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评课标准有哪些

如题所述

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价

(执笔人 谭静)

阅读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表现在阅读的全部过程是由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复杂的心智活动和复杂的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怎样从新课标入手,重新对阅读教学进行评价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一、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素质

语文学科首先应该着眼于人,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应该从语文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角度,考虑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学生的语文基础素质方面,新课标强化了以下构成因素:1.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2.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3.良好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文化底蕴;4.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为了强化这些因素,大纲从“教学目的”开始,做了大量的努力。同时,在某些方面也适当降低了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要求不背词语解释和段落大意,要求背诵优秀诗文,并且作了量的规定,推荐了部分背诵篇目。

2.降低阅读教学中“分析”的要求。比如,原来要求小学生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了解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等。现在则要求“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初中减少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分量,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只作为常识介绍。

3.对考试作了一些限制。降低难度的意义不只在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更重要的在于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办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素质。把不必要的要求降下来,把该增加的要求加上去,既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又为学生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二)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语文课程还承担着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大纲修订版正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这包括以下几点。1.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2.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3.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对于文道关系的处理,大纲强调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调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渠道,通过长期的熏陶和浸染,达到提升道德、人格的目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各个学科的共同责任。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并不亚于一些自然科学的学科。因此,大纲突出了以下几点:

1.提出了发展健康个性的要求。强调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提出语文评估要注重学生发展水平的评价。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大纲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提出以上要求。改变用一个模子培养人的做法,给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留下空间。

2.在继续重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观察、记忆、思考、联想、想象能力的同时,大纲强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倡鼓励有自己的见解和自由、有创意的表达。

3.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强调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阅读的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提倡课内课外打通,课堂教学活动化;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鼓励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四)增强了现代意识

大纲修订版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代表了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要求:

1.体现了时代精神。许多新的观念、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在大纲修订版中得到体现:终身教育、大众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思想,文明、合作、开放、进取等新的价值观念,还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等方面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的研究成果等等。大纲修订版还要求课本选文要有时代气息,要以现代作品为主。

2.体现了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阅读速度的量化指标;(2)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3)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4)包括网上学习在内的多媒体的利用等等。

3.体现了开放社会的要求。大纲提出了“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要求。初中选文要求“兼顾外国作品”,在推荐的10部课外阅读书目中列出5部外国文学名著。这些都表现出了一种“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吸取全人类进步文化来塑造高素质的国民。

二、新课标体系中阅读评价的具体实施

(一) 建立以“熟读”为主要评价指标体系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指导方法: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读会。通过朗读、背诵、复述、造句、说话、写话等形式使所学的阅读方法逐渐强化为读书的能力。

1.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音准字熟,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起点。①一目双行,借助拼音,感知语言,尝试朗读;②读中圈画,自学生字,教师指导,读准字音;③初步练读,多碰多练,熟能上口(自由读、同桌互读,相互指点;交流朗读,教师点拨,学生评价)。对于不要求掌握读音的字。可提示跳读(读拼音)。

2.连读读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眼到口到,流利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要求。①营造氛围,让学生放声朗读,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琅琅上口;②读中反顾,找出难读词句,反复试读,同桌请教,解决问题;③质疑再读.教师对于学生已努力仍读不好的地方实施点拨或范读,学生体会,掌握方法;④朗读交流。互听互评,互读互促,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认识“自然段”,并能说出课文的大体内容。读中要求学生声音响亮,自信心强;不指读,不唱读。能正确停顿,达到流利的朗读水平。

3.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低年级阅读教材,或韵文,或诗歌,或童话,或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情朗读,并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良好习惯。①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自由确定朗读重点,或优美句、或哲理句、或对话句、或特点突出句等(也包括相应的自然段);②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③研读展示、群体品评,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联系生活思考,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在读中学习朗读方法;④多形式感情朗读,或比赛读,或分角色浪,或边演边读,或配乐读,或师生共读等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4.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引导学生从小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段篇,学生终身受益,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内蕴的基础。结合教材特点与要求,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熟读成诵,把“背”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教学中,或引导学生看板书读诵,或借助图画(多媒体)读诵,或通过表演读诵,或由老师穿插揭示读诵,或假设情境读诵,还可积思广益,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读诵等。这样,学生能在教师不提“背”中,水到渠成,在不知不觉中背诵课文,并获得背诵的方法与窍门。

(二)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评价

 1.着眼发展。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重新审视和制定阅读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不但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道德情操、审美素养、人文精神、创新意识的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完善学生人格。传统的阅读课评价标准,内涵十分狭窄。阅读课上,有时为了达成某一外显的知能目标,突出所谓的训练意识,往往不惜破坏教学内容的审美性、整体性,在这种评价标准导向下的阅读教学又有多少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可言。所以,新评价标准把是否促进学生和谐充分的发展,做为评价一堂阅读课好坏的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一条。

