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哪些历史?

谢谢!手抄报要用!是历史话题就行
什么类的问题都可以,别太多

  跨越年代: 618年—907年

  概述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中外交流等方面,中国在唐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李唐王朝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及哀帝共二十帝,中间在中宗、睿宗之际曾出现过短暂的武周政权。据开元二十八年(740)户部统计,全国共有三百二十八个郡、府,一千五百七十三个县。唐朝的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起单于府,南止日南;都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以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为东都,通称"二京"。

  唐朝的建立和前期的统治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十一年(615)以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以北备突厥,并镇压今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当时,隋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统治阶级一再发生大分裂,地主武装和义军星罗棋布于各地。李渊素有大志,移官太原后,看到隋朝即将败亡,萌动了取而代之的念头。大业十二年,农民起义在全国已居优势,隋朝再也无法集中兵力有效地打击各个武装集团,李渊于次年五月在太原杀死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正式在太原起兵。 七月,李渊与长子建成、次子世民挥师南下,先后破霍邑(今山西霍县),渡黄河,向西南挺进。十一月间攻入长安。不久,就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大业十四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五月,李渊逼恭帝禅让,自己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改元武德,仍都长安。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伏兵玄武门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其兄太子建成及四弟齐王元吉,逼高祖立自己为太子。不久,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次年改元贞观。 唐太宗即位不久,于贞观二年(628)发大军征讨据有夏州(今内蒙古白城子)的梁师都,师都为其下所杀,夏州归唐所有,至此全国统一。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开明皇帝,接受亡隋的教训,慑于农民起义的余威,与群臣留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出现了天下升平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概述二

  唐朝的发展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逝世,第九子李治即位,是为高宗。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皇后武则天逐步登上政治舞台,并且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武士彟之女,十四岁入宫做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她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后,召她入宫,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55)高宗在李绩、许敬宗等人的支持下宣布废黜王皇后,改立她为皇后。从显庆(656~661)开始,政柄渐操武后之手,天下称皇帝和武后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死后,武则天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中宗。不久,又废中宗,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终于废睿宗称帝,改国号周。武周政权持续了十五年之久(690~705)。

  武则天操国柄将近半个世纪,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桓彦范、袁恕己等人策动左右羽林军李谌、李多祚等人发动政变,杀死武则天的亲信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拥立中宗李显复位,重建了李氏王朝。中宗复位以后仍然是一个傀儡皇帝,大权旁落在皇后韦氏、女儿安乐公主及武后余党武三思等人手中。中宗于景龙四年(710)去世,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子隆基遂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此后睿宗妹太平公主因拥立之功而大权在握,与李隆基发生了权力之争。睿宗于延和元年(712)让位于太子隆基,是为唐玄宗。次年,太平公主被赐死,党羽或杀或逐,混乱政局至此结束。同年唐玄宗改元开元。

  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力求有所作为。故开元年间形成了政治清明、物阜民殷的局面,史称开元之治。这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唐玄宗天宝年间,在一派歌舞升平声中,逐步转化成了一个贪图逸乐的皇帝。开元二十二年(734)"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拜相后,居相位长达十九年之久。李林甫为人阴险狠毒,排摈贤良。继起的权臣杨国忠,是杨贵妃之堂兄,身兼四十余使,玄宗对他盲目信任,莫见其非,群臣因之杜口。从玄宗朝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特蒙思宠,四方进奏的文表,往往须先呈给他,然后才得以进御。总之,到唐玄宗统治的末年,唐朝鼎盛局面的背后已经显露出严重的危机。

