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厂一线工人的管理。

去过一些公司,主要是在江浙一带。一些工厂都是将一道道工序承包给工人,工人自发组织一起干。他们跟工厂签订一份协议,协议里面的主要两个内容就是关于保底工资和单位产量的佣金。一开始工人们为了多赚点钱,就卖命的干活,卖命干活就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没有那么多事情来做,另一个是在有活干的时候工资非常高,以至于超出老板的心里预算。 没有活干的情况下怎么办呢!他们拿着保底工资,当然会不高兴,所以就天天埋怨企业的市场部门,当然管理者也会看到这个问题,他们就开始大力发展市场营销能力,花很多精力去开拓市场。经过一段时间后业务量自然就会有所提升,有的公司甚至有翻倍的变化,这个时候不仅是工人的收入和企业的收入就多了。比较明显的可能还是工人的收入,因为企业发展营销需要成本而且很多订单都是依靠价格才弄下来的,所以利润可能并没有大数量的提升。这个时候老板就会开始想到工人了,他们就找工艺调整、设备更新等理由来降低单位产量的佣金,有的老板甚至在工人工资达到一定程度后直接砍掉。导致一些冲动点的、优秀点的工人直接流失,留下的也是年纪比较大的,也没有什么志向的人。留下的干活也没有积极性了,反正卖命干也是这么多钱,慢慢来也是这样。直接后果就是你会有一大堆的单子堆积,而且有些单你不敢接了。而且你会感觉到你想再找个工人很难,因为工厂现有的人一般不会在拉人过来了。

当然管理者会看到这些问题的,但老板又不想让步,反而他们想通过制度约束来提高生产能力。结果弄的满城风雨但又起不到明显的效果,这时候老板又在找管理者的麻烦了,说是管理不利。在这个的同时企业销售业绩也会受到很到的影响,由于不能及时交付,客户抱怨声不断。恶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

这些问题能解决吗?路过的请提提建议?非常感谢。

市场竞争导致经营状况的波澜起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企业所有者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决定了他们管理的态度和行为,一般管理者是无可奈何的。
正确的管理方式是以人为本,把优秀员工视为企业第一宝贵财富,加以保护珍稀,这样才能形成组织凝聚力,提高抗风险能力,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追问

"企业所有者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决定了他们管理的态度和行为,一般管理者是无可奈何的。"这个问题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吗?我是说管理者。

追答

从管理者主观上当然可以引导、劝说、引诱、诱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耐心细致等等,但是否有效果,就看经营者的心情了。
这个问题在发达国家早已得到根本解决,其方法的本质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8
我也差不多面对同样的问题。我为此也很伤脑筋,不过我觉得总要是老板的战略眼光没有问题,只是说在实施的时候有点失衡,不能很好把握企业发展和工人待遇的问题。我自己一直认为企业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局限线,及时再优秀的发展模式 ,当其达到模式顶峰时,你想得到很大的突破会很难,有时候甚至会倒退,出现很多的矛盾。但矛盾的出现是好的,他就要求企业进一步去改革创新模式,突破企业发展瓶颈。以前我们的一线工人按天结算,不管你做多少事情,现在按生产产品的产量大家一起分钱,虽然有点改进,但是当没有产量时工人的工资也得不到保障,甚至留不住工人。所以我也很头疼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第2个回答  2011-12-30
怎么可能解决?做的产品,附加值低,不都这样的吗?
你以为老板没看到管理者看到的问题?
只是没法更换产品,只能通过工资来调节企业的生存。
如果企业生存条件变化了,工人也乐于在一个企业里做一辈子。
只是现在的市场,决定这种动态的企业管理,或者说是病态的企业现状。
你不站在老板的角度看情况,产品的利润已经非常低了,他需要一支吃苦又耐劳的团队,但员工却为生存而要求工资上扬,谁都没错。
只怪老板选错产品(如果生产苹果手机多好啊,呵呵),员工入错行(如果是国家机关工作多好啊,嘿嘿)。
给你的建议:
1、与老板达成绩效目标考核方式,员工不要在意某个时段的收入,要看整年的,甚至看二至三年的收入。将绩效目标分层至所有部门,注意各个部门的着重点不到,难度不同,所以目标考核收入,某些部门会高一些。
2、老板分一点公司干股给老黄牛们,需要不多,那怕分个一至二成给重要员工或重要管理层人员,让员工改变打工的思维方式,老黄牛们会更老黄牛的。
3、树立典型,这是个老方法,却永保青春,要有坏的典型,要有好的典型。要对员工洗脑,看看传销多利害,就知道洗脑的作用有多大了。
4、关厂,换行业。有的行业就是要消失,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都在慢慢转到发展中国家,甚至消亡,一个必然的结果,何必苦苦守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