2.依学定教。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路来设计教学,根据课堂学情的变化,灵活有效地调控预先安排的教学步骤和方法。课堂上既要敢于暴露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又要随机采取切实有效的引导和补救措施。传统的阅读课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动态交互生成这一特质关注不够,其结果是误导教师把课堂教学演绎成一个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案的过程。新评价标准倡导先学后教、先读后训、先放后扶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以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3.尊重差异。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照顾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最大努力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对阅读学习的不同要求,从而促进不同程度学生的充分发展。新评价标准主张阅读课在目标设定上要有弹性,在练习设计上要分层次,并提倡学生自己与自己比,提倡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提倡多角度地评价同一位学生。阅读同样一篇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阅读不光是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它还能唤起读者独特的联想、体验、认知。默读的过程,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因而,学生的感受可能与作品的主旨不一样,可能与教参的分析不一样,可能与教师的备课结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仅是正常现象,有时可能是一种创造的萌芽。学习《落花生》一课,有的学生说:“花生很有用,可惜不好看,我还是想做石榴,又有用,又好看。”学习《小猴子下山》一课,有的学生说:“我也想像小猴子那样,丢掉小的去捡大的。”这些认识显然与作品的本意、与教参的分析、与教师的备课结论不一致,但确确实实是学生的独特感受,而且有合理的因素,含蕴着创造意识。对这样的独特感受,我们尤其要尊重、呵护,即使是一些不大正确的感受,也不要丢一个“错”字了事,而要耐心诱导,以理服人,并允许学生保留意见。

4.发扬民主。教师要在课堂上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绪、表现自己的才干。新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发扬民主,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能在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请看于永正老师教《翠鸟》一课的片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节。)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师插话:‘疾飞’ 读得好,让人听了感到翠鸟飞得很迅速。)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师插话:‘轻轻’再读轻读慢,让人感到翠鸟落得很轻。要这样读:‘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着游到水面的小鱼。(师插话: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大家齐读这一节体会体会。)(学生齐读:‘它一动不动地……’)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这位老师的阅读评价就是十分贴切和有效的。

5.引导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随机点拨质疑解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在传统的阅读课上,学生总是按倾听教师提问、思考教师提问。回答教师提问的思路学习课文。新评价标准倡导学生主动质疑,鼓励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这就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6.允许选择。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确立阅读目标、自己决定阅读内容、自己选择阅读方法、自己设计阅读练习。在传统的阅读课上,学生只能按教师的意志和思路行事,自主精神得不到体现。新评价标准主张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学习,并学会有选择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

7.鼓励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胆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和意见,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传统的阅读课上,只求有统一的标准,不允许有“异端邪说”。新评价标准力图引导教师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主张阅读课上既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悟的能力,又要重视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理解、表达要有个性,使阅读课能够充分问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对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和评价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之中提出:要“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在高年级“阅读”第7条中又重提了这一要求。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关于阅读”里再提“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大纲”的新要求。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如下评估:

1.作者生平及政治态度、主要著作及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应在预习时请同学查找资料并摘录到预习笔记上。教学伊始,请同学们汇报。在教学中利用这些资料来帮助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每篇课文中凡是预习时不理解的词,都应视为新词,都应在词典中将其词义查出、再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的条目,抄在预习笔记上。查字典是一种自学能力和良好的习惯,从字(词)典上获取新词注释的信息,是训练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注释在阅读理解、阅读欣赏和朗读训练中都会随时派上用场。

3.在预习或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词句的疑问、理解、联想,对最受感动的地方的心得体会,应批注在天地头、中缝、行间。这是独立思考产生的信息,它既是阅读思考后的结果──对阅读材料信息的处理,也是与同学、小组或全班汇报交流的材料──其他同学、老师要吸收的信息。因为批注有学生各自的独特思考,所以更具创造力和健康个性培养的价值,教师尤其要关注此点。

4.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听,读者在发出信息,听者在接收信息。偶遇读错,听者一齐轻声正确的读出,读者再立即改正。这就是对信息的处理。随时纠正,训练了听,提高了读,反馈及时,强化注意。

5.课堂上无论小组讨论或在全班发言,后一个一定要在前一个的基础上,或有所补充,或有所更正.使后言接前语,以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应该把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教师提问后的读书、思考,及接下来的汇报、答问,看成是收集处理信息过程的范例。

6.保证课外阅读和读书笔记的质量,这是落实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六年制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规定不少于150万字。平均一下,三、四年级学生每天要读700-800字,五、六年级学生平均每天要读1100-1400字。这也是新课标与以往不同的新要求。阅读能力的形成要靠阅读实践的积累。课外阅读过去是软任务,如今上升了,是硬任务。推荐书目、报刊,指导检查读书笔记,组织读书笔记的汇报交流……工作很多。特别要提起注意的是,大纲是把课外阅读与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连在一起说的。阅读是吸收信息,记读书笔记则是处理信息。读书笔记还是阅读的量与质的标志。新课标要求中年级“练习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中年级阅读量是每天700-800字,读书笔记字数可不限,主要是要天天坚持。可摘抄佳句,可简单写一写读后感。高年级可在批注的基础上有所扩展,可摘抄佳句,可写对某一段的感想,可评论某词某句的用法,内容形式均要灵活,字数可在百字左右。课外阅读天天坚持,读书笔记日日不辍,这样才能实现大纲要求的“对阅读有浓厚兴趣”的目标。

