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十大丞相排名

如题所述

后世在评价秦国一统江山时,喜欢给秦国将领、功臣排座次。那么,究竟谁是秦国统一大业中的首要功臣?在网友热议中,呼声最高的有商鞅、白起、王翦、李斯;另有魏冉、范雎、吕不韦也被广泛提起。

1、商鞅

商鞅之于秦国,如同秦王政之于秦国,少这么一个人,就不可能实现统一大业。商鞅给秦国制定法令,移风易俗;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制定统一度量标准;调节赋税,鼓励耕种,鼓励军功,使秦国无敌于东方六国。

不可否认的:秦国大统天下成也商鞅,二世而亡同样源于商鞅。商君之法的严酷最终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因此后世很多人称他为“酷吏”:渭水河边一天处决700人,河水变色,哭号声动天地。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仅看当时一刻,还要看对后世的影响。商鞅对于秦朝统一确实功不可没,但也埋下秦朝灭亡的种子。

2、白起

白起对于东方六国绝对是个噩梦!率万余人一战攻破楚国都城;吞并蜀地;打残东方六国的“旗舰”赵国,杀赵括,长平坑40万降卒,秦军兵临邯郸城下。“自是之后,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身所服者七十余城……”

白起彻底打破秦国与东方六国的战略平衡,使秦国统一大业曙光初现。后人统计,战国期间秦军共杀六国180万兵士,死于白起之手超90万人。一将成名万骨枯,白起“杀业”太重,尤其是长平“杀降”之举更受到批评。

纵观白起的一生,如同一台绞肉机,除了攻城略地、斩杀之功外,实在别无用途。对此诸葛亮也说:“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

3、王翦

白起是秦国击出的组合拳,王翦则是击倒六国并“读秒”的最后一击。率兵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活捉赵王迁;攻破燕国都城蓟,追杀燕太子丹至易水河边;终极一战,以60万秦军主办灭楚。

东方六国中,王翦与儿子王贲领兵攻灭五个,直接成就秦王政的统一大业。更难得的是,王翦军事素养无敌于当时,还历经四代秦王,成为官场上的不倒翁,政治素养同样出类拔萃。统一大业即将告成时,选择彻底隐退,得以善终。

王翦动用60万秦军主力灭楚,历时1年,对秦国的国力消耗巨大。虽然秦国最终完成统一,但是王翦的灭楚成本之高,间接埋下秦二世而亡的祸根。

4、李斯

李斯是秦国大统的规划师,也是2000多年历史发展的奠基人。写成《谏逐客书》,使秦王政广泛纳贤良;制定皇家礼仪;反对分封;焚书坑儒,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但是李斯所有智商、情商在秦始皇死后全部归零。与赵高矫诏立胡亥为二世,赐死扶苏、蒙恬、蒙毅……最终身受五刑被夷灭三族,父子俩“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而不得,最终落得个“听华亭之鹤唳”而亡的下场。

李斯不懂“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道理,生性贪婪、做人毫无原则,导致自己的人生悲剧。何况还有妒杀韩非之举,实在是人生一大污点。

魏冉、范雎、吕不韦与上述四人相比,尽管各有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但终究无法同四人相提并论。

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绝非哪个人或哪几个人的力量,正如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一样,贤君备出,自然良将云集、功臣无数。如果六世中有一个昏君,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良臣遇贤主,不是一个良臣,也不是一个贤主,绵绵不绝,终成大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30
秦国历史上的丞相有百里奚, 蹇叔,李斯、吕不韦、 商鞅 ,张仪, 等等。

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字通古。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师从荀子,他和师弟韩非之间的故事,让小编想起庞涓和孙膑。然而,韩非和孙膑却是两个结局。李斯上《谏逐客书》,被秦始皇采纳,保证了山东六国的精英士人,没有东流。秦始皇称帝后,李斯任为丞相,主张郡县制,制定法律,构建秦朝的文明框架。

吕不韦

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本是商人,后弃商从政。庄襄王时相国,封文信侯。秦始皇十三岁即位,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实际的执政者。吕不韦执政期间,秦国攻取周、赵、卫的土地,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为后来秦始皇剪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吕不韦主张宽政缓刑,主编《吕氏春秋》,与秦始皇政见相左。

张仪

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人,惠文王时期,任相。《史记》中说,张仪和苏秦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张仪是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仅凭一张巧舌如簧的嘴,戏弄天下诸侯,为连横奔波一生。苏秦在东方合纵抗秦,张仪就搞连横救秦。想象一下,若无张仪纵横捭阖,六国合纵攻秦,秦国可就危险了。

