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

电荷是不会产生的。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是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的,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而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可见,电荷应该是物体本身就具有的,只是由于它会转移,所以使以前中性的物体带了电。

两个物体摩擦时一样物体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另一种则较强,因此束缚能力较强的那个就会从另一个物体上俘获电子,因为电子是负电荷,因此它带负电,而另一个失去了一部分电子因此带负电。

扩展资料:

一、相关历史

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Thales, 640-546B.C.)记录,在摩擦猫毛于琥珀以后,琥珀会吸引像羽毛一类的轻微物体,假若摩擦时间够久,甚至会有火花出现。

1600年,英国人吉尔伯特首先发明的静电验电器是一种可以侦测静电电荷的验电器。当带电物体接近金属指针的尖端时,因为静电感应,异性电荷会移动至指针的尖端,指针与带电物体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指针转向带电物体。

1600年,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对于电磁现象做了一个很仔细的研究。他指出琥珀不是唯一可以经过摩擦而产生静电的物质,并且区分出电与磁不同的属性。

他撰写了第一本阐述电和磁的科学著作《论磁石》。吉尔伯特创建了新拉丁语的术语“electricus”(类似琥珀,从“ήλεκτρον”,“elektron”,希腊文的“琥珀”),意指摩擦后吸引小物体的性质。

随后,于1660年,科学家奥托·冯·格里克发明了可能是史上第一部静电发电机。他将一个硫磺球固定于一根铁轴的一端,然后一边旋转硫磺球,一边用干手摩擦硫磺球,使硫磺球产生电荷,能够吸引微小物质。

二、原理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即物质、原子或电子等所带的电的量。电荷的符号是Q,单位是库仑(记号为C)简称库。

我们常将“带电粒子”称为电荷,此外,根据电场作用力的方向性,电荷可分为正电荷与负电荷,电子则带有负电。

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负电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7

电荷是不会产生的。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是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的,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电的量度,习惯上也把带电体本身简称电荷。电子是其最小单元。任何物体都含有大量的极微小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质点,在正常条件下,这些带正电和带负电质点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由于某种原因,使负电荷多于(或少于)正电荷,因而这个物体便带负电(或带正电)。电荷以字母Q表示,单位为库仑(C),一个电子的电荷Q=1.6×10-9C。

扩展资料

相关历史:

从发现电荷到真正认识电荷,人类大约经历了2000多年的探索,对哲学家泰勒斯来说,他发现琥珀经过毛皮摩擦后,能够吸引像羽毛一样轻小的物体,这其实就是静电现象,但当时的泰勒斯并不知道,他认为是琥珀存在某种神秘的力量。

直到16世纪的时候,英国一位宫廷医生威廉·吉尔伯特才发现,琥珀并不是唯一可以经过摩擦而产生静电的物质,其他物体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而且这个现象和磁铁吸引铁的现象不同。

根据这样的现象,吉尔伯特医生第一次创建了“electricus”这个词,这个词在希腊文的意思就是类似琥珀,指摩擦后吸引小物体的性质。后来就有了“electricity”这个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电”,从琥珀到发现电,人类就经历了2000多年的探索。

而认识到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又经历了200年的时间,直到18世纪,法国一位学者迪费从摩擦实验中,发现了这样的现象。

用毛皮摩擦过的松香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他认为毛皮摩擦过的松香带有“松香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有“玻璃电”。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在课堂上做静电实验的原形。

对于电荷的认识,人类又近了一步。但直到20世纪人类认识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至此,人类才真正认识到正电荷、负电荷的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2
电荷是物质、原子或电子等所带的电的量。单位是库仑(记号为C)。

我们常将“带电粒子”称为电荷,但电荷本身并非“粒子”,只是我们常将它想像成粒子以方便描述。因此带电量多者我们称之为具有较多电荷,而电量的多寡决定了力场(库仑力)的大小。此外,根据电场作用力的方向性,电荷可分为正电荷与负电荷,电子则带有负电。

根据库仑定律,带有同种电荷的物体之间会互相排斥,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之间会互相吸引。排斥或吸引的力与电荷的乘积成正比。

点电荷 是带电粒子的理想模型。真正的点电荷并不存在,只有当带电粒子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粒子的尺寸,或是带电粒子的形状与大小对于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足以忽略时,此带电体就能称为“点电荷”。
一个实际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不仅与带电体本身有关,还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精度的要求。点电荷是建立基本规律时必要的抽象概念,也是把分析复杂问题时不可少的分析手段。例如,库仑定律、洛伦兹定律的建立,带电体的电场以及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试验电荷的引入等等,都应用了点电荷的观念。

粒子的电荷
在粒子物理学中,许多粒子都带有电荷。电荷在粒子物理学中是一个相加性量子数,电荷守恒定律也适用于粒子,反应前粒子的电荷之和等于反应后粒子的电荷之和,这对于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都是严格成立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1-25
我的物理老师说
电荷是不会产生的
是因为两个物体摩擦时一样物体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另一种则较强,因此束缚能力较强的那个就会从另一个物体上俘获电子,因为电子是负电荷,因此它带负电,而另一个失去了一部分电子因此带负电
第4个回答  2021-05-05
常见三个原因:摩擦起电、接触导电、感应带电(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当然还有:热电效应、光电效应、碰撞起电、原电池效应、压电效应、电荷的传导、对流、辐射。
还有更复杂的呢:热、力、相、化、声、光、电、磁,混合之。
至于带电粒子是如何生成的,我还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