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具体说说体液免疫和神经免疫?

具体给我说说,谢谢。

负责体液免疫的细胞是B细胞。体液免疫的抗原多为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蛋白质和多糖大分子,病毒颗粒和细菌表面都带有不同的抗原,所以都能引起体液免疫。抗原和BCR的种类都非常多,在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的BCR直接与抗原结合。一种B淋巴细胞表面只有一种BCR。一种抗原侵入体内,只有带有与这种抗原互补的BCR的B淋巴细胞才能与之结合,只有得到选择刺激的B淋巴细胞克隆才能得到扩增(克隆选择学说)。

(一)B细胞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第一步: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与互补的抗原分子结合后,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产生一个有同样免疫能力的细胞群——克隆(clone)、无性繁殖系。其中一部分成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一部分发展为记忆细胞(memory cell)。

第二步:需要巨噬细胞和TH细胞的参与。Mφ表面带有MHCⅡ分子,它们吞噬入侵的病原体,抗原分子经Mφ处理后表达在细胞膜上,夹在MHCⅡ分子的沟中。TH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的受体,能识别Mφ表面MHC+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物。B细胞表面带有MHC分子,可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TH细胞可刺激结合Ag的B细胞分化。这一步比第一步作用更强大。

(二)浆细胞产生抗体

浆细胞一般停留在各种淋巴结。每一个浆细胞每秒钟能产生2000个抗体,它们寿命很短,经几天大量产生抗体之后就死去,而抗体则进入血液循环发挥生理作用。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两短臂末端高变区与抗原结合,抗体的柄端(FC)可与吞噬细胞(如巨噬细)上的受体结合而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吞噬。

(三)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

记忆细胞也分泌抗体,它们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当同样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能更快的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再次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它比初次反应更快,也更强烈。

体液免疫的两个关键:

(1)产生高效而短命的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抗体清除抗原;

(2)产生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发生二次反应立即消灭再次入侵的同样抗原。

神经免疫
人类有关神经系统和或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感性认识由来已久。古希腊医生Galen曾注意到忧郁的妇女较乐观的女性易罹患癌症。祖国医学对七情(喜、怒、哀、思、悲、恐、惊) 致病也早有直觉和经验性的描述,提示情绪因素至少可部分地影响机体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免疫力,从而加速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西方医学的许多早期观察均说明应激性刺激可导致疾病或促进发病。直至1919年,Ishigami的工作才为以上的经验积累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他发现在慢性结核病患者,情感挫折可明显削弱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吞噬能力,并提出情绪性应激可导致免疫抑制。继后,受巴甫洛夫学说的影响,Metalnikov等于1924年证明,经典式条件反射可改变免疫反应,说明免疫系统亦接受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有力影响。这一事实得到反复证实,并已成为心理神经免疫学 (psychoneuroimmunology)重要研究领域。1936年,Selye分析了一系列伤害性刺激对机体的影响,发现诸如缺氧、 冷冻、感染、失血、中毒和情绪紧张等均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肥大,胸腺萎缩,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减少等变化,他将这群征候称为"应激"(stress),并确定这些变化系由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由此证明了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嗣后,不断有报道描述神经精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对免疫功能、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影响。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中枢毁损方法在神经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发现某些中枢神经核团或区域参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如可改变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及循环血中抗体浓度等。1972年苏联学者Korneva等发现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脑内某些区域神经元放电发生改变。 瑞士学者Besedovsky等实验也得到类似结果。与此相近,神经内分泌学也因下丘脑促垂体激素释放或释放抑制激素如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TRH, 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LHRH)、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分离、纯化和鉴定,进一步证明应激是一典型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而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自然应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结果。然而,这一时期与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相关的工作总体处于低潮,因免疫学家们更关注的是免疫系统的内部调节和机制,且许多免疫现象和过程可在离体条件下重现,故主观上忽视了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在免疫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另一方面,神经生理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们也仅关注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及突触传递等课题而无暇它顾,同时在客观上也受技术条件及各学科发展深度的限制。
进入八十年代后,由于技术方法的进步和新的学说和理论的问世,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的关系探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渐趋成形,这主要基于下述事实:
(1) 众多的神经递质、神经肽及激素于在体和离体条件下可影响免疫细胞及免疫应答的各环节。(2) 免疫细胞膜上及胞内有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肽或激素的受体的表达。(3) 免疫细胞可合成某些神经肽或激素。(4) 神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均可合成及分泌免疫分子(如细胞因子等),且细胞因子对内分泌影响亦极为广泛。(5) 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间存在双向往返的反馈联系。(6) 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
围绕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交互影响,还有众多名词术语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反映,如神经免疫学(neuroimmunology),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行为免疫学 (behavioral immunology),免疫精神病学(immunopsychiatry),神经免疫发生 (neuroimmunogene- sis),神经免疫调节(neuroimmunomodulation)等,Blalock提出的"神经免疫内分泌学", 因精神心理活动是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精神疾患的发生有深刻的神经内分泌基础,且以上各术语的共同基础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即为"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neuroimmunoendocrine network)。
迄今,已有几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专著问世,已举办了数届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相关的国际会议,出版了几种国际性杂志如Journal of Neurommunology, Brain Behav Imm等,每年有众多论文发表,并散见于各相关领域。此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在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广泛开展,较知名的研究者有Ader, Blalock, Sharp, Dinarello, Fontana, Besedovsky, Berczi等。我国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研究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较有系统性的工作始于八十年代中期,较系统从事此领域研究的有北京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等,零散的工作遍及许多省市医学院校和科研单位。相信这门新兴学科在我国能引起广泛注意并取得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19
具体????
强烈建议你找本书看看
因为我打字打到累死也说不具体
或者你给个范围
要不就自己找本生理书去看
P.S.不要看我楼上那位说了那么多就具体了,其实扯了很多没用的东西,有用的东西没说多少
强烈建议去找本生理书
第2个回答  2007-09-17
体液有免疫功能
神经也有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