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作文: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

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

1949年10月6日中朝建交,朝鲜成为同新中国最早建交的国家之一。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北进,战火烧至鸭绿江边境,中国人民面临战争威胁后,应朝方要求,中国派出志愿军入朝参战。停战后,中国积极援助了朝战后经济恢复建设。1953年11月,双方签订经济文化合作协定。
一级英雄孔庆三,山东省历城县王舍人庄人,1926年生在一个贫穷的人家里,1946年被抓进国民党军队里当兵。他终于盼到了解放,于1948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任27军92步兵炮连一炮手、班长。随后,他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11月,孔庆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27军80师炮兵团92炮连5班长。他参加了第二次战役,执行朝鲜战场东线的阻击任务。当时,正值美军发动所谓“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时候,情况非常紧急。他随部队跨过鸭绿江以后,连夜疾进,爬山涉水,趴冰卧雪,忍饥耐寒,赶到了东线的天宜水里。这里距美军占领的新兴里只有二三十里路,从隆隆的炮声中,可以断定美军正在发动进攻。92炮连在此待命,人人摩拳擦掌,准备出击。
11月27日,志愿军第9兵团要在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新兴里发起围歼侵朝美军的战斗。孔庆三班配属给主攻部队尖刀步兵第8连,执行掩护突击部队前进的任务。孔庆三带领全班战士到达新兴里时,8连突击排已经在沟里打响了。前方的战斗越来越激烈,自动枪声、机枪声、手榴弹声,响成一片。
战斗打得正烈。美军一个火力点喷着火舌,8连突击队受阻,与美军形成对峙状态。8连连长指着美军的火力点对孔庆三说:“5班长,你看前边,山岭岗前面20多米远,有一个独立房屋,房子已经被我们的手榴弹打得七孔八洞了,但敌人的火力是从屋底下向外发射的,很显然,他们的工事是做在坑下边。我们发起几次冲击都冲不过去,派去爆破的人一到岭岗就……”8连长停了片刻又说:“ 同志们左右都绕不过去。这一仗打好打不好,就看我们能不能消灭这个火力点了。”
孔庆三已经明白了8连长的意思。他坚定而又信心十足地表示:“连长,我们一定摧毁它。”由于有小岗遮挡,炮无法直射。孔庆三果断地将炮弹杀伤半径为25米的步炮推到距射击目标只有20米的小岗,并立即在冰上构筑炮工事。可岭上全是冰土,又光又硬,一镐一个白点,无法构筑阵地。怎么办?他发现左边有个小土包,过去一看,是块冻石头,冻的蛮结实。他让战士把炮推过来,驾在上面,准备发射。可炮的右支架悬空,无法发射。这时,从沟里逃跑的美军正向新兴里奔逃,如果让美军在新兴里汇合,后果十分严重。情况万分紧急。孔庆三奋不顾身,毅然用肩膀顶住炮的右支架,坚决命令开炮。战士看看班长吃力的肩膀,不忍拉火。孔庆三连声喊:“拉火,快拉火啊!”
“轰!”一颗炮弹出了膛。随着爆炸的火光,独立房屋倒塌了,美军火力点被摧毁了,40余名美军被歼灭了,突击队前进的道路打通了,可孔庆三受步炮后座力撞击,腹部又中一弹片,壮烈牺牲了。
贠宝山于1930年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县,1949年5月参加人民解放军,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42军125师375团9连任卫生员。
1951年9月7日,贠宝山所部奉命参加中马山战斗。他奋勇抢救伤员,臀、臂、腿等处先后负伤,但他坚持不下火线。在腹部受重伤、肠子流出的严重情况下,贠宝山仍强忍剧痛,爬上山头救护3名伤员,终因伤势过重而光荣牺牲,时年21岁。
一级战斗英雄杨春增,河北省沙河县西镇人。1929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饱受地主和日本侵略者的压迫。
1945年10月,16岁的杨春增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部机要科通信员。1946年秋,在鲁西南王家垓战斗中,他勇拦驮文件受惊的军马,被誉为“小英雄”。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淮海战役和向西南大进军战役。
1951年3月,杨春增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第3排副排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8月5日晚,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向守卫在朝鲜江原道金城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的李承晚军首都师第26团第10连发起进攻。在强大炮火掩护下,第4连第1排和第8班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线,攻占了541高地,全歼守军一个加强排。夜里,杨春增奉命随突击组占领阵地。为巩固阵地,他指挥部队冒着李承晚军的炮火抢修工事,准备打击李承晚军的反扑。守卫在最前沿的第1排,同李承晚军进行着激烈的战斗。当他们的弹药、手榴弹快要打光的时候,杨春增让卫生员收集李承晚军丢下的弹药,及时送到前沿,支援他们打退李承晚军多次疯狂反扑。
第二天拂晓,1排奉命撤出战斗,杨春增率领9班和卫生员、电话员等8人,坚守在541高地上。他对大家说:“同志们,这个阵地是咱们夺下来的,决不能丢掉,咱们沉着气狠狠地打,不让一个活着的敌人爬上来。”天刚亮,李承晚军开始打炮了,炮弹越来越密,阵地上土石乱飞。炮火稍停后,李承晚军三五成群地往上爬来。杨春增对大家说:“注意,敌人少了,用手榴弹打,来的多了再打爆破筒和手雷。”李承晚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反扑,都被打退了,但他们还是不甘心,又发起了集团冲锋。杨春增目睹李承晚军爬上狭窄的山梁,立即让卫生员发信号,让炮兵开炮。顿时,炮弹在敌群中爆炸,少数冲上来的敌军,全被冲锋枪点了“名”。志愿军从早激战到下午3时,已连续打退数倍于已的李承晚军的多次反扑,毙伤其200多人。
