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翻译一篇关于福州小吃的文章?(会有些难)

福州小吃
鱼丸:福州人最常吃的小吃。以包心有馅为特色。制作以鲨、鳗的鲜鱼肉,剔骨、洗净,剁成鱼丸酱;后分次加入盐水调和,再加入干淀粉,拌成鱼羹糊状。同时,选取猪五花肉剁成酱,虾干切碎,调入酱油、味精、葱白等作馅。包制时,应用特造鱼丸勺,取馅包在鱼羹糊里,用手捏成球状,放在清水盆中,安放冷水锅以微火煮熟。捞起晾在竹筛里待食。鱼丸汤十分讲究,佐料调味,有葱白、麻油、虾油等配料。鱼丸浮在高汤上,一清二白,星星点点,世誉“七星鱼丸”。
太平燕:太平燕 只要食物为鸭蛋和扁肉燕。鸭蛋用水煮熟去壳,福州方言“鸭卵”与“压乱”谐音,意“太平”;扁肉燕是福州大众化食品,质嫩味荤、鲜美爽口。福州常言道:“鱼丸、扁肉燕,老人小孩吃不厌”。燕皮用捣成肉茸的瘦猪肉和薯粉制成,如包混沌的外皮;肉馅用鲜鱼肉、猪五花肉、芹沫、虾干等和好剁成肉泥调上佐料。扁肉燕包好后用旺火蒸数分钟取出待用。用鸭蛋与扁肉燕共享而成的“太平燕”,不仅风味独特,且蕴含太平之意而倍受青眯,成为福州地区逢年过节、喜庆日子或宴请宾客的必备菜肴。
芋泥:芋泥店一般都比较小,只有一条走廊,两个人过都非常困难。不过,不过这东西的确很好吃。说起芋泥,还有一个故事:当年林则徐和外国人打交道比较多,一次,外国人请林则徐吃饭,最后上甜点是雪糕,林则徐没有吃过,看见雪糕冒烟,以为很热,所以吃之前吹了一下,外国人都笑他。第二次林则徐请外国人吃饭,最后上的甜点是芋泥,外国人看见没有冒烟,以为不热,就一大口吃下去,结果……因此吃芋泥最好先搅拌,让热气散发一下,不过它就是要刚蒸出来才好吃,冷了就差多了。
肉丸:肉丸,是福州民间传统食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各种肉丸中,以南后街澳门路的木金肉丸最有名。木金肉丸是由姚木金于1921年创办的,以芋头、薯粉、猪肉、芝麻、红糖等为原料,加工成一粒粒蒸熟的肉丸,每粒包有甜咸可口的肉馅,肥而不腻,吃起来香喷喷的。许多海外游子,几十年后回到福州时,仍然思念此物,叫家人买来。现在,在三坊七巷已听不到那韵味悠长的叫卖声了,可能再过几年,木金肉丸也吃不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锅边:福州风味小吃丰富多样,其中锅边,方言又称“鼎边糊”,已成为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离乡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异国他乡听到“鼎边糊”3字,也会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了家乡的美景。鼎边糊,又称锅边糊,在铁锅里盛上蛤、香菇、虾米、葱、黄花菜及配料熬成的清汤,点着火,待铁锅上方四周烤热后抹上花生油,再将预先备好的浓米浆均匀泼在铁锅内缘四周,烘干后铲入汤中,稍煮片刻即成。刚出锅的鼎边糊白脆薄润,汤清不糊,食之细腻爽滑,清香可口。福州人几乎家家都会做鼎边糊,每到中国农历立夏时节,福州市民与郊区的农民都要做鼎边糊过夏。因为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糊,不仅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尝。像涮鼎边糊一样,“一纹(涮)就熟”,借以联络感情。
春卷:春卷,又名薄饼。据说宋时福州有个书生,为了温书应试,常常废寝忘食。他的妻子就想了个办法:把米磨制成薄饼,以菜肉为馅,包成卷筒形,既当饭,又当菜,逐渐流行于城乡各地。春卷皮是用高精粉加盐,搅拌成浆,在高温的铁板上甩制而成,“薄若蝉翼”、“饼可映字”,这种手艺活,一般家庭难以操作,都是从专门店里买来,配上自己做的馅,一般用豆芽、韭菜、豆腐干、肉丝、笋丝、葱花等。更讲究的做法是,配上鸡肉丝或海蛎,虾仁、冬菇、韭黄等。自己动手卷春卷吃,在春节期间的福州饭桌上很常见,几乎跟北方过节包饺子一样普遍。

第1个回答  2022-03-04
请不要发违法消息,是违法的行为
请不要发违法消息,是违规的行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