  安史之乱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东北一带的杂胡。安禄山兼任平卢(今辽宁朝阳)、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三镇节度使,还兼任河北道采访处置使,专事对付奚、契丹等族。史思明亦官至知平户军事。安禄山经过累年的策划和准备,终于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在范阳发动叛乱。安禄山很快就攻下洛阳,自行称帝,国号燕。唐玄宗于潼关失守后仓皇逃在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在战争期间,安史集团内部一再发生内讧,先是安禄山为其子庆绪所杀,后来安庆绪又为史思明所杀,最后思明亦为其子朝义所杀。内部斗争大大削弱了安史军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发动战争不得民心,到处遭到群众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唐军逐步转败为胜。宝应元年(762)肃宗去世,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他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会诸道军与回纥军展开反攻,最后在次年正月战败叛军,史朝义自缢。历时七年多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安史之乱虽然平定,藩镇割据的形势却从此形成。唐朝后期,中央同藩镇间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唐德宗力图平藩,引起了"二帝四王"之乱;第二次,唐宪宗大举用兵,平定了不少藩镇;第三次,唐武宗平泽潞。

  概述三

  唐朝走向灭亡

  唐朝后期,中央的财政主要依靠授刮东南各道,当地农民遭受的苦难特别深重。于是,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终于爆发了裘甫领导的浙东农民起义。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夏,裘甫被围困于剡县城内,寡不敌众,起义失败。

  咸通十四年(873)懿宗去世,太子李俨即位,是为僖宗,改名儇。僖宗终日打猎游嬉,朝政日非。黄河中游天灾严重,广大农民卖妻鬻子,无以为生。农民反抗遍于各地,大起义爆发的条件终于成熟。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黄巢亦于同年以数千人起义,众推黄巢为"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黄巢自号"义军都统"。广明元年十二月十三(881年1月16日),黄巢在含元殿即位,国号"大齐",改元"金统"。义军在中和三年(883)春大败于梁田陂(今陕西华县西南)。黄巢最后与亲故数十人退至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壮烈牺牲。历时九年余的农民战争至此结束。这次大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唐政权,并且首次提出了"平均"财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经济,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又新兴起一批节度使,其中黄河流域势力最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汴宋节度使朱全忠(朱温降唐后被赐名全忠)和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三人。僖宗还京后,唐王朝能够控制的不过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诸道数十州。李茂贞与朱全忠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后来双方发生战争,唐昭宗被宦官和李茂贞劫持至凤翔。朱全忠在军事上占优势,遂兵围凤翔。李茂贞不能支,终于让步讲和。天复三年(903)朱全忠拥昭宗还京,利用自己的军事实力,尽诛内侍省宦官数百人,出使在外的宦官亦下令就地诛杀,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至此被彻底翦除了。次年,朱全忠奉表逼唐昭宗迁都洛阳。后来,朱全忠使人杀昭宗,另立李柷为太子。李柷不久即位,是为哀帝。天佑二年(905)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接着又把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这次事件史称"白马驿之祸"。政治上的阻力已全部扫除,朱全忠遂于天佑四年逼唐哀帝禅位于己,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不久,改名晃),改元开平,都于开封。唐朝灭亡。
  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后的朝代。分为北宋(960年—1127年,首都开封)与南宋(1127年—1279年,首都杭州),合称两宋

  北宋
  五代后周显德七年正月(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是为宋太祖,史称北宋。鉴于一些将领、节度使可能拥兵自重而影响皇权,宋太祖听从赵普建议,杯酒释兵权,使兵、将分离,保证了统治权的集中,但是同时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976年10月,赵匡胤之弟赵光义在斧声烛影中登上皇位,即宋太宗。到979年,消灭北汉,中国大部分被统一。
  王安石画像政治上分割宰相权力,重用文官。财政上由于向辽国每年输送大批白银,财政困难。宋神宗时,任用王安石变法(参见王安石变法),但是后来遭到保守派反对而废弃。
  1127年,金国军队攻入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南宋
  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即宋高宗,南宋建立。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向金朝称臣纳贡,并割让大片土地。1142年和秦桧合谋以莫须有罪名害死了力主抗金的岳飞。
  到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临安,益王赵是、广王赵昺等残余势力继续抵抗元朝,直到1279年,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被元朝逼的走投无路,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残余势力才被元朝消灭。