激战到最后,阵地上只有杨春增和卫生员牟元礼两人了,手雷也只剩下一颗了。这时,百余名李承晚军又蜂拥而来。在这紧急关头,杨春增对卫生员说:“你快到那边去找点弹药来”。卫生员走后,他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手雷,拉开了雷管,奋勇冲入敌群。当卫生员找到两颗手榴弹转来,喊着:“排副,我支援你来了”的时候,只听一声震天的巨响,卷起浓厚的烟柱,杨春增与30多名李承晚军同归于尽。阵地保住了,他却壮烈牺牲了。
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四川省遂宁县金马乡斩龙哑人。1927年出生,自幼失去父母,成了孤儿,在旧社会历尽苦难。1949年12月,他从国民党军队里被解放过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革命后,他经得起艰苦的考验,有杀敌立功的决心,于1950年8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3月,伍先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第100团第2连第3班战士、班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性反击战。他作战勇敢,工作积极,曾三次立功。
1952年秋,志愿军发起了战术性反击战,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反击战中,伍先华所在的第3班接受了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务。团首长在传达战斗命令时说: “要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关键性问题是爆破。主攻部队要从我们最前沿的坑道口冲出去,穿过720和74两个阵地之间的凹地,占领敌人连队的主阵地。但720南边的半截坑道设有敌军的指挥所,里面的火力完全封锁住了凹部和74号阵地的山腰,因此,炸掉这半截坑道是决定战斗胜负的重要一环。团指挥所决定:这个为冲锋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任务交给第2连第3班。”
伍先华领受任务后,率领全班战士连夜出发,察看爆破敌人各个火力发射点的道路。他们乘漆黑的夜色悄悄摸到720阵地背后,观察了半截坑道附近的所有地堡,记熟了进攻的道路和目标。回来后,他们根据敌人地堡的大小,捆了许多个不同型号的炸药包,等待着出击的命令。
9月29日17时,激烈的战斗打响了。随着炮火的不断延伸,伍先华率领战士英勇爆破,迅速攻占了敌军720高地,控制了制高点。尔后从该高地制高点左侧,直击凹部。他们刚冲到半途,半截坑道喷出的火舌,向凹部和74阵地飞来。接近半载坑道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锁住,急雨似的子弹、手榴弹从坑道附近的4个地堡里射出来。伍先华命战士罗亚全把敌人的地堡炸掉。罗亚全正向地堡爬去,一群敌军从坑道钻出来,向720高地制高点反击。伍先华率战士用自动步枪、手榴弹打退了一股冲上来的敌军,又一股敌军冲上来。伍先华率领战士上前迎战,刚冲到凹部,又遇上从山沟里钻出来的一伙敌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敌军的反冲锋被打退了,守住了阵地。
战斗激烈地进行着。这时,3班只剩下伍先华和两名战士了。可敌人从坑道里、地堡里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弹,死死封锁住志愿军突击部队冲锋的道路。伍先华立即命令罗亚全:“你爆破地堡,我掩护。”罗亚全抱起炸药包,向敌军地堡群的右侧爬去。敌军的两道火舌,立即对准罗亚全。此时,伍先华猛烈地向敌军地堡群开火,把两道火舌吸引过来。伏在地上的罗亚全借机爬到敌人地堡群前,随着两声巨响,地堡群升起了浓烟烈火。
敌军的地堡群被炸掉了,可半截坑道里的机枪仍然疯狂地响成一片。此时,74号阵地上传来一声巨响。天井坑道的敌军连指挥所被友邻部队炸掉了。按照预定的作战部署,正面主攻部队发起冲击的时刻到了,可半截坑道的敌军重机枪还在发射密集的子弹,穿过凹部地段,撒在74号阵地的山坡上,压得主攻部队抬不起头来。伍先华回头望了望急待冲锋的战友,立即从地上抱起大炸药包,向半截坑道爬去。战士周绍丰一把拉住班长,抢下炸药包向前爬去。伍先华立即猛烈开火,将敌军的火力再一次吸引过来。周绍丰乘机迅跑,先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1
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付出的并不比朝鲜人民付出的少。战士朝鲜人民做的事比天上的星儿还多,使人最感动的还根数打水这件事儿。
在朝鲜打战的地方,是个缺少水的地方。根喝水得去山上挑,山上的古井里的水清澈见底,但是那里经常遭到美国鬼子空军的狂轰乱炸,是个极为危险的地方。打战后,战士们极为需要水,受伤的战士需要水,打长时间仗的战士需要水,特派员需要水......朝鲜的父老乡亲需要水。但是朝鲜的不极少啊!没办法,一位勇敢的志愿军战士说他为大家取水。
早晨,雾还没散,志愿军战士在雾的掩护下,飞快地向古井奔跑。两桶水都满了,志愿军战士正准备回去的时候,不料敌军派出空军在山上巡逻。每到亮个时刻都得狂炸山上。快呀,志愿军战士提起木桶往回跑,刚好被鬼子空军发现了,朝着战士轰炸起来。战士身旁的石头被炸飞起来,砸到了战士的身体。战士忍着疼痛,终于把水送回村子。
志愿军战士把水送回了村子,但是他身子却受了伤——一块石头嵌进他的身体里。这不是亲人的行为吗?难道亮不代表了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友谊吗?
第2个回答  2011-12-09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国际主义战士。湖南省新化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几经周折,他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把崔莹顶出水面。这时一名战士赶到,遂将崔莹抢救上岸。他却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并在山上建立了罗盛教纪念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