商鞅

属于法家,是战国时改革家的代表,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使得秦国富国强兵,大出于天下。后来秦国能统一海内,在商鞅变法时便已埋下了伏笔。商鞅之后的丞相,都遵循着他的法治思想。商鞅排在第一,实至名归。

这几大名相功勋卓著,是他们前赴后继,宵衣旰食,才使得秦国崛起,统一。他们的功绩是难以磨灭的。



扩展资料: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建立者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戍边对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来越衰败,不得不依靠秦人来稳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连同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阳)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第2个回答  2020-09-30
在秦国崛起、统一中,功劳最大的七位丞相。在秦国,不同的时期,丞相有不同的称谓,如:相国、大良造等等。称谓虽然不同,职能和权力类似。

  第七名:樗里疾

  孝公之子,惠文王异母弟,生母为韩国人,本姓赢,因封地在樗里,故称樗里疾。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足智多谋,擅长军事和外交。惠文王时攻赵,胜利;攻楚,取汉中,开疆拓土。武王时,任右丞相,破赵、魏、韩三国联军。可说是秦国宗室第一名将。昭襄王初年,任丞相。

  第六名:魏冉

  如果说,樗里疾是宗亲任相,魏冉就是外戚任相。他是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弟弟,昭襄王舅舅。一生四任秦相,都在昭襄王时期。他最大的功绩是拥立昭襄王,他最重要的举措是保举白起为将,使秦国大杀四方。在姐姐的关照下,他本人在秦国内权势熏天,独揽大权。他执政期间,秦国稳步发展,领土急剧扩张。

  第五名:范睢

  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曾化名张禄。在他的鼓动下,昭襄王废宣太后,罢黜魏冉,改任范睢为相。范睢给昭襄王提了一条策略性建议:远交近攻。正是这个建议,帮助秦国梳理清楚与山东六国的关系,一直沿用到秦始皇时期,统一天下。被封为应候。

  第四名:李斯

  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字通古。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师从荀子,他和师弟韩非之间的故事,让小编想起庞涓和孙膑。然而,韩非和孙膑却是两个结局。李斯上《谏逐客书》,被秦始皇采纳,保证了山东六国的精英士人,没有东流。秦始皇称帝后,李斯任为丞相,主张郡县制,制定法律,构建秦朝的文明框架。

  第三名:吕不韦

  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本是商人,后弃商从政。庄襄王时相国,封文信侯。秦始皇十三岁即位,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实际的执政者。吕不韦执政期间,秦国攻取周、赵、卫的土地,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为后来秦始皇剪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吕不韦主张宽政缓刑,主编《吕氏春秋》,与秦始皇政见相左。

  第二名:张仪

  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人,惠文王时期,任相。《史记》中说,张仪和苏秦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张仪是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仅凭一张巧舌如簧的嘴,戏弄天下诸侯,为连横奔波一生。苏秦在东方合纵抗秦,张仪就搞连横救秦。想象一下,若无张仪纵横捭阖,六国合纵攻秦,秦国可就危险了。

  第一名:商鞅

  卫国(今河南安阳)人,卫国宗室,原本姓姬,公孙氏,故称卫鞅,公孙鞅。后被封于商,号为商君,史称“商鞅”。商鞅属于法家,是战国时改革家的代表,孝公时任大良造,在秦国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有: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推行县制、明法令、实行军功爵制度。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使得秦国富国强兵,大出于天下。后来秦国能统一海内,在商鞅变法时便已埋下了伏笔。商鞅之后的丞相,都遵循着他的法制思想。商鞅排在第一,实至名归。
第3个回答  2020-09-30
首先,是先秦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他锐意改革,整顿吏治,为齐桓公提供了许多战略上的重要建议。管仲辅佐齐桓公四十余年,临死时还给齐桓公许多建议。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首霸,管仲功不可没。

说到变法图强,或许很多人都会想到秦国的商鞅。他应秦孝公《求贤令》之邀,带着满腹关于法家的治国理念来到秦国,结合秦国的国情,对田地开垦、赋税征收、官爵制度、军功赏罚、郡县制、连坐制、度量衡等方面都进行了法制化改革,他在秦国推行的法制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也成就了一个先进、强大的秦国。

后来,秦国君主嬴政在任时,秦国已经强大起来。秦相吕不韦手下的一个名叫李斯的小官提出离间各国君臣的妙计,说服嬴政统一六国。李斯在秦统一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秦朝建立后,他又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他协助制定了秦朝法律、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奠定了此后千年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和格局。