  宋朝经济
  北宋时期是中原经济大发展时期,宋朝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

  人口
  宋代全国人口已超过一亿五千万;十万户以上的城市有五十个,其中临安人口过一百二十万,开封人口过一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城市。

  农业
  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 北宋时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经济发展迅速,南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瓷器
  北宋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州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海外贸易
  宋朝在七个城市:广州、杭州、明州、温州、泉州、密州、华亭海各设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有:占城、真蜡、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兰皮等欧亚地区五十八个国家。
  出口货物包括瓷器、糖、纺织品、茶叶、五金
  进口货物包括象牙、珊瑚、玛瑙、珍珠、乳香、没药、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几百种商品。
  宋朝从大量进口货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从北宋皇佑 (1049年—1054年)的53万贯,治平( 1064年—1067年)63万贯, 到了南宋绍兴( 1131年—1162年)已达200万贯,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对宋代的繁荣起重要作用。

  造船业
  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两艘万料(约600吨)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仓,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沉。隔水仓技术,经马可·波罗介绍,传入欧洲。

  金融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民办纸币“交子”,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为官办“会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纸币。北宋末年(1126年),发行的会子达到七千万贯的惊人数字,造成世界上第一次由于滥印纸币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文化
  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宋文化有多方面独到建树,宋词与唐诗并称,在文学史中享有盛誉。出现了苏氏三父子、欧阳修等著名文学家。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是一部贯穿1362年史实的编年体通史。出现了具有完整思想体系的程颢、程颐等思想家和沈括、苏颂等科学家。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在战争中已经广泛使用火药作的武器。

  科学文化
  北宋时,人们利用人工磁化的钢铁薄片,制造了指南鱼,后来更被改良用于海上事业上,并发明了罗盘。军事方面,在宋初已有人懂得用火药,在北宋末年,更出现霹雳炮,还有在南宋时期出现的火枪和突火枪。
  【皇帝谱】
  公元960年登基

  公元976年去位

  太祖(赵匡胤)

  出生:公元927年--去世:公元976年(在位16年)

  父赵弘殷,匡胤从小喜习武艺,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统一全国后,建立新的军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976年卒。庙号太祖。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公元976年登基

  公元997年去位

  太宗(赵光义)

  出生:公元939年--去世:公元997年(在位21年)

  赵光义是宋太祖的弟弟,即位后继续太祖未完成的统一全国的事业,978年吴越王投降,979年,北汉王投降,但在两次与辽国的作战时,均遭受惨重失败。也开始了宋朝与外族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

  公元997年登基

  公元1022年去位

  真宗(赵恒)

  出生:公元968年--去世:公元1022年(在位25年)

  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但在军事上却无所作为,不顾寇准等反对,与辽国议和,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

  另外,宋真宗时,发行“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公元1022年登基

  公元1063年去位

  仁宗(赵祯)

  出生:公元1010年--去世:公元1063年(在位41年)

  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是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好近女色”,军事,政治均无大作为,与西夏交战战败,起用范仲淹变法也失败。死于1063年,庙号仁宗。

  公元1063年登基公元1067年去位

  英宗(赵曙)

  出生:公元1032年--去世:公元1067年(在位4年)

  宋太宗曾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因仁宗无子,被立为皇太子,仁宗死后即位。英宗“有性气,要作为”,提倡简朴,只是在位时间过短,死于1067年,时年36岁,在位5年。

  公元1067年登基

  公元1085年去位

  神宗(赵顼)

  出生:公元1048年--去世:公元1085年(在位18年)

  英宗长子,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于神宗死后废除。神宗在位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通史。

  公元1085年登基

  公元1100年去位

  哲宗(赵煦)

  出生:公元1076年--去世:公元1100年(在位15年)

