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生平故事 初三下词五首

如题所述

  李清照生平故事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又署易安室,宋朝历城人。一生经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给她酿造了一颗千回百折的词心。李清照才调绝伦,著作也相当丰富。她在词、诗、散文创作上都有成就,以词为尤,留有《漱玉词》,今存45首,约3500字,是中国文学史上作品字数最少的大家。 
  李清照生长于书香门第,仕宦之家。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元佑年间“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后四学士”之一。他是一位学问深湛的学者,不仅散文写得很好,还有很高的诗词修养。李清照还有一位颇有文化素养的母亲,在词作方面一定给过她深刻影响。再者,李清照的家乡历城,自古就是一个风景如画,文人荟萃的地方,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对她的成长也有良好熏陶。可以说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艺术熏陶,山水涵养,具有较好文人气质。
  李清照爱好文艺,从小就有好胜心,为了显示,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才能,她作诗喜押“险韵”,艺术上是最忌平庸。李清照幼年所下的这番功夫,为她在诗词创作上取得杰出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年轻时的李清照,性格活泼、开朗,喜好户外活动,有时在花园荡秋千,有时又和姐弟们到郊外赏景。她喜好自然,也写摹自然。如《怨王孙》,此词作者以亲切清新的笔触,写出暮秋湖上水光山色的优美人迷人,表现了她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从情致上可以看出,她此时的生活是安静、平和、闲适、欢快的。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这首词把她热爱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硬说成是水光山色要与人亲近,却偏说沙鸥白鹭舍不得人离去。词中虽写“红稀香少”,但毫无习见的悲秋迟暮之感。整个艺术境界充满了热情豪爽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随着年龄增长,李清照从天真的少女逐渐变成大家闺秀,青春的情怀,人生的滋味,渐渐潜入她的心头。在有些词作中,她也体现了这样的感情,朦胧而羞怯,如《浣溪沙》、《点绛唇》。一个“湿”字,人的心情如天气由情转阴一样转而凄清,仅着一字,一个少女的伤春情怀便神情毕现。后一首中的嗅青梅,更是以动作写心理,把她的爱慕与害羞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赵明诚与李清照是一对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妇。他们都爱好文艺,不但在诗词创作上互相唱和,而且共同研究整理金石书画。
  新婚之后,他们的感情尤其浓烈真挚。赵明诚有时带她参加亲友宴会,有时陪她郊外春游,这些生活片段在李词中多有反映,而且大都洋溢着活泼气息,呈现轻松笔调,如《减字木兰花》。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本词借娇花托美人,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一个新妇在丈夫面前的妩媚娇羞,显得清新活跃,天真可人。
  赵明诚经常负笈远游,这使得留住家中的李清照煞是愁苦郁结,因而也写下很多体现离愁寄寓思情的闺怨诗篇。比较著名的有《凤凰台上忆吹萧》、《醉花阴》、《一剪梅》及《如梦令》。
  以《醉花阴》为例,这首词填于重阳节,有传当时赵明诚在外,李清照便以此寄托思念之情。赵明诚喜得此词,又想超过自己的妻子,于是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三夜,最后得词五十阕。他把这些词与李清照的那首羼杂在一起,教友人陆德夫点评,陆德夫把玩再三,指道:“只三句绝佳”。哪三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也!恰巧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写。这只是趣谈。但词篇塑造的思妇形象却很成功,表达的离情别绪也很真切。
  李清照过门不久,北宋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日趋激烈,她的夫家和娘家均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这是蔡京集团与元佑党人间的斗争,因此李清照的处境也很尴尬。她曾向身居相位的公公上诗救父,全诗不存,仅留“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两句,但严厉的批判之意深入骨髓。她还作《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针对当时现实,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观点,表现了十分进步的历史观。可见,李清照这位深闺少妇,也并非完全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与离别的愁绪中,她那忠奸分明的思想,爱国主义的情感,常常渗透在一些诗篇里。
  崇宁五年,宋徽宗大赦天下,毁元佑党人碑。党禁开放,李清照夫家与娘家的矛盾化解,赵家却在政治上失势。赵明诚遂于公元1107年携妻屏居乡里。