学生的习作材料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检验:一个是亲身参与的活动,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内容写下来。另一个是间接地从媒体或他人处看到、听到的内容,如看电视、听广播、听他人讲述。第三就是从阅读中获得的内容。课外阅读、记读书笔记不仅是为着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为习作服务:一是积累材科,准备内容的服务,二是学习作者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立场观点,三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技巧。? 收集处理信息还有一个方法──记日记。新课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这几乎就是记日记的代名词。新课标要求中年级“练习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没有降低教学要求,还提高和增加了教学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6
阅读课的评价标准对阅读教学发挥着规则导向、问题诊断、过程激励、结果评定等重要作用,而传统的阅读课评价标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阻碍着当前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它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这项改革既需要对传统的阅读课评价标准做出一番去粗取精的扬弃,又需要充分吸收当前阅读教学改革的诸多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更需要高屋建领地把握阅读教学改革的走势和轨迹。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提出以下十条阅读课新评价标准:
1.着眼发展。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重新审视和制定阅读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不但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道德情操、审美素养、人文精神、创新意识的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完善学生人格。
传统的阅读课评价标准,内涵十分狭窄。阅读课上,有时为了达成某一外显的知能目标,突出所谓的训练意识,往往不惜破坏教学内容的审美性、整体性,在这种评价标准导向下的阅读教学又有多少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可言。所以,新评价标准把是否促进学生和谐充分的发展,做为评价一堂阅读课好坏的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一条。
2.依学定教。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路来设计教学,根据课堂学情的变化,灵活有效地调控预先安排的教学步骤和方法。课堂上既要敢于暴露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又要随机采取切实有效的引导和补救措施。
传统的阅读课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动态交互生成这一特质关注不够,其结果是误导教师把课堂教学演绎成一个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案的过程。新评价标准倡导先学后教、先读后训、先放后扶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以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3.充分读书。教师要把学生的自主读书作为阅读教学最主要、最经常的活动,课堂上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传统的阅读课评价标准把学生读书,当做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来审视,并未将其纳入教学目标的范畴,其结果是误导教师在阅读课上往往以师问生答的讲读法为教学的主要形式。新评价标准针对这一时弊,提出阅读课要学生充分读书的观点。因此,看课堂上是否让学生充分读书是阅读课区别于其他语文课的首要标准。
4.尊重差异。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照顾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最大努力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对阅读学习的不同要求,从而促进不同程度学生的充分发展。
传统的阅读课评价标准,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新评价标准则主张阅读课在目标设定上要有弹性,在练习设计上要分层次,并提倡学生自己与自己比,提倡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提倡多角度地评价同一位学生。
5.发扬民主。教师要在课堂上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绪、表现自己的才干。
传统的阅读课评价标准,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新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发扬民主,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能在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6.引导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随机点拨质疑解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在传统的阅读课上,学生总是按倾听教师提问、思考教师提问。回答教师提问的思路学习课文。新评价标准倡导学生主动质疑,鼓励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这就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7.允许选择。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确立阅读目标、自己决定阅读内容、自己选择阅读方法、自己设计阅读练习。
在传统的阅读课上,学生只能按教师的意志和思路行事,自主精神得不到体现。新评价标准主张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学习,并学会有选择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
8.强化语感。教师要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内化、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在传统的阅读课上,很难做到将语感能力视为阅读能力的核心加以训练。新评价标准明确提出阅读课要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并指出内化课文语言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从而为切实提高阅读课的质量和效率指明了方向。
9.以情感人。教师要用自己的饱满热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语言描述地设情境、示范朗读、诱导移情等手段,使学生激起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感。
在传统的阅读课上,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知能的发展,而较少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新评价标准要求抓住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因──情感这一核心因素,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10. 鼓励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胆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和意见,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传统的阅读课上,只求有统一的标准,不允许有“异端邪说”。新评价标准力图引导教师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主张阅读课上既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悟的能力,又要重视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理解、表达要有个性,使阅读课能够充分问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处在一个新旧思想、新旧模式大碰撞、大变革的转型期。一方面,新的一轮基于素质教育思想的阅读教学改革正在蓬勃兴起,发展理念,主体思想、创新意识、民主精神等现代教学观念的元素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广大语文教师认同和体现另一方面,阅读课上,主体地位受排斥、人文精神遭冷落、审美感受被淡化、自主发展靠边站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样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模式转型时期,及时有效地探索并最终确立起一套崭新的阅读课评价标准,无疑会对陈旧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加速转化起到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第2个回答  2012-01-05
第一种意识:就是增强了学段意识
第二增强了目标的意识。
第三方面就是增强了方法意识。
第四就是增强了读写意识
第五体现了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
第六是体现了关注字词教学的落实。
第七点关注就是关注师生情感的融洽。
第3个回答  2011-12-26
组织、小组活动、问题解答等
第4个回答  2011-12-26
于我和那个女人的性格不合,到了是没有走到一起。
  结果那个女孩,叫沈琳,最后跟我以前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