  哲宗赵煦,神宗第六子。即位时10岁,由祖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将王安石的变法尽行废除。哲宗死时25岁。

  公元1100年登基

  公元1125年去位

  徽宗(赵佶)

  出生:公元1082年--去世:公元1135年(在位25年)

  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后,无子由哲宗弟赵佶继位。任用奸相蔡京,吏治腐败。在位期间,爆发了诸如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传位于其子赵恒(钦宗),自称太上皇。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1135)。

  宋徽宗是一个败国皇帝,但却是一个艺术家和书法家。,他工画花鸟,书法首创“瘦金体”。

  公元1125年登基

  公元1127年去位

  钦宗(赵恒)

  出生:公元1100年--去世:公元1156年(在位2年)

  徽宗长子,宋钦宗即位后“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颇有振作之意。杀或贬蔡京,童贯等奸臣。任用李纲抗金。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被俘北上,1156年被杀,终年57岁。据说现在的黑龙江赫哲族,就是徽,钦二宗的后人。

  南宋帝王谱
  公元1127年登基
  公元1162年去位
  高宗(赵构)
  出生:公元1107年--去世:公元1187年(在位35年)
  高宗赵构,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杭州。冤杀主战派岳飞,向金朝屈膝投降。在内,则大修宫舍,穷奢极欲,只图偏安。彻头彻尾的昏君。1162年,让位给太子,自称太上皇。死于1187年,时年81岁。

  公元1162年登基
  公元1189年去位
  孝宗(赵伯宗)
  出生:公元112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27年)
  孝宗赵伯宗,字永元。宋太祖七世孙,秀王的儿子。1162年即位,恢复岳飞的名誉,开始抗战,但被打败,与金国议和,史称“隆兴和议”。1189年,禅位与其子,称太上皇。1194年死,时年68岁。

  公元1189年登基
  公元1194年去位
  光宗(赵敦)
  出生:公元114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5年)
  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时已40多岁。不仅政治昏聩,而且惧内,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1194年退位,死于1200年,时年54岁。

  公元1194年登基
  公元1224年去位
  宁宗(赵扩)
  出生:公元1168年--去世:公元1224年(在位30年)
  宁宗赵扩,光宗第二子。1208年,与金国签定屈辱的“嘉定和议”。死于1224年,时年57岁。

  公元1224年登基
  公元1264年去位
  理宗(赵昀)
  出生:公元1205年--去世:公元1264年(在位40年)
  理宗赵昀,宋太祖十世孙。宁宗无子,死后杨后力理宗为帝。确立了朱熹道学的统治地位,1234年,联合蒙古灭金。此后,政治日坏。死于1264年时年60岁。

  公元1264年登基
  公元1274年去位
  度宗(赵祺)
  出生:公元1240年--去世:公元1274年(在位10年)
  度宗赵祺,理宗侄,父赵与芮。即位后沉迷酒色,权臣贾似道专制,朝政日败,南宋危在旦夕。死于1274年,时年35岁。

  公元1274年登基
  公元1276年去位
  恭帝(赵显)
  出生:公元1271年--去世:公元1323年(在位2年)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

  公元1276年登基
  公元1278年去位
  端宗(赵[日正])
  出生:公元1269年--去世:公元1278年(在位2年)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时年10岁。

  公元1278年登基
  公元1279年去位
  卫王(赵昺)
  出生:公元1272年--去世:公元1279年(在位1年)
  卫王赵昺,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时年8岁。

  【宋朝疆域与政区】
  政和元年宋辽夏对峙图宋因五代之旧,建都开封,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的分裂局面。宋朝与辽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由于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边界上广植柳树。在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力图开扩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怀德军又被西夏所取。建炎南渡之后,宋朝领土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岷山以东地区。宋朝也在与大理交界处设立了黎、叙、泸、黔、邕等州。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为利州、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二路。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又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崇宁五年(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约,约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结果后来并未设置。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谓重内轻外,中央高度集权。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防务贫弱,也让终宋一代外患不止。

