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是什么?免疫学

如题所述

免疫应答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应阶段:即免疫活性细胞完成对抗原的识别。b淋巴细胞表面带有免疫球蛋白结构的抗原受体(smig或bcr),能直接与相应抗原决定基接触。而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tcr不能直接识别抗原物质,它只能识别经ap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肽。

免疫应答的第二阶段是增殖、分化阶段。抗原特异性的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即可发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与记忆细胞。效应细胞能合成、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如由激活的b分化而成的浆细胞能合成特异性抗体分子,即免疫球蛋白分子;而活化的t效应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它们参与第三阶段——效应阶段,即效应细胞、效应分子与相应抗原发生相互作用的阶段,如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子可与相应抗原结合,以达中和毒素、促进吞噬等作用。通过免疫应答,达到清除“异物”的作用,它不仅包括外来的病原体,异种蛋白等来自异体的物质,还包括体内的异常细胞,如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等。

在抗原刺激下,t细胞发生的免疫应答是以产生特异性激活的效应t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为特点,介导细胞免疫;而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最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并将之分泌人体液,故把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体液免疫。 

扩展资料:

寄生虫感染中,常见的有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产生的免疫效应。ADCC对寄生虫的作用需要特异性抗体如IgG或IgE,结合于虫体。

然后效应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通过Fc受体附着于抗体,通过协同作用发挥对虫体的杀伤作用。在组织、血管或淋巴系统寄生的蠕虫中,ADCC可能是宿主杀伤蠕虫(如血吸虫童虫、微丝蚴)的重要效应机制。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反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

从作用对象上看,体液免疫清除的是游离在寄主细胞外的抗原及其产生的有毒物质;

细胞免疫则摧毁侵入到寄主细胞内的病毒、胞内寄生菌或外来的组织团块、癌变的细胞等。

从作用方式上看,体液免疫是通过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来清除抗原;

细胞免疫则是通过效应T细胞(杀伤T细胞)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疫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液免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3
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有以下六点:中和毒素;中和病毒;抑制细菌吸附;调理作用;介导ADCC作用;激活补体。
体液免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连续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
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经过处理的抗原,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进一步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

效应阶段
在这一阶段,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例如,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等等。
第2个回答  2015-12-29
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有以下六点:
第一、中和毒素;
第二、中和病毒;
第三、抑制细菌吸附;
第四、调理作用;
第五、介导ADCC作用;
第六、激活补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2-31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被吞噬细胞等清除
第4个回答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