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在二战中的应用

如题所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波兰采取亲英、法而远苏联的政策,认为只要英法在西方牵制住德军,德军主力就不可能东调进攻波兰。即使德侵略波兰,其兵力也不会超过30个师,战争会像以往一样缓慢地展开,事实完全出乎波兰的预料。1939年9月1日,德军将其75%的步兵、93%的坦克和摩托化步兵师用于第一梯队,向波兰发起了进攻。至9月30日,波军主力几乎全部被歼,号称欧洲“第二陆军大国”的波兰仅一个月灭亡。
波兰的失败,固因德国“闪击战”的成功运用,但其国策中不加强自己的防御准备,而把希望寄托于虚假的战略联盟,则是最大的失误,倘波兰能积极防御,即使挡不住德军的凌厉攻势,亦可拖延—阵,给英法以调动的时间,二战的进程就会改变,可见一个错误不仅会影响本国,甚至会关联全球。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严重,为了使美国从“孤立主义”政策中走出来,罗斯福需要一个血的现实来震醒美国人。1941年底,罗斯福掌握了日本将要偷袭珍珠港的情报,他故意扣留情报,并拒绝军方人士提出的将太平洋舰队主力调离珍珠港以防遭受袭击的建议。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得手,美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珍珠港事件激发了美国民众对日本的仇恨,结果很快就促成了美国的参战。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1938年5月,为反驳“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念,坚定抗日军民必胜的信心,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文章指出了中日双方存在的四个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即: 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文章认为,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其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的力量较强,但它国土狭窄,物力、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加上其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和野蛮性,必然失道寡助;中国虽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以及战争的正义性,必然能唤起全国人民的空前团结,赢得国际社会的援助。因此,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1945年初,德国百万大军退守在柏林附近,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苏军派航空兵六次拍摄柏林及其接近地和防御地带,制作了详细的地图、图表和精确模型。4月16日清晨,苏军发起总攻时,以一百四十余部探照灯和所有坦克、卡车灯构成的大功率电光划破夜幕,突然照射德军前沿阵地。德军眼花缭乱、惊恐万状。接着,苏军数千门大炮、迫击炮和“卡秋莎”火箭炮同时开火,德军阵地顿时变成一片火海。激战至黎明,苏军顺利地突破了德军的坚固防线。
兵者,诡道也。
1941年11月初,英国第8集团军为进攻德意非洲军在利比亚和埃及边境的防线,在沙漠里建造了一个大型铁路终点站,准备运输和储备大批军用物资。为防止德军的破坏,英军在该站前方处设立了一个假基地,停放大量模型汽车、坦克和其它物资,有意制造出运输繁忙的现象,并加强此处的防空火力,阻止敌军侦察飞机的有效侦察,使德军误以为真,将大量轰炸机的力量投入在这个假基地上。结果不仅掩护了终点站的安全,而且造成德军对英军作战行动作出错误判断。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能而示之不能”1940年秋冬之交,德国制定侵略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为确保达成战略战术上的突然性,德军采取了一系列欺骗措施。首先,在西线摆出一付登陆入侵英国本土的架势。在英吉利海峡一侧堆积大量登陆器材和其它作战物资,频繁进行登陆演习,德国飞机经常出没于英国上空。德国官兵中大量发放英国地图,部队中增配英语翻译。德国电台日夜制造进攻英国的舆论。与此同时,在东线制造和平气象。德国在外交场合多次宣扬苏德友好,作出极大让步同苏联签订贸易协定,请苏联代表团出访德国,并答应同苏联进行军事合作,向其提供先进武器装备。当苏联对德国在东线集结兵力表示不安时,又谎称这只是为进攻英国而采取的蒙蔽措施。这一系列精心策划的骗局,使苏联信以为真,丧失了战争警惕,结果在苏德战争初期丧师失地,遭受巨大损失。
“用而示之不用”多为进攻或大规模运动之诡,是为了迷惑对方,使之对时间和路线难以判断,不能及时调整,以实现我最终目的。这是需要费时费力的事,让巴顿在加莱佯做进攻准备态势,确是费人费力之举,亦为不得己,足见盟军良苦用心。
“实而备之”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惨败后,希特勒决定在1943年夏季发动一次新的攻势,以夺回战略主动权。德军统帅部制定“堡垒”计划,集中了约90万兵力,准备进攻库尔斯克突出部。苏军最高统帅部发现德军准备在库尔斯克附近发动进攻后,立即着手进行准备,决定在库尔斯克突出部转入坚守防御,在防御中消耗德军力量,尔后不但在库尔斯克方向,而且在斯摩棱斯克至亚速海广阔战线上全线出击。由于苏军准备充分,最后不仅顺利地粉碎了德军的“堡垒”计划,使其重夺主动权的企图落空,而且进一步扩张了战果,解放了大片国土。
“佚而劳之”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连连受挫,美国民众中间出现了“恐日症”。为振奋国民斗志,打击日本的嚣张气焰,美军决定对日本进行长途空袭。1942年4月1日,由杜立特中校率领的美第16轰炸机组由航空母舰上起飞,历经4小时行程,抵达日本上空,将64枚炸弹分别投向东京、横滨、神户等一些重要城市和地区。此次轰炸的规模虽小,但它严重挫伤了日本国民的士气,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日军上层,使其极不理智地作出进行中途岛战役的决定,最终导致日军战略优势地位的丧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