  他们从陶渊明“归去来兮”和“审容膝之易安”两句话中受到启示,把他们的书房称作“归来堂”,把内室称为“易安室”,又从女以男为家,男以女为室出发,以“易安室”作为李清照诗词创作的专用署名。
  这阶段,他们夫妇二人生活得愉快、充实而有意义。平日里整理好图书,两人便饮茶逗趣,诗词唱和,不过词作并不多,留下来的有几首,如〈〈渔家傲〉〉,在这首词里,词人以愉快的笔调描摹了梅花的风韵,抒写了自己的感情,表现的明朗、显豁,别具特色。
  大约在徽宗宣和三年,十年屏居乡里的生活告一段落。是年秋,赵明诚出守莱州,李清照随行。这阶段,〈〈金石录〉〉大体完成。宋代管制,三年为一秩。莱州任满后,赵明诚调任淄州,李清照随行。其实,宣和七年,一场袭击宋室江山的暴风雨已经在酿,但他们俩只是继续于公暇之余忙于搜求文物,只到靖康元年十一月,金人围东京,消息传到淄州,赵明诚夫妇才猛然惊醒。次年三月,赵母金陵病逝,赵明诚遂携带十五车文南下奔丧,到达江宁。
  公元1127年发生了历史上知名的“靖康之难”,赵家十余屋书籍什物全部毁于战火,李清照只好逃难南下,并于次年春抵达江宁,此时赵明诚正任江宁知府。初到江南,惊魂甫定,李清照还是写下诗篇抒述当时感受,“南来尚觉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就非常集中地概括了一个爱国流亡者的心情。
  在战乱年头,凡是逃难到异乡的人,总是希望及早反攻,收复故土。李清照当时也抱有这样的希望。可她在金陵住了一个时期,一切都使她失望。于是她作诗述怀:“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无疑是寓批判于咏史,借古事以鉴今。
  宋高宗赵构自靖康二年五月即位于南京、改元建炎后,不断南徙,驻跸扬州。到了建炎三年二月,金兵再次南犯,进逼淮扬,他更是不顾遗民死活,仓皇南渡,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在这个历史阶段,李清照写了一首笔力千钧的〈〈夏日绝句〉〉,表面是在咏史,实为讽刺现实。
  在江宁期间,李清照还在一些词作中抒发了对故乡的忆念和客居异地的郁闷。在局势稍微稳定的时候,她也表现了一些词客骚人的闲情逸致。思乡之作有两阕〈〈临江仙〉〉。这首赏花词,李清照选取的角度十分特别。第一个画面是描绘春天的来迟,梅花的不开放;第二个画面是描绘梅花的凋零,浓香之吹尽,而梅花盛开的场面只是在“清梦”中一闪而过。在词人的眼中,梅花似乎没有经历过枝头烂漫的好时光。这样苦心积虑、独具“慧眼”的艺术选择,只是要赋予“咏梅”以悲苦的含义。事实上,南渡漂泊的词人也无心赏识灿烂绽放的梅花,只是躲在房中,空任大好春光在身边悄悄流逝。一旦来到户外,梅花却又已经残败。其中,“憔悴损”、“玉瘦檀轻”等形象的描绘,仿佛是南渡后在愁苦中煎熬的词人外貌形态的写照。上下片“为谁”、“有谁知”的两度追问,又透露出世无知音的痛苦。
  赵明诚在由池阳前往湖州为官时因冒暑急行患病,死于1129年,终年四十九岁。李清照无限哀痛,为亡夫写了一篇祭文,内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从此,李清照一身承受国破家亡的双重痛苦,流落江南,“漂零遂与流人伍”,开始了凄苦的晚年生活。
  后金人南下,长江禁渡,十一月攻破洪州,李清照夫妇收集的所有文物毁于一旦,这给李清照带来沉重打击,更加重了病中词人对亡夫的哀思。她写了一首《孤雁儿》,其词云:“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断肠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这首词抒发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从而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内心无限痛苦的孀妇形象。
  南宋小朝廷逃到江南,立足未稳,金人于秋高马大之际,又发动凌厉攻势。建炎三年冬十一月,金人攻陷洪州,十三天后又攻陷建康。李清照再次逃难,后到杭州定居,随弟生活。
  不过,此时的李清照已不对生活抱有多大热情,甚至连元宵佳节也提不起她的兴致。词人写了一首《永遇乐·落日熔紧》,表达了对旧日家园的怀念,尤其是末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让我们透过词人憔悴衰老的外表窥见他她无限痛楚的内心。 
  据宋人记载,绍兴二年,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不仅婚姻生活不幸,还引来牢狱之灾。她自绍兴二年夏天改嫁,至同年九月离异,历时约一百天,饱受精神折磨和人格践踏,这使得词人心中愁思翻滚,悲苦万分。
  她写下的《南歌子》,抒发了词人伤今忆昔之感。
  绍兴四年秋天,金人又纠合伪齐刘豫,发兵南侵。这一年李清照写完了《金石录后序》,听到金人南侵的消息,又开始第三次避难。
  在金华期间,处于流荡无依生活中的李清照,愁得更加沉重。绍兴五年,词人面对三月双溪上荡桨的游人,感慨万端,欲游又止,于无可奈何中,含者两眶清泪,低吟了一首哀感绝伦的新词《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个“愁”字,凝聚的是国家的破碎、身世的漂泊、孀居的寂寞、晚景的凄凉……又岂是小小“蚱蜢舟”载得动?
  李清照在金华避乱,一直住到绍兴五年五月以后,不久就回到杭州。在此期间,她写了一首《声声慢》,这是她后期词章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表现她的创作风格由清空隽永变为沉郁悲凉,由潇洒疏落变为低徊窈眇的突出例子。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
  绍兴二一年,李清照卒于建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7
要的是她的生平还是古诗词的鉴赏???

对于生平你可以去百度百科,古诗词的鉴赏的话我可以打给你~~不过人教版初三下册的语文书并没有《词五首》或者关于李清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