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汉军能够在前线奋勇拼杀,离不开大后方萧何的统筹调度和后勤保障。跟随刘邦攻克咸阳后,萧何首先做的便是将秦朝的各种资料文书和地图等保存好,以便日后治国时使用。萧何兢兢业业辅佐刘邦,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奠定了不可代替的地位。

东汉末年,曹丕逼迫献帝禅让,汉室宗亲刘备在蜀地将汉朝延续,而在蜀汉的治国理政方面,真正的一把手是丞相诸葛亮。诸葛亮历事刘备、刘禅二朝,在任期间事必躬亲,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他厉兵秣马,发展生产,又多次亲自领兵南征北伐,外交上结好孙权、安抚蛮夷,把蜀汉
的重担挑在自己肩上,实可谓肱骨之臣。
三国时期结束,历史演进到晋朝,八王之乱爆发后,五胡乱华紧接着来到,西晋南迁,东晋建立。此后,北方的前秦发展壮大,兴兵南征,危难之际,东晋名士谢安毅然出山,在短时间内施行仁政,团结各方势力。面对苻坚率领的号称百万大军,谢安淡定自若,提拔良将,赢得了著名的“淝水之战”。挽狂澜于既倒,谢安可谓名相。

这之后的唐朝名相辈出,“房谋杜断”,直言的魏征等等,笔者便留给读者们挑选,我们直接来到宋朝。宋初的寇凖性格刚直,敢于进谏,在三十多岁时便被宋太宗封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到了宋真宗时,他说服皇帝御驾亲征,被鼓舞的前线战士们一度扭转了与强大辽军的战局,击退了气焰嚣张的北方铁骑。

寇凖之后不久,王安石登上政坛,他因政绩突出而被宋神宗提拔,主持变法,虽然多次被守旧派打击和弹劾,但矢志不渝的推行新法。尽管在实施过程中,新法被阳奉阴违,没有达到王安石的本意和预期,但王安石的许多变法内容都有着好的出发点和先进思想,他被列宁称作“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耶律楚材虽然并非是中原王朝的丞相,但他辅佐成吉思汗,提出以儒家理念治国,推动了蒙古帝国的汉化,也为日后元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他劝说成吉思汗保留黄河以北地区汉人的性命,拯救了许多无辜的百姓。

明朝中后期,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力挽狂澜,将国家从宪宗、世宗以来的颓势挽救过来。他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将领,取得了对外战争的多次胜利,此外,他对内开展一系列改革活动,史称“张居正改革”,他一手缔造“万历中兴”,为明朝延长了百年国祚。
第4个回答  2020-09-30
秦国历代名相,因为所处的年代不同,我认为能力难分强弱。一般来说对秦国贡献越高,某种程度来说,就说明这个人能力越强!那么,我们就简要的分析下这六人对秦国的贡献。

百里奚在秦穆公时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商鞅秦孝公时期,主持秦国变法革新,使秦国彻底摆脱迂腐旧制,成为制度领先大国。商鞅之法是符合当时大争之世的战时法制,着重于耕战,为秦国后世争夺天下之根本。

张仪秦惠文王时期国相,通过外交手段使秦国周旋与列国之间,使惠文王时期大肆积蓄国力,吞并巴蜀,奠定大秦国力根基。

范雎秦昭襄王时期丞相,主张远交近攻,使秦国向外有效征伐土地,而不做好高骛远,贪图虚名之举。在此国策下,白起为将,在昭襄王时期攻城略地开疆拓土。

吕不韦执政期间,秦国对外作战频繁,顶住了规模浩大的前241年合纵,夺取了大量领土,杀伤了大量六国有生力量。为秦王政亲政后的统一战争大大奠定了基础。

李斯秦王/始皇帝嬴政时期丞相,主持秦国政务,协助秦国准备统一后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并在统一后,实行颁布和推行例如“书同文、车同归”等政令。

就个人能力而言,我认为商鞅是六人之中最强的!

首先商鞅变法为秦国后来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为范雎,张仪,吕不韦,李斯在秦国的精彩表现搭建了展现的舞台。百里奚的变法本质上并没有使秦国更加强大,但是商鞅做到了!范雎,张仪,吕不韦,李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秦国更上一层楼的。

其次,商鞅变法面临的难度更大,商鞅变法是动了别人的蛋糕,特别是氏族的蛋糕。变法成功后的商鞅也落得车裂的下场!

商鞅所处的时代最艰难,取得的成就也最大,所以综合来看,商鞅的能力最强!