  【宋朝人口】

  宋初年仅有户650万左右。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元丰(1078年—1085年)年间,全国有户1,600万。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崇宁元年(1102年)全国有户2,000万(实际各路相加为1,730万)。而根据今人研究,认为宋大观三年户数达2,088万,人口约11,275万。女真南侵后,中国再次出现了北方人口大量南徙的现象。这次南迁有两波。第一个高潮是从“靖康之难”到《绍兴和议》;第二个高峰则是在金主亮南侵期间。南方人口因此大量增加,根据估计,南宋在人口峰值阶段,全国人口达到8,500万。若以绍兴卅二年(1162年)与崇宁元年比较,两浙路户口增加26万户、江南西路增加42万户、福建路增加33万户、潼川府路增加24万户,夔州府路增加14万户。宋朝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50个,其中临安人口过120万,开封人口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城市。

  在人口分布上。北方各路中以京畿路人口最集中,元丰期间有户23万,崇宁时有26万。而永兴军路则有户100万。以长安为中心的京兆府也有户23万。这两路人口集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宋朝对西夏的抗战中这些地方处于前线有关。南方人口主要集中在两浙、江南东西、福建四路。这四路人口达到571万,占南方人口的一半。其中两浙路最多,达到197万。江南西路户口则有166万、江南东路则有101万。福建路有106万。淮南东西路共计达到130万。川峡四路总计有200万户、荆湖南北路总计有140—150万户,广南东西路仅80余万户,京西南路有40万户。(以上数字均为崇宁年间统计)

  【政治军事赋役制度】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将领剥夺权利。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了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同年七月,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官的军权,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但是,三帅无发兵之权。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他任何官员都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发兵,却不能直接统军,这样就导致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同时,宋朝经常更换统兵将领,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宋朝的兵力部署可谓“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宋朝的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藩兵。禁军是中央军,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厢军是各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乡兵则是按机关抽调的壮丁。藩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

  宋代的农材赋役制度,大致延续唐末的两税法,但增加了丁税。而差役则甚为繁重造成人民负担,因此王安石变法时有免役法的推行。

  【宋朝经济】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农业

  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至道二年(996年),全国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万七千五百余顷。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例如新式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北宋时宋真宗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1]。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来到南方。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茶叶遍及今苏、浙、皖、闽、赣、鄂、湘、川等地。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南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苏州)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指苏州和湖州)或“苏常熟,天下足”(指苏州和常州)之称。甘蔗种植遍布苏、浙、闽、广、等省[2],糖已经成广泛使用的食品,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制塘术的专著:王灼著《糖霜谱》[3]。

  手工业

  宋朝哥窑——米色釉贯耳瓶北宋的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铁、铅、锡、煤等。北宋时期金属矿藏达到两百七十余处,较唐朝增加一百余处。仁宗时期,每年得金一万五千多两、银廿一万九千多两、铜五百多万斤、铁七百廿四万斤,铅九万多斤、锡卅三万斤。

  宋朝的丝、麻、毛纺织业都非常发达。西北地方流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16
问题问得太没有限度了,我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岂是用寥寥数语就能说得清楚的?各个朝代都是有着数不清的历史正史,更不要说话题了,就单单某个历史人物而言,话题又岂止一二,建议你去看看二十四史!
第2个回答  2022-05-05
不是 首先阴历不是中国人发明 阴历是按月球绕地球一圈为一月一年共354天 阳历是按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年
传统的是阴阳历(就是常说的阴农)俗话说19年7闰 就是19年加7个闰年 如闰二月 就是两个二月 中国、日本、朝鲜、及中东以色列也用 阴阳历 好像也叫夏历 春秋战国就有了 传统文化
第3个回答  2007-09-18
恢弘繁复!
第4个回答  2007-09-17
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