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中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所得税怎么计算

如题所述

税率和其他一样计算,一般规模就25%,小规模20%,微利企业在基础税率上减半。营业外收入结转到本年利润贷方计算所得税,营业外支出不得做税前扣除的就在税后结转到本年利润借方。

如果是收入里的业务是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就可以不计算税,在支出里面的业务有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就要加回来计算税。 到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就是对这些进行调整的。

即所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内资企业或其他组织,包括以下6类: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

企业是指按国家规定注册、登记的企业。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独立经济核算是指同时具备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等条件。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使用本法,这两类企业征收个人所得税即可,避免重复征税。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修改。将第五十一条第一款中的“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场所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修改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场所,符合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

⑴利息支出的扣除。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⑵计税工资的扣除。条例规定,企业合理的工资、薪金予以据实扣除,这意味着取消实行多年的内资企业计税工资制度,切实减轻了内资企业的负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8

税率和其他一样计算,一般规模就25%,小规模20%,微利企业在基础税率上减半。营业外收入结转到本年利润贷方计算所得税,营业外支出不得做税前扣除的就在税后结转到本年利润借方。

如果是收入里的业务是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就可以不计算税,在支出里面的业务有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就要加回来计算税。 到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就是对这些进行调整的。

如果说只是平时除月报表的话就可以先不分,直接把营业外收入加到利润中,支出扣减掉,然后就按利润算税就可以了,按照会计制度来做即可。

扩展资料:

⑴利息支出的扣除。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⑵计税工资的扣除。条例规定,企业合理的工资、薪金予以据实扣除,这意味着取消实行多年的内资企业计税工资制度,切实减轻了内资企业的负担。

但允许据实扣除的工资、薪金必须是“合理的”,对明显不合理的工资、薪金,则不予扣除。今后,国家税务总局将通过制定与《实施条例》配套的《工资扣除管理办法》对“合理的”进行明确。

⑶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方面,实施条例继续维持了以前的扣除标准(提取比例分别为14%、2%、2.5%),但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扣除额也就相应提高了。

在职工教育经费方面,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⑷捐赠的扣除。纳税人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会计利润的12%以内的,允许扣除。超过12%的部分则不得扣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8

税率和其他一样计算,一般规模就25%,小规模20%,微利企业在基础税率上减半。营业外收入结转到本年利润贷方计算所得税,营业外支出不得做税前扣除的就在税后结转到本年利润借方。

如果是收入里的业务是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就可以不计算税,在支出里面的业务有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就要加回来计算税。 到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就是对这些进行调整的。

季度所得税费用(企业所得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5%

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5%=(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25%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有部分是记入营业外收入的,这些部分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余的营业外收入一律按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七条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第二十六条 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一)国债利息收入;

(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第二十七条 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二)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三)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四)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五)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1-12

税率和其他一样计算,一般规模就25%,小规模20%,微利企业在基础税率上减半。营业外收入结转到本年利润贷方计算所得税,营业外支出不得做税前扣除的就在税后结转到本年利润借方。

如果是收入里的业务是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就可以不计算税,在支出里面的业务有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就要加回来计算税。 到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就是对这些进行调整的。

季度所得税费用(企业所得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5%

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5%=(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25%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有部分是记入营业外收入的,这些部分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余的营业外收入一律按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七条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第二十六条 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一)国债利息收入;

(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第二十七条 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二)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三)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四)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五)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营业外收入要纳税,营业外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或其他人(或单位)投入,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不构成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者资产。由于资本公积从不同的来源取得,所以在取得时有一些资本公积要作为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 利润总额-净利润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3个期间费用+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 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