社会公众的认识。
第三, 注重公众情绪。企业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起公众情绪的波动,危机应急小组成员解决危机事件的一个原则就是耐心、城市、为他人着想,绝不能做出让公众和媒体不满的事情和行动,以保证危机能尽快、更好地解决,并能够将危机转变成契机,广泛倾听社会公众的意见与建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思路方法与机遇。
危机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对企业来讲,处理好危机事件非常重要,它关乎企业的生存和未来走势,而解决好危机事件则是公关工作的重要职责。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注重公共关系是十分有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9-28

这个问题好大,题主指的危机事件是哪类危机呢,战略危机?财务危机?公关危机?人事危机?市场危机?行业危机?……对企业哪方面的影响呢,对品牌的影响?对生存发展的影响?对投融资的影响?……非常不明确,不好下手,请题主将问题补充完整或者可以私信我,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方面我可以分享个人的理解。

当然,就这个问题简单回答也行,如下:

    小范围的、不具有发酵空间的可能对企业的运营发展就不构成明显影响,全局性的、不加控制可能会发酵扩大的危机可能对公司的生存构成威胁。所以有些事件虽然是负面的,但不一定对企业构成什么所谓的影响。

    同样的危机事件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影响。比如同样是员工跳楼,富士康接连发生12个人跳楼,可富士康仍然是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香饽饽,换作一般企业早关门十回八回了。

    可能是负面影响,也可能是正面影响。换句话说危机可能对公司的生存发展造成威胁,也可能是一个潜藏的发展机遇。前者如如今乐视爆发信用危机,合作伙伴,金融机构,投资市场都不信任乐视,后续发展更为艰难;后者如11年的奇虎360和腾讯QQ大战,两家公司的产品互相排斥,以QQ的数量级来封杀360,360怕是要倒大霉了,可后来发现360却因此瞬间把知名度刷爆,腾讯趁势推出自己的杀毒软件。

    危机事件的处理好坏对企业会有不同的影响,这是个动态的过程,如果静态来看,危机肯定是负面影响了。拿动态举个栗子,假如某个公司被周边居民投诉环境污染,而这家公司积极和周边社区互动,治理环境污染,向公众发声标明将如何进行治理,以及表明处理这个问题的决心,拿出实际行动证明诚意,这样长远来看,公众对这家公司应该还是正面评价吧。

第3个回答  2011-12-17
利,有利于各企业实现优胜劣汰,有利于企业调整方针政策以适应市场需要,从长远看有利于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占有市场。
弊,在危机事件下,企业进行改革是一次艰难的进步,如果在英明有能力的领导下,能冲过去,那么以后企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反之企业多半会破产或者被人兼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2-12
阿斯顿爱上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