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饮食习俗:小暑吃什么,小暑应如何养生

如题所述

一、粉蒸莲藕:安神助眠清热除烦
暑热天气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所以中医养生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
民间有小暑吃藕习惯,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 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适合夏天食用。粉蒸莲藕不但口感较好,而且蒸法有助于更多地保留藕的营养物质,有安神助眠之功效。
二、水煮鳝片:补中益气除风湿
小暑节气人们离不开空调,但是这样容易诱发风湿,损伤脾阳之气,导致中气不足,影响工作效率。由于暑天出汗多,中医认为气随汗脱,因而夏季食疗补气非常重要。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暑天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
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 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胆固醇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三、水煮河蚌:清热解毒滋阴明目
常呆空调房也会诱发“干眼病”。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夏承志说,中医认为蚌肉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功效,河蚌富含蛋白质、脂肪、钙、 磷、铁,维生素A、B1、B2,对人体有保健功效。河蚌做法很多,烧、烹、炖均可。水煮河蚌是很多人喜爱的美食。需要提醒的是,河蚌性寒,脾胃虚寒、腹泻的人不宜吃。
小暑节气警惕这些高发疾病
一、中暑:避免高温
小暑之后,盛夏酷热降临,人们很容易中暑,健康避暑是小暑节气养生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避免身体中暑,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避免长时间强烈日。
同时多喝凉白开,出汗过多时,可以在水中加很少量的食盐,以维持体液中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二、胰腺炎:暴饮暴食酗酒
进入夏季,都会接收到因吃夜宵撸串、喝冰镇酒水饮料、暴饮暴食等原因,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紧急就医的患者,有的患者直接就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这些患者都是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胰腺不堪重负。因为胰腺炎发病凶险,所以要尽早到当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该病有反复发作的趋势,预防措施包括去除病因和避免诱因,例如戒酒、不暴饮暴食、治疗高脂血症等。
三、诺如病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每年夏季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这种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常见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时,要及时就医。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
四、胃肠型感冒:多喝温水,少喝冷水
胃肠型感冒通常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胃肠型感冒与呼吸道感冒有所区别,胃肠型感冒有胃肠道症状,同时多伴有湿邪,舌苔常出现厚腻苔,此是治疗的关键之处。
因此胃肠型感冒时服用普通的感冒药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会出现加重的情况。胃肠型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制剂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2

小暑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以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

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用素油炒鳝片加大蒜方法简